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9-10 07:22田春丽杜丽君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问题

田春丽 杜丽君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探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特点及问题,建议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实习动员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提高顸岗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高职教育以培养一线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顶岗实习是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非常重视顶岗实习,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虽然硕果累累,但在顶岗实习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因此,分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应管理尤为重要。

一、顶岗实习的特点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学生”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监督和管理。在顶岗实习时间点的选择上,有的院校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习结束后再返校进行课程理论学习,即校内学习和实习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模式”;有的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通常情况下,高职教育的顶岗实习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综合性。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要及时调整心态,进行角色转换;熟练掌握职业操作技能,学会举一反三,在繁忙的工作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还要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二是分散性和差异性。由于职业分工和实习单位众多的原因,顶岗实习教学存在着分散性和多样性特点。不同专业、不同顶岗实习教学类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专业,不同岗位的分散性和差异性也很大。比如,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习岗位分别分布在采样部、质控组、报告组、室内分析等不同部门。就采样部而言,可能要根据需要到全国不同地区采集当地的土壤、大气或水。

三是半开放性。半开放性是指顶岗实习的安排完全由学校根据学生和企业的情况一手包办、统一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不存在双向选择,政府和社会在职业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没有体现出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制度仍然相对封闭,企业主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企业、社会似乎都是旁观者,学生则服从学校统一安排,被动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学生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的、参与工作过程的实践,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而企业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因而普遍存在实习生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象。比如,同工不同酬和工作时间超时但不计算工资等。

二是学生存在心理冲突,难以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实习单位时满怀希望,信心十足,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因适应能力差、技术不熟练或对岗位不满意等产生一系列心理冲突和思想矛盾,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消极待岗,很难将角色及时转换过来。

在心理上,学生一方面有自傲心理,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大学生,下基层到一线锻炼与大学生身份不符,没有面子,只想到实习单位从事部门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又存在自卑心理。在大量的优秀员工和新进的博士生、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中,他们觉得自己仅仅是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凭很低,不懂的地方很多又不好意思去问。因此,高职生在新的环境中表现得畏手畏脚,没有自信,放不开手脚,在工作中表现出不求有功但求无過的消极心理,这极大地影响着他们才能的发挥。同时,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处的陌生工作环境、接受的教育管理方式、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等都是在学校不曾遇到过的,一时难以从无忧无虑的“学生”转变为“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从而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三是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目前,参与主体对顶岗实习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甚至误解的问题。有些学校将顶岗实习简单化,当作毕业实习,没有对之进行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和管理,让学生处于放羊状态,等于提前让学生就业。作为实习主体,很多学生不清楚什么是顶岗实习和为什么要进行顶岗实习,甚至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对于企业而言,存在被动接受和消极对待实习生的现象,学生岗位实践与分工的合理安排有待完善。且很多企业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没有配套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只是用工,甚至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对待。学生的岗位安排随意性大,比如,被安排到办公室帮忙整理资料,在实验室做助手刷刷洗洗玻璃瓶、打打杂等,接触企业核心技术岗位的机会几乎没有,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顶岗实习的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目标和要求。

四是实习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实习考核和评价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动态的、全面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但目前,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定绝大多数只是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给出简单的评语或者一个分数和等级,这种终结性的评价充满着形式主义和主观色彩。评价过程简单化、评价主体片面化和评价标准主观化等缺点,极大影响了实习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一)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具有操作性的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准则,明确学校、学生、企业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的权利与义务,保障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对于企业,国家应该从立法角度保护企业的权益,制定相关的政策(如政府补贴等)积极励企业接收学生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加强企业主动积极承担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责任。对于高职院校,政府要加强对院校顶岗实习的支持力度,牵头整合优秀企业资源,发挥当地产业特色,帮助学校开发专用实习基地。对于学生,国家应出台有关的法律细则,保证学生的个人利益与待遇,拥有正常的工作时间、休假时间和薪资待遇。学生、企业以及学校三方应签署多方协议,以保证学生的各项基本权益及在企业的培训质量。

(二)做好实习动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在开展顶岗实习之前,高职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

1、在开展顶岗实习前,学校要充分做好思想动员和职业指导工作。学校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顶岗实习和为什么要进行顶岗实习等,加强学生责任感和纪律意识;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和公司管理制度等,较为全面和客观地认识顶岗实习;还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确保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劳动权利。

2、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一方面,学校要安排双师型老师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深入企业基层,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教育管理及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安排相应岗位的师傅带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指导具体操作,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转变角色,融入企业,掌握职业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3、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进带头作用。同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及实习生身份会让学生干部更方便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想状况,交流和沟通会更容易、更有效。

(三)加强顶岗实习教学设计

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体系,并加强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的监控是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过程有序、有效实施的关键。

1、在开展顶岗实习之前,高职院校应邀请业内行家、企业专家和管理人员、专业骨干教师等进行座谈,共同对顶岗实习教学任务、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深度剖析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各自的关键问题,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

2、严把质量关,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要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必须严格筛选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合作企业,以战略眼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并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形式。校企双方应按照“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务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多角度的深度合作,建立实质性、深层次、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从协同培养人才、校企双方人员相互聘任或兼职、合作开展业务及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并在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赢”的目的。

(四)建立和健全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应建立一种有效的、动态的过程性考核制度,而不是简单的终结性评价。为保证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所有主体参与者都是评价主体,应共同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考评。考评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团队协作、实习态度等。实习单位应制定一些具体的目标,并在工作过程中动态考核,而不是实习指导老师仅仅写个评价或给个分数就行。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和管理中出現的问题,提升顶岗实习质量和内涵,与时俱进,真正把高职教育变成职业教育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高职问题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