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茯苓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

2019-09-10 07:22吴佳新周建华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化问题对策

吴佳新 周建华

摘要:英山县种植茯苓历史悠久,英山茯苓是英山县地理标志产品。在阐述英山茯苓历史渊源及品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英山茯苓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加强菌种管理,规范化种植,提高初加工机械化程度,延长产业链,推广代料栽培等将茯苓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英山茯苓;产业化;问题;对策

一、英山茯苓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国家,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即有茯苓药用的记载。随着茯苓医疗保健功能的不断挖掘,野生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据《本草经集注》记载:1500多年前,包括英山、罗田、麻城等茯苓产区在内的广大药农开始探索茯苓野生转为家种的人工栽培技术。据《英山县志》记载:宋末至20世纪60年代,英山、罗田、麻城、岳西、金寨等大别山区茯苓人工种植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全国茯苓的主产区。1977年英山等大别山茯苓产区县被定为全国茯苓外贸出口基地,1984年至1997年,英山县一直被定为“全国茯苓药材生产基地”。

20世纪末至今,为了保证茯苓药材质量稳定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外贸出口,英山县开始推行茯苓标准化种植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基地建设,2014年,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茯苓GAP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并出台了《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和《茯苓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为英山茯苓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6月7日,英山茯苓成功注册地理证明商标,开启英山茯苓品牌建设历程。

二、英山茯苓的品质特征

(一)药材性状

英山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称为“茯苓块”或“茯苓片”;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后称为“茯苓皮”。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皮: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带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二)化学成分

英山茯苓化学成分主要为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其次为茯苓酸、蛋白质、无机盐等。经检测分析,英山茯苓洁白致密,茯苓多糖含量81.16%,茯苓三萜类化合物含量6.19%,茯苓酸含量0.2614%,水分含量13.39%,总灰分含量0.33%,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06%,英山茯苓的质量指标均优于药典标准。

(三)药效功能

《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将茯苓和茯苓皮分别人药。茯苓性甘味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病症。茯苓皮性甘味淡平,归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消肿功能,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抗腫瘤、调节免疫功能、消炎抑菌、利水消肿、保肝健脾、抗衰老、抗过敏等多方面的药效,其药效物质基础是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

(四)产品品质与地域的联系

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版图面积1449km,辖11个乡镇,2个林场,313个行政村,总人口40.6万人。英山是中国药材之乡、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生态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和湖北省现代中药材示范县。

英山茯苓洁白致密,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含量高,水分、灰分含量低,品质优良,是英山县的道地药材之一。茯苓优良品质的形成与英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英山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1966.1h,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无霜期241d,10℃以上积温5092.5℃,年均降水量1403mm,最高海拔1729m,最低海拔90m。该地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林木资源丰富,原生态保护存留完好。山区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英山茯苓有效物质的积累,产地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和土壤类型有利于真菌类药材茯苓的种植与培育。

三、英山茯苓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英山茯苓产业化发展现状

2017年,英山县为了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中药材由种植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立中药材强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英山茯苓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截止2018年,全县茯苓种植面积2000hm,产量6万吨,年产值约3.6亿元,种植区域广泛分布于英山县的11个乡镇。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将英山茯苓等特色中药材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成立了英山石头咀镇远志茯苓种植合作社等各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了一批中药加工龙头企业。2014年,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建立了英山茯苓GAP基地,开创了茯苓标准化种植先河。2018年9月,天津红日药业集团落户英山县石头咀镇大别山茯苓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为英山茯苓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英山茯苓产业发展前景

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材,茯苓在中药临床组方中,配伍率达70%,素有“十方九苓”之说,经统计,《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以茯苓为原料的复方制剂多达237种,约占全部复方制剂的16%,如,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系列中成药等年销售收入均已突破10亿元。茯苓作为药食两用物质,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崇尚绿色,主张养生”的愿望日益高涨,对以茯苓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的需求剧增,预计茯苓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综上分析,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英山茯苓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四、英山茯苓产业化发展对策

(一)严格菌种管理

茯苓菌种供应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自行分离、制作、命名、出售菌种。二是有些具备资质的茯苓菌种生产企业,设备简陋,技术人员不足,环境条件差,扩制的菌种质量难以保证,导致部分苓农种植的茯苓产量、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针对菌种供应存在的问题,政府要支持和鼓励有资质的菌种生产企业更新制种设备,改造制种设施,改善制种环境,补充和培养技术人员,为广大苓农提供优质的茯苓栽培菌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苓农从有资质的生产企业购置菌种。

(二)提高规范化种植规模

部分苓农缺乏规范化种植及加工意识,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提前采收,随意使用农药,擅自使用硫磺熏蒸增白,导致产区药材质量不稳定,影响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为此,政府要鼓励加快土地流转,提倡规模化种植。制订奖补政策,按照《英山茯苓生产技术规程》,充分发挥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等规范化生产企业的龙头作用,发挥规模大的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苓户进行茯苓规范化种植和初加工,保证英山茯苓品牌的整体质量。

(三)提高初加工机械化水平

目前多数苓户仍沿用手工切、剪及日晒干燥的传统初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简陋,费时费力,污染严重。要加速切片机、剥皮机等茯苓初加工机械的研制,鼓励苓农购置加工机械,代替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方法,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四)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化水平

目前茯苓产业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极大地挫伤了苓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整个茯苓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应加快茯苓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天津红日药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充足、优质的英山茯苓原料,开发更多的茯苓医药产品、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品,延长、扩展茯苓产业链,增加茯苓产业的附加值。

(五)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茯苓作为英山的道地药材,2019年已正式注册商标,正待申报农产品标志保护。英山市场监督、药监、药材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大英山茯苓的保护、宣传工作。药材办要组织制定英山茯苓品牌的保护管理办法,市场监督、药监等部门从茯苓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各环节加强监督管理,打击制售假劣药材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利用各种药交会、产品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平台及新媒体,宣传英山茯苓品牌,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鼓励山林流转,推广代料栽培技术

传统方法种植茯苓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消耗大量松林资源,二是开荒挖窑导致水土流失,對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解决茯苓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一是政府要支持规范化种植企业流转林地,让企业有计划地间伐间种林木,利用砍伐留下大量的树蔸和枝干废料作菌柴。二是寻找茯苓种植原料的替代品,推广代料栽培技术。

猜你喜欢
产业化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