莫愁高考无途径,复习例题皆有数

2019-09-10 14:46方壮彬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考题抛物线例题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数学课本例题与高考数学的真题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主要表达高考数学真题源于课本,却高于课本的理念,提出学生备考时应该回归课本的复习建议。本文的目的在于,给老师和学生们一些关于高考备考的思路与启发,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考数学;课本例题

高考一直是高中教育关注和重视的焦点,因为它符合我国的应试教育的特点,也具有选拔学生的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高考对学生的考察目的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不仅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足够扎实,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高考数学亦是如此[1]。通过对课本例题和近几年高考真题的分析与探讨可以发现,不管高考数学如何更改题型和内容,课本的例题始终是高考原题的基础,因此学生备考时应抓住关键部分,理解并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例题。

一、例题深析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以及课后思考题都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的题目,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值得学生和老师进行深入研究。平时的学习中,师生一定要重视课本例题的研究,充分挖掘题目的内涵,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再做到深挖背景、重复利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中p70例5:如图,

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通过点A与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求证直线DB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教材中的解法为:第一步建立坐标轴,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轴,顶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此时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第二步设A点坐标为(),直线OA的解析式为;第三步列出准线解析式,联立第二步与第三步可以得到D点的纵坐标;第四步根据F()求得直线AF解析式为;联系第一步和第四步得到B点的纵坐标;最后就能证明直线DB∥x轴,除了理解和掌握例题的步骤与解法之外,师生还要关注到其他与高考相关的方面,即该例题出现的特殊的点与线,即焦点与准线。如果老师和学生深入探究下去,能得到以下结论:设B点是抛物线y2=2px上的定点,A点位于抛物线内,直线AB∥x轴,P点是抛物线上异于B点的动点,直线PA与抛物线相交于Q点,直线PB与抛物线相交于M点,则有MQ∥x轴。在以下题目中:已知抛物线y=x2+bx与直线y=2x+4交于A(a,8)、B两点,点P是抛物线上A、B之间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B交于点C和点E,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解题时,学生就可以把例题普遍化的结论运用在其中。

课本中的例题因为典型,所以值得老师和学生深入分析。在探究时,应该与高考考题趋势相结合进行研究,证明类型的例题则可以当做结论进行应用。因此学习例题不应该浮与浅表,应沉浸其中,发现规律与联系:一道证明性质的例题,可以得到普遍化的结论,并应用在平时的解题中。

二、真题探究

因为高考命题有着“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特点,所以深入探讨课本上的例题是十分关键的[2]。如果课本例题直接出现在高考题中,就可以凸显例题的典型性,例如高考中曾以高中选修2-1P78的例题为原型改编,已知O、A、B三点共线,且(m、n∈R,mn>0),则的最小值是多少?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些课本例题得到的结论也会被应用在高考中,这也表现了高考的灵活特点,又如人教版必修2p130例题中,直线y=x-2与抛物线y2=2px相交于A、B,求证OA⊥OB,就与考试中一道题:直线l过定点(2p,0),与抛物线y2=2px相交于A、B,当AB⊥x轴时,S△AOB最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例题就能缩短解题的时间;有些高考题目就是通过多重变化课本例题得到的,比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第15题,△ABC中,点O是B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交AB、AC不同的两点M、N,若,则m+n的值是多少?就把课本上多道例题一齐综合在一起,所以学生平时思考题目时要多多发散。

以统计分析的考题举例,高中时期接触的统计概率知识还比较浅表,所以考察的内容知识比较零碎、覆盖面较广,但根据最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I卷的趋势分析,高考对“统计概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难度也越来越大。在2016年全国新课标理科Ⅲ卷的第18题中,向考生展示了一幅2008-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折线图,要求考生根据折线图运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与t的关系,并预测2016年生活化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考查难度比较大。这道高考题也在提示老师和学生基础知识是最关键,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在选修2-3中,学生必须仔细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其次便是知识的互相联系,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和几何、数列联系在一起解题便会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平时也要多留意相关题型;最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综合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才会更加思路清晰、计算准确地解题。

根据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分析,可以得到高考命题逐渐与课本例题靠近的结论,其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理解课本例题的内涵,例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备考策略

高三学生复习数学方式,大多都是做题、考试、总结错题的无限循环,在备考的道路上磕磕绊绊的走着,充满着疲惫与艰辛。这些程序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至少代表着高中应试教育的特点,学生至少要明确高考考察的具体要求,这代表着今后备考的方向。

通过对课本例题的深入分析可知,课本例题时高考命题的“源泉”,大多高考题都是例题的变形体,所以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教材中的例题,探究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知识联系,还要灵活应用例题给出的结论;通过对高考题目的观察和总结可得,高考的考察重心逐渐往能力方面转移,考察的知识点慢慢深化,需要学生对概念足够清晰,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21题第2问,,曲线y=f(x)在(1,f(x))处的切线方程为    ,证明f(x)>1,这道高考题属于难题,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很高。这道高考题可以有两种解法,一是直接求导,利用二分法和数值放缩的方法解题;二是对指对函数进行分离变形,构造出新的函数解题。这一道问题利用不等式把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联系在了一起,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其中不等式都来源于高等数学的泰勒公式。因此高考的高档题往往与大学高等数学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所以老师在讲解这种题型时,不妨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大学知识和思想,例如微积分的知识理论和数学思想,使学生在面对高档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思考并解题。

关于高三学生的备考,首先要注重教材中基础知识点,其次要理解和拓展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以及思考题,最后还要培养数学思想和素养能力[3],比如学学习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p38例题4时,AB、CD是中心O的椭圆的两条相交弦,交点为P,两弦与椭圆长轴的交角∠1=∠2,求证,首先要学会理解、计算例题,其次还要与圆锥曲线的类似题型联系在一起,最后还可以将这些四点共圆的题目总结出定理,如设点A是定圆锥曲线M上的定点,但不是顶点,C、D是M上的动点,直线AC、AD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则直线CD的斜率为曲线M过点A的切线斜率的相反数,也是定值。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也不是不可取代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考。高考数学的命题没有技巧与套路,但高考数学的考察目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学生一定要把握利用好课本中的例题。

四、总结

总之,高考没有想象中登天之难,也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与挑战。新课标的要求与高考大纲同时在为老师和学生指明方向,“回归课本,理清知识;重视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才是最有效的备考途径。今后高考的方向也会往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靠拢,所以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时要回归课本,增强综合能力时要及时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代修勇.新课标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D].哈爾滨师范大学,2016

[2]项丽红,逯彦周.2018年全国高考数学“概率统计”试题分析及教学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18(09):50-53.

[3]尚凡青.高三数学复习离不了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J].新高考(高三数学),2013(11):11-13.

作者简介:方壮彬(1975.03-),男,广东普宁人,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高考题抛物线例题
巧用焦点弦公式,妙解抛物线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等差数列各项绝对值的前n项和
让抛物线动起来吧,为运算量“瘦身”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
一道题目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