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

2019-09-10 19:43李金弘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李金弘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息息相关,所以实施情景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创建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把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有效情境;小学数学;创设

一、营造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教学

营造趣味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收获有所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融入小学数学学习当中。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中,不知不觉间就会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的互相交流中也可以迸发出更加新颖的想法,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得到有效激发。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進行询问,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自然也在讨论和提出问题的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小学生的情境教学应采用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所以对小学生的情境教学需要特别注意。情境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同时更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创建有针对性的情境教学

特别是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针对性的情境教学模式对他们课程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结合实践,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学习。针对性情境教学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并且摆脱了传统古板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上的主体,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向同学、家长和教师询问。发现问题和主动地探讨问题都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方法,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后的成长都非常有益。教师如果把生活中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数学学习中。将生活中的知识和课本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可以激起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开放式生活情境教学

特别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小学生还是孩子,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把学生生活情景加入教学模式中,就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增加枯燥性。而对于教师的教学成果来说,让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感受枯燥是最大的失败,教师要增加和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性,多和学生交流,增加学生在学习中对互动性的提高和锻炼。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因此开放式的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更适合他们,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当然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样适用。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无论是对综合实践学习还是理论知识记忆,都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能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生活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把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戴永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甘肃教育,2015(20).

[2]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责任编辑 李芳)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心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教育局 宋加强

【摘要】在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背景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也愈发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针对中学生,由于该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思想动态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学生健康成长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样化教育策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核心素养;策略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

在中学阶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学教师基本任务和责任,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还是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根本要求,并且在核心素养理论下指出中学生健康生活除了正确认知自己、发展自我能力以外,还包含健全人格、热爱生命、探索世界等内容;2.学生应有面对未来生活的重要心理资本,学生只有在具备自信、希望、坚韧等心理资本元素以后,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善待和管理自己,对自己人生也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在面对困难险阻时也就不会轻易被打倒,而是仰赖自身智慧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对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心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1.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在学生心理核心素养培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素养,教师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好指导者、引导者角色,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体、群体差异加以关注,并结合学生不同心理健康需求,为学生创设多样化主动参与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在多样化环境中引导学生掌握更多心理态度和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对学生心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就不能只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讲授,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多媒体,并将实际生活中学生较常出现的心理情绪及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心理氛围,引导学生对这些心理情绪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在了解心理情绪形成的内在原因和有效解决措施以后,学生在行为上也会做出改变。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并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能力也会不知不觉增长。

3.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心理核心素养。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实践操作和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师仅仰赖课堂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培养心理适应能力及耐挫能力,无法达到理想教育效果。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立足实际,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体验过程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并以此完成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也贴合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学生在参与不同的活动中,也能够就自身想法与同学、教师进行分享和交流,心理核心素养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也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全面和多维度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心理核心素养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8(14).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有效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设有效情境, 构建探究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