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与创意性

2019-09-10 07:34周丽娟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生活化

周丽娟

摘要: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美育教学的主要课程。幼儿园美术教育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创意美术是近年来才被引入美术教学中的新方式,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施创意美术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 生活化 创意性

一、美术教育与生活

1.《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基础,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周围的一切,再将生活中的经验用美术方式表现出来。

2.美术的生活化教学需要让幼儿多多接触生活中的场景,在多次活动的引导中让幼儿慢慢地将生活与美术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化教学活动还能让幼儿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在活动当中不知不觉地找到绘画素材,并主动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在学习“春天”这个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踏青,边欣赏各色景物,边对各类鲜艳的颜色进行认知和辨别,踏青结束后,幼儿就会对春天产生印象,很自然地在回忆的过程中进行创作。

3.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幼儿的生活和美术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美术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有多种形式,教育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形式或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中班“我的妈妈”这一主题活动中,“妈妈”这一主题毋庸置疑直接来源于生活。幼儿根据自己妈妈的特点进行创作,也和幼儿生活经验密不可分:有个孩子因为刚刚受到妈妈的批评,对妈妈生气的样子记忆犹新,所以画出来的妈妈眉毛倒竖,充满了生活情趣。而最后让幼儿说说自己妈妈的特点,对作品进行评价,更是离不开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创意美术的内涵和作用

创意是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简称。它以儿童的时代、生活及情感为主线,以追求选材创意、表现创意和评价创意为内涵,以趣味教学为手段,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通过联想、分解、变换、组合等方式,让孩子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美术,创造新元素,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它是将美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融为一体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创意美术”是具有自发创造性想法的美术活动,它能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比如在用树叶制作剪贴画中,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树叶,剪贴出形态各异的物体:游泳的金鱼,唱歌的小鸟……他们用橡皮泥捏出想象的房子、汽车、机器人等形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生活化创意美术的实施

1.创意美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园前期就创意美术活动的主题在家长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仍然有不少家长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以画得“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美术培训学校就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始改变教育的重点,导致一部分儿童作品失去了童真稚趣。这样的教育违背了孩子自然的天性,抹杀了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

学前美术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理念,一直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中。它一方面繁荣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市场,但另一方面,容易给家长和教师造成错误的舆论引导。当《描描画画》《印着画》《简笔画》充斥图书市场时,当“老师画一笔,你们画一笔,老师画多大,你们画多大”回旋在孩子的耳边时,除了专业人士,我们无法评判哪种教育方式才是对的,是对孩子负责的。

幼儿创意美术教育面临重重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使幼儿美术教育改革进行下去,首先教育者要放弃功利之心,从教育者的角度,真正對孩子的成长负责,不能为了一时满足家长的需要而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幼儿园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

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应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让幼儿尽情地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创意。

第一,选择贴近生活的主题内容,注重联系与整合。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的生活认知、情感体验,以及在主题活动中积累的基本技能,是创意美术活动的基本力量,所以在选择创意美术活动的主题时,应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我园门口有棵硕大的银杏树,一到秋天,银杏叶落,地上像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将“有趣的树叶”这一主题放在秋天,通过观察学习,再进行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在学习“我爱家乡”这一主题时又很自然地想到“美丽的银杏树”。因为主题来源于周围事物,所以幼儿最后呈现的作品充满童趣,且生动流畅。

第二,营造充满创意的生活氛围。在美术活动中,对于有关美术领域中的技能问题,教师不能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进行介绍,必须将其转化成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

比如在小班绘画活动《西北风》中,风本身就摸不着看不见,小班幼儿很难理解掌握。如何将无形的“风”以有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呢?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在户外真切体验风吹的感觉,教师自己装扮成“冬爷爷”,让幼儿装扮成“风婆婆”,用拟人化的方法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幼儿在老师为他们创设的环境里,无拘无束地挥洒创作欲望,对自己的表现方式充满自信。幼儿对那些能激励他们进行创作的活动情景加以探索和表达,在感觉和体验周围美的环境中,激发出审美知觉现象。

21世纪的今天,电脑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提高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产生极大的兴趣。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将出示范例和示范讲解视作模仿学习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注重灌输,幼儿照葫芦画瓢,机械模仿、被动学习,毫无自由发挥的余地。而多媒体教学中图文声色并茂,动静结合,使一些简单的图片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使是一幕短短的动画片,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新奇,它适应幼儿的特点,使其集中注意力,激发出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

第三,注重作品的评价。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承载着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使命,活动的评价必不可少。

在传统教学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讲评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主要围绕美术技巧进行讲评,如布局合不合理,线条流不流畅,画面丰不丰满等。而幼儿对此似懂非懂,讲评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要想使评价与整个活动融为一体,首先教师要用幼儿的眼光看童画,了解幼儿的创意。幼儿看世界的视角不同,反映在作品中,就会产生与成人完全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幼儿在看什么、想什么,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如:小班幼儿在创意性画“回家”时,有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圆,通过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得知,大圆代表的是家,两个小圆代表的分别是妈妈和我。其次,要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在一般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在遇到幼儿创作的作品“离谱”时,教师更应该给予理解。如在“我爱水果”活动中,有一名天性胆小的幼儿将西瓜画得很小,老师在评价时说:这是长得小的新品种的西瓜吧?大家都想尝一尝,这么小不够吃怎么办?有了老师的鼓励,这名幼儿今后每次都能把西瓜画得很大。

总之,教师在进行创意性美术教育活动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准,以幼儿发展为本,立足生活,引领幼儿进入创意佳境,让幼儿稚趣的童年在美术创意中尽显盎然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梅,赵福云.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