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提升研究

2019-09-10 07:22韩战强李鹏伟刘长春朱金凤王申锋刘燕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提升能力

韩战强 李鹏伟 刘长春 朱金凤 王申锋 刘燕

摘要: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下,实施“双高计划”是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升是“双高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双高计划”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实基础。为加快“双高计划”建设的步伐,提高“双高计划”建设的质量,通过调查和分析职业院校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采取强化校内专业教师企业锻炼,多种形式精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加强信息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关注支持一线教师工作,增强教师工作热情;优化企业兼职教师质量,提升“双师”教师素质水平等措施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双高计划;教师;能力;提升

“双高计划”是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列入双高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在计划的实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国家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要求,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提升的措施。

一、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理论水平过硬,专业实践技能不足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主要来源是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高学历人才本身优势就是在校专业知识学习时间较长,专业理论功底深厚。但劣势是在校期间实习时间较短,理论和实践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加上专业实践技术更新较快,而且专业理论又落后于生产实践,从而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较低。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也派出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但下企业锻炼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偏重形式。其原因是教师不能给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较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教师实践锻炼学习,学校对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期间的工资待遇补助过少,学校针对教师下企业锻炼出台的制度和政策不具体、缺乏监督手段和有效的考核奖惩措施。

(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虽然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由于授课内容更新不多,长时间的视觉疲劳导致学生听课的兴趣性不高。虽然部分高職院校也采用了翻转课堂、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法,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大多为单招学生,专业目标不明确、专业思想不坚定、学习兴趣性不高,很难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一线教师关注度不够,一线教学岗位受冷淡

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规模扩大、生源质量下降,一线教师教学压力明显增大,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承担必要的科研任务,存在职称评定难和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的问题。相对于教学一线而言,学校其他岗位员工工资收入相对比较稳定,没有教学压力,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可以为职称评定准备更多的成果材料。因此,学校一线教学岗位教师更多愿意从事学校其他岗位工作,导致一线教学岗位力量薄弱,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教师职业倦怠普遍,教学激情逐渐缺失

19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指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的压力下,生理、心理难以应付外界的变化而产生身心疲惫与耗竭的状态。高职院校教师面临较多复杂的工作事项,压力增大,收获较小,个体潜力难以发挥,致使部分教师士气低落、安于现状,丧失工作热情,对待学生消极冷淡,甚至希望早日退休等,极大地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与教学的效果。岳永红等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个人因素、工作因素和生源质量因素。个人因素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特别是30~39岁的女教师由于家庭锁事多,家庭承担过重,又是学校中的教学骨干,加上繁重的教学授课任务和职称评定压力等问题,出现了身心疲惫的状况。工作因素表现在周课时量过多,特别是公共课教师,周课时量多达20学时以上,加上高职院校又正是教育大变革的时代,教师要不断创新,承受更大的改革压力。生源质量因素表现在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无学习动力,加上学生旷课、逃课现象普遍,课堂睡觉、玩手机现象严重,学生课堂教学配合度差,课堂气氛冷清,很多教师逐渐产生课堂教学挫败感,教学激情逐渐下降。

(五)企业兼职教师业务、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考核评价体系

大多数企业兼职教师不是师范专业院校毕业的师资,虽然专业实践操作水平较高,但是缺乏教师基本业务知识,对专业课程整体知识内容体系把握不够,加上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体现自身优势。由于企业兼职教师本身要在企业任职,来校时间虽然能够固定下来,但在校时间较短,加上受聘学校缺乏对企业兼职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方法,使得企业兼职教师的自身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措施

(一)强化校内专业教师企业锻炼,多种形式精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针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差和实践学习走形式的现象,各高职院校首先要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认真贯彻学习和落实,制定多种形式的可行的专业教师实践方案,如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的方式,学校应明确教师实践学习期间的工资待遇、考核办法。学校根据教师实践的专业事先选择具有针对性、生产水平和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并与实践企业就教师实践的专业项目、岗位、时长、实践期间的管理办法进行沟通和商讨,切实在有利于企业正常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签订校企教师实践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发展。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采用互联网、专家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智能手机等技术手段,搭建可视化远程服务体系平台、远程管理平台、企业云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服务沟通渠道,使教师的企业实践打破传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教师企业实践保持“一直在实践”的常态。

(二)加强信息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面对信息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应用普及,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娴熟和兴趣性较强,迫切需要教师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形式,积极进行信息化业务知识学习,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现,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三方共同努力,“双高计划”中,政府部门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作为“双高计划”建设中的重要评价依据,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实现是以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为基础,通过更新信息化教学设备和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意识,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定期举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针对获奖作品组织教师观摩学习提高,并利用学校具有较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老师对其他教师进行传帮带,逐步提高学校整体教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三)关注支持一线教师工作,增强教师工作热情

一线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校要在政策、机制、模式、平台等层面做好教师管理的规划和设计,逐步提供不同层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继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考评制度,除了把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科研数量作为主要评价依据之外,把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也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和优化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根据教师岗位差异和业绩大小等因素来制定薪酬,加强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绩效与薪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探索与教师工作业绩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激励下,学校要从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真正关心教师的发展,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主动了解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惑,并在政策和制度容许的条件下及时基于解决,将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学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优化企业兼职教师质量,提升“双师”教师素质水平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建设“双高计划”的需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努力实现校企双赢局面,不仅是为培养国家高职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奠定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努力实现人才持续就业的重要目的。目前高职院校具备“双师型”能力的教师普遍缺乏,为了尽快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短期改善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除了对现有的教师通过培训与进修提高之外,选择聘用企业优秀高级职称技术人才通过相关教师业务培训合格后到学校兼职任教,受聘学校要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的岗位职责、评价机制、激励制度等,将企业兼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地位与待遇、考核与奖惩以及引进与培养等以制度形式予以规范,成为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捷径。

三、总结

“双高计划”是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再次提升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存在的新问题,需要客观面对及有效解决。学校要不断加强自身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高度重视一线教师的工作,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和潜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主动做好与相关企业的深入交流合作,加强教师实践技能锻炼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成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提升能力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