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分级教学创新探索

2019-09-10 07:22侯迎慧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分级教学混合式应用型

侯迎慧

摘要:目前,应用型高校转型和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必修基础课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理念为指导,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并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理想教学模式,可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内容,值得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与推广。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英语;混合式;分级教学

教育部2014年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全国将有600多所本科院校逐步转变为应用型大学。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英语基础薄弱、课程设置和教材单一等问题。教学目标仅限于语言技能培训,培养的学生不能胜任复杂语境要求,评价体系缺乏形成性评估,难以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英语实用人才应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胜任开放的社会交际环境。因此,高校及大学生应对英语学习作出正确规划,提升语言文化素养,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训练。在许多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可,成为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一、倡导分级教学理念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分级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英语水平与学习能力,客观地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对自主学习做出正确规划,从语言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出发,真正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素养。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积极倡导分级教学理念。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是一所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财经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该校公共外语教学部在分级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2017级大一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参考其高考英语成绩,一开学即组织统一测试,进行分级分层次英语教学改革,并在学期末根据学生测评结果调整学生层级,实行动态管理。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学院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专业学习三个方面完善课程设置,建设包括“专用英语模式”在内的课程设置和“立体化”课程体系,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在线学习结合,有针对性制定人才分级培养方案,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与持续学习能力。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海量的网络在线资源与便捷的互动交流方式,使混合式教学成为目前教育技术现代化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混合式教学,即发挥教师引导、监管的辅助作用和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一般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三个层次:一是线上(E learning)线下(classmom)混合式学习对接,二是课堂讨论与虚拟教室学习的“整合式”学习,三是“学”与“习”混合,即学习技能与实践相结合。

混合式教学核心是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融合,达到对传统教学的提升与改造。从比较教育角度看,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记忆和理解类等低阶认知活动上,对分析、评价、思辩等高阶认知活动的学习接触较少,而世界主流高校课堂教学多围绕高阶认知活动展开,学生动手实践训练有素,创新思维和能力开发较快。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从关注“如何教”,到更关注“如何引导学”。教师从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出发,以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作出规划与引导。教学利用课堂辩论、答疑和小组合作活动,强化和巩固课堂课下所学内容,拓展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模拟语言环境,监控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过程,跟踪学习记录和学习反馈,鼓励并敦促学生培养自学语言的兴趣和动力。教学评价不再只关注考试成绩,而更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成长。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体验——蓝墨云班课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中,开展以“蓝墨云班课”为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与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相比,这种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反馈积极,教学效果良好。

蓝墨APP将移动设备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交互式学习平台。利用云班课的实践教学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课前,由任课教师向学生推送自制微课、任务清单、PPT、TED演讲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利用手机云班课完成课前预习,重点解决英语生词、句法等记忆性和理解性问题;教师借助学生助教和小墨语音提醒,随时随地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及时检验学习效果。课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任务,通过资源发布、学习活动、小组任务、头脑风暴、课堂签到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随机分组,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学会提出评价性和应用性实际问题,采取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学生互评、助教评价等方式多样化评价学习效果。课后,教师运用电脑数据分析,实现教学量化管理;利用云班课提供的实时数据,回顾学生课堂活动表现(小组讨论、在线测验等),并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反馈及时查漏补缺,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任务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多元化测评,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动量化表现,汇总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考核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以70%的比例折算,构成该学生本学期终结性考试评价分数。应用型高校针对学生国际文化交流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测评方式与方法,强化语言技能测试(听、说、读、写等)和运用能力测试(包括电子邮件、外贸信函等实用文体写作)相结合,形成个性化多维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學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素养。

云班课混合式教学实践开展一年多来,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收到如下初步效果:创设了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实现了线上线下多元化移动学习;课堂活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体现游戏化和趣味性,贴近年轻人的现实生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数据化,通过小墨语音助手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使得教学过程评价具体化,具有可控性;学生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多层次、多元化评价体系更好服务于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全面育人的现代教学理念。

四、混合式教学网络学习环境建设

信息技术时代的网络学习环境,尤其是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教学资源库开展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必须有效发挥引导、监控作用,以学生为核心,“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网络课堂交互,实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因此,当代大学教師只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开发各种精品课程、定制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新要求。

关于资源库建设,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仍以教材软件和教学课件为主,校本学习资源相对匮乏,亟需提高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混合式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开发考试用途软件,如四六级模拟测试、雅思英语考试系统等。还可以尝试应用课程超市、在线测试、学习论坛等新兴模式,提高学生语言技能,满足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需要。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智能手机、语言学习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学习各种英语APP自学课程、强化语言技能练习、拓展自主学习空间、促进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五、结论与反思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以“个性化”自主学习与“线上线下课堂互补”为目标,以任务为导向,全方位、多终端为科学分层分级教学提供服务。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弥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进一步深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体验,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选拔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加强第二课堂学习,对优秀学生进行导师一对一辅导,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大学英语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体验中,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融合,开展全方位、多元化教学。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克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拓宽国际化视野,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分级教学混合式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基于ESP视角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浅谈完善钢琴分级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