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还宝儿愿”仪式研究

2019-09-10 12:35陈立琼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1期

摘 要:“还傩愿”是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祭祀仪式,人们会因为求子、消灾、祈福而许愿,愿望实现就会举行“还傩愿”仪式。“还宝儿愿”是“还傩愿”中的一种,它是由愿主许下求子的愿望而得名,过程中用锣鼓间奏,叫作打锣板,在戏中还会吹奏牛角。唱词使用的是方言口语,通俗易懂。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符明清、向子清两位老先生到大洞堡村红旗峪组举行了一场还宝儿愿仪式,对这一表演过程进行记录与解析,希望能对还傩愿仪式的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桑植;还傩愿;还宝儿愿;仪式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桑植傩戏音乐形态及文化内涵研究——以桑植傩戏为例”(14C0946)阶段性成果。

桑植县隶属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桑植还傩愿是因演出地点多在愿主堂屋里面进行得名,俗称傩堂戏、傩坛戏等。还傩愿是桑植人在祭祖还愿中娱神娱人的民间戏种,还傩愿的种类有很多,如果愿主求得的是孩子就叫“还宝儿愿”,求健康就叫“还病痛愿”,贺寿就叫“还寿愿”,还傩愿的名称根据愿主的愿望决定,故还傩愿有很多种。

“还宝儿愿”仪式是“还傩愿”的一种,过程中用锣鼓间奏,叫做打锣板。在戏中还会吹奏牛角。唱词使用的是方言口语,通俗易懂。2019年1月笔者随符明清、向子清两位老先生来到桑植县龙潭坪镇大洞堡村红旗峪组观看了一场“还宝儿愿”仪式。

一、“还宝儿愿”仪式过程

首先需要请师。掌坛师面对总坛,手持师刀,口念请师词。两位傩师在总坛的左右两侧敲打锣鼓。五六分钟后,掌坛师倒了一杯白酒洒于堂屋前,继续摇师刀。三分钟后在桌上拿起一副卦抛在地上拾起,拿来香和纸钱,点燃放在桌下,在燃起的纸钱右上方摆好师刀。随着结束时特有的锣鼓乐,掌坛师退场,请师完毕后,“还傩愿”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还傩愿中不是所有朝科都上演,此次只做了发功曹、招兵、请神、下马、点昌兵、出土地、姜女下池、出昌撤宅送神这八科。

(一)发功曹。由符明清也是此次还傩愿的掌坛师来执行,他身着青衣,手持牛角与朝剑,背对总坛。对着堂屋前的神位,随着锣鼓声,掌坛师口念科书,舞步是转圈和点步。锣鼓声起,掌坛师走特定的步伐,锣鼓声停,掌坛师背诵科书,与锣鼓形成一唱一和的形式。在还傩愿仪式的过程中所有的唱词都是和锣鼓形成对唱的的形式,你一句我一段,十分明确。

(二)招兵。掌坛师随着锣鼓声,身穿红衣,手持牛角和朝剑,上朝并吹奏牛角。他的弟子拿来纸钱撕碎放入碗中。掌坛师口念招兵经文后,锣鼓牛角齐奏。锣鼓声停,掌坛师背对总坛,单膝跪地,手上做着傩愿手势时长接近五分钟。接着面向总坛祭拜三神,然后又面向堂屋外祭拜天地。拜完拿着装纸钱的碗朝总坛三神与堂屋外抛撒,共三个来回。此时锣鼓牛角响起,他的弟子拿来纸钱点燃放在总坛,下坛,司坛。掌坛师祭拜下朝。

(三)请神。请神就是有掌坛师请来二十四位天神。其中就有总坛上的三位:清玄庙道、灰天五约、五铜五玄。还有孟姜女、钟馗……将这二十四神全都请到愿主家一一就坐。

(四)下马。下马中最重要的就是求卦。掌坛师双膝跪地,将朝剑放于地上,将神卦、阳卦、阴卦三副卦放于朝剑上,拿起朝剑,将三副卦抛出去。一对神卦需要一面朝上一面朝下才算求得,一对阳卦需要两面均朝上才算求得,一对阴卦需要两面均朝下才算求得。掌壇师求得三卦后便会请来愿主求卦,求得三副卦后下马便结束。

(五)点昌兵。随着土地出朝,掌坛师身穿红衣,头戴圆帽,从总坛右侧出朝。“我是东方青的昌……”唱完锣鼓齐奏,掌坛师在总坛前转圈演唱“我是南方赤的昌……”“我是西方白的昌……”“我是北方黑的昌……”“我是中央黄的昌……”东南西北中五方昌兵点到,掌坛师与另一位傩师上场,在堂屋与总坛间交叉走动,在中间碰面时还要碰手臂以示恭敬。十分钟后,傩师拿来准备好的雄鸡,交于掌坛师手中,掌坛师双手抱着雄鸡继续唱词。五分钟后一位傩师将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方各放一只碗,并倒上少量的白酒,备好后掌坛师将雄鸡的嘴放入碗中让雄鸡饮下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方五处的酒。饮下酒后,掌坛师在鸡冠上掐出血来滴在碗中。随后,观看每个碗中鸡血聚散情况,此次鸡血都凝聚得很好,傩师告知愿主家一帆风顺。随后掌坛师将碗中酒都倒于中央碗中,让在场的人都饮了一口。最后将碗都倒置在红布前。此时锣鼓起,掌坛师继续唱朝科书,两分钟后点昌兵结束,傩师点燃纸钱放置三坛,掌坛师出朝。

(六)出土地。傩师身穿戏服,手持拐杖,扮演成土地公公,在幕后念经文缓慢出场。“我土地老儿……”一边唱一边在总坛前柱仗打转,一阵锣鼓一阵唱词:“你们打锣打鼓是所谓何事啊?有心恭敬我土地老儿就请进傩祠,无心恭敬我就立马回转……”出土地要演上十分钟左右,傩师的舞步一直反复,口念朝科词,是此次八出最简单的一个步骤,由傩师符紫清来扮演。

(七)姜女下池。姜女下池是最重要的一朝,由向子清扮演姜女,还傩愿中有着“姜女不到,心愿不了”的说法。姜女下池是说姜女下池洗澡引发的她与范启良的爱情故事。还傩愿演这出戏也是为祈求姜女赐子。姜女下池是一门重头戏,傩师们仅准备就花了近二十分钟。掌坛师拿来一个专门放姜女服饰等用品的包,首先53岁的向子清换好了姜女服装,戴上了发饰便开始化妆。老人们没有很好的化妆用品,涂白是用的痱子粉,眉毛是用的毛笔,就连假发也是用了很多年的。化完妆后姜女就要上朝了。在帷布后姜女唱起了经文,锣鼓喧天,姜女缓慢地走到我们眼前,右手持扇,左手拿绢。在堂屋中备好的盆子与毛巾前假扮洗澡,姜女洗澡也是十分有讲究的,首先是梳妆,其次是盘龙髻、带簪子,然后是在紫金殿上洗手焚香,最后才是脱去衣裳跳下藕池,然后扮演土地的傩师又换装扮演了范启良,站在板凳上与姜女对戏,二人与锣鼓形成一唱一和。此出用时最长,也是整个仪式最具看点的一出。

(八)出昌、撤宅、送神,也简称为送神。这一朝是“正八出”的最后一朝。掌坛师取来司坛的判官,敬端在身前,在锣鼓声中出场,口念勾愿经文:“说判官,道判官,兄弟三人都做官……”此时的舞步是在总坛前转圈。在此过程中,还要再求一次卦,掌坛师又将三副卦摆于朝剑上,依照程序又将愿主叫来再求一次卦,求完后一位傩师叫来愿主,与愿主说,求卦时阴卦求了几次,你需要在吃饭时嚼饭(叫死去的亲人吃饭)。求完卦后便是送神离开。掌坛师身穿红袍,手持牛角拜完天地父母后就请各路神上马回转。傩师取走帷布前的碗,掌坛师唱着科书来到堂屋外,傩师点燃纸钱,负责锣鼓的将锣鼓搬到堂屋外。十分钟后掌坛师吹奏牛角以示整场傩愿结束。

这就是此次还宝儿愿的所有朝科,虽然动作、舞步、音乐都是反复,但是每一个步骤和用具都有它特殊的涵义。

二、“还宝儿愿”仪式分析

(一)从仪式程序来看,文中所提到的花朝在还傩愿中并不是必演步骤,花朝的表演目的是为了娱神。正朝则是必不可少的,正朝中的朝科也不能混乱,必须是“请神—娱神—送神”。其中最复杂的是娱神,它需要表演技艺或节目,使得人与神同乐。请神和送神的步骤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必不可少的,神请来就必须送走,整个仪式必须每一步都完整地完成才能使整个仪式完结。

(二)从仪式场所来看,还傩愿一般在堂屋中进行,堂屋是一所房子的正中心,在桑植人家的堂屋中会在墙壁上贴对联,并且在正中心位置设长案,长案下就是八仙桌。

(三)从仪式用品来看。在整个还傩愿过程中会用到很多东西,如香、纸钱、蜡烛、雄鸡、猪正身、糯米粑粑。以前这些食物对桑植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其中香、纸钱和蜡烛在农村就是供奉祖、神所用。雄鸡代表着吉祥,用来驱散邪恶,在中国古代雄鸡是学识、强壮、勇敢、仁慈、信赖的象征。猪正身是猪身上最中央的部位,也是猪身上肉质很好的一部分。糯米粑粑是桑植的特色,象征着丰收。糯米粑粑除了食用之外,另一个大作用就是祭神灵、祖宗。这些用品在平时都是很少用到的,只有在重要节日、活动才能使用。从这三个方面无一不体现出桑植人对傩愿公公和傩愿娘娘的敬意及对还傩愿仪式的重视。

(四)还傩愿仪式中的音乐质朴。其一是体现在唱腔上,还傩愿的唱腔节奏单一,大多都是二八节奏,音調走向一致,尾音几乎也是一样。其二是体现在伴奏中,还傩愿的伴奏乐器都是锣鼓,除了上朝与下朝有固定的音乐节奏,中间伴奏大多都是用:四个十六、二八、二八前空、前八后十六、大切分,节奏轻快,但是在整个朝科过程中节奏配合变化都不大,也就造成了伴奏的单调性。

(五)还傩愿的过程并不单单是演唱,在这其中也寄托了人们对傩神的感激和敬意。还傩愿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特殊的意义,并不是仅供欣赏而已。所以还傩愿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傩师必须度职以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掌坛师。

三、结语

还傩愿是桑植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桑植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符明清、向子清两位老先生在大洞堡村红旗峪组举行的一场还宝儿愿仪式记录与解析,希望能对还傩愿仪式的传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颖,刘冰清,夏雪.傩戏人生——桑植傩戏传承人周纯勤口述史[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8(5):108-113.

[2]刘冰清,赵颖,夏雪.傩戏人生——桑植傩戏土老师口述史之冯明柱篇[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8(1):110-115 .

[3]符洪健.湘西“还傩愿”仪式舞蹈的文化阐述——以花垣县大龙洞村为例[D].吉首:吉首大学,2104.

作者简介:陈立琼,硕士,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