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交通管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10 08:42周诗航
管理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交通管制管理模式

周诗航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向着更加便利和快捷的方式发展和变化着。受到整个经济市场调节机制的影响,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空中交通的方便、快捷、高效,备受大众喜爱。但是,由于国内空中区域资源的限制,空中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为了保证空中交通运输顺利、安全、高效,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安全可靠性,不断降低空中交通的安全事故率和风险概率,空中交通管制至关重要的工作必须做好。本文重点分析目前民航的交通管制现状,针对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以促进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国内民航 交通管制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502 文献标志码:A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唯快是不变的,航空是我国乃至全球的运输行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始终坚持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我国的航空航天科技事业快速发展,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的空中交通行业更会飞速发展,规模数量将进一步扩大。尽管目前我国民航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但是,机场建设仍处于前期阶段,不论是航空运输系统建设、系统管理还是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有待于提升与完善,仍难以满足目前人们对于民航业交通管理的高需求。

一、民航交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空管理系统在不断开展一系列改革,建成了民航空管局、地区局、空管分局三级管控的民航业组织架构,整个航空总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下设地方和区域航空部,在整个民航内部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进行统一管控,实现了民航交通管理模式各项资源效用最大化。但是,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民航的发展壮大与大众化,已经成为实现我国空中交通多样化管理的关键,不论是管理模式、组织架构还是人才梯队建设,机场空中管制仍有不小的可提升的空间。

(一)管理模式问题

对于管理模式,从人事和财务两方面进行分析可知,在人事方面,目前民航的交通管理系统仍实行集团管理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权,在人事调动等方面,在保留自己自主经营运行特权的同时,仍然需要空管局、空管总局的同意批准。而过度依赖于总部的决断,会出现严重的失真性,大大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财务方面,空管系统提供管制服务的航路费,然后将其他收入如数上报到民航局财务处,因为收入要上缴,所以民航系统没有相应的考核和奖罚的经费,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出现的资金缺口也很难补足。

(二)投资管理问题

我国大力支持空中交通事业的发展,出台了有关政策,支持研发和创新研究。每年财政局也会拨出部分资金用于航空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民航发展基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必须履行严格的管理与审批程序,致使不少民航企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内部资金短缺,经营难以维持,最终入不敷出。民航企业成立初期,需要大量经费来购置土地、设备等,由于签批流程繁杂,时间周期长,多级管理现象严重,致使民航企业的一些审批费用很难迅速到位,造成很多机遇的错失。

(三)运营机制问题

民航企业的空中交通管制始终坚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证安全这一根本前提下,各级空管单位都将工作重心过多地放在安全上,忽略了提高投资效益与运行的效率。当前投资效益并没有被纳入绩效考核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鼓励投资在民航的运营方面。而很多小型的民航企业,由于规模不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且没有国家有关安全机构的指导与认可,所以运行比较艰难,无法融入市场被消费者接受,最终以运营失败而告终。

(四)缺乏专业的研究人才和技术共享

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制造的飞机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到目前为止,我国航空业的核心技术仅仅局限于制造基础型和低端、多用途型飞机,而高端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航空专业高端人才稀缺,导致了整个航空研发受到限制。国内民航制造业主要缺少设计、制造、工艺等几类人才。目前对于小型民航企业而言,由于受到资金、知名度等因素限制,很难聘请到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才,也无法应用比较先进的机型设备和空中运行模式。

二、完善空中交通管理的对策[1- 2]

(一)深化改革,健全机制

民航作为空中交通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械装备、高新技术具有较高的需求,存在高风险且肩负重大责任。一个良好的民航运行体系和交通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的航空业发展至关重要。要想发挥该行业的整体功能,只有不断健全民航企业的机制,整合管理系统内的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完成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建立和健全一个具有结构层次清晰合理、职责明确、合作流畅密切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分析民航企业内各个岗位的职责,对在职与即将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岗中考核,实行优胜劣汰,调动民航企业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重新梳理组织架构,成立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对于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人员,一律平等对待,不搞差异化,形成民航内团结统一的企业氛围;构建晋升机制和内部选拔制度,针对表现优异、贡献突出的员工,给予精神、物质甚至职位升迁等奖励。

(二)自收自支

实现自收自支,首先要保证民航企业的空中管理系统实现统一化管理。各类民航企业通过航路费收入的形式,实现空管部门增收节支,增加效益,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负担。这有助于融合资金,实现快速发展,提高资金流动性;可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来获得空管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与建设需要的资金,促进民航事业的整体发展。

对于民航经营所得的资金,民航企业具有自由支配的权利,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明星代言、前期免费折扣乘坐等方式,提高民航企业在空中交通行业内的知名度,进而带动顾客消费。增大航空业发展经费的投入,首先,需要加大对于国内通用航空的宣传力度,加强各类媒体对通用航空知识、法律法规、航空规范与标准的宣传,鼓励员工持股和各类企业进行航空持股化,形成航空产业链条,进而提高国内通用航空技术发展的融資能力;对通用航空产业提供在信贷等方面的资金财政政策支持,可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津贴等多种形式的科研经费投入活动,针对航空类重点项目,可以提供政府信用担保;支持通用航空企业在国家、省级的科研经费的申报和审批。

(三)聘用专业人才

作为技术型产业,航空企业要坚决坚持科技就是力量的原则,建设人才梯队必不可少。只有建立学习型团队,才能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民航企业的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实行人岗匹配,坚持岗位与人员相匹配,明确各岗位职责,提高各环节的工作效率与操作的精准度。其次,出台并实行赏罚分明、权责相当的激励考核政策,成立监管督察部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和治理,不断提高精益生产和标准化管理,达到整个空中管理体系高效快速运转。第三,重视人员培训,对于空中交通规章制度进行定期宣讲,提高全员的守法意识。

(四)引进先进制造设备

航空企业要以航空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拓展市场规模,尽全力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产品;建立和完善航空产品的研发平台,邀请国内比较知名的航空公司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在平台上共享经验技术,共同为通用航空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注重航空业的原材料供应,建设比较先进的零部件购进储备库,对于原材料、组建工艺、研发成果等,要结合国内市场行情,了解我国的空中区域特点,实现通用航空技术的本土化,进而为航空业的突破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在当今市场形势下,民航企业已经成了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部门,但是,由于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空中人员的安全性、设备的安全性、服务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民航交通管制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民航企业要能够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打造平价、亲民、安全的好机场;从组织架构、模式构建、技术人才引进、员工素质技能提升、财务管理科学化等方面出发,重视民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我国空中交通管理体系,最终实现我国航空事业飞速发展[3]。

参考文献:

[1]许少斌.关于我国空中交通管制体制改革焦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5(3):53- 56.

[2]李延.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问题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10):12- 13.

[3]赵春柳.关于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12):286.

猜你喜欢
交通管制管理模式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优化空中交通管制容量评价指标的思考研究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隐患分析
浅谈空中交通管制差错中的人为因素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因素影响的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