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好班主任

2019-09-10 17:25陈懿涵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同理责任心班会

陈懿涵

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琐碎,一个班级里大大小小的事务,班主任都需知悉和掌握,对待班内出现的任何问题,班主任也是第一时间前去处理。在我看来,同理心、爱心、责任心是一名班主任的三大法宝。

同理心奠基

同理心,即指能易地而处,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和感受。作为班主任,学生和家长是平日工作的主要对象,面对这两个群体,同理心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对学生的同理心 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心世界丰富又敏感,也许他们在家长面前叛逆、自我、封闭,而面对老师,他们依旧有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需求,所以,面对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班主任首先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并理解他们的迷茫和困惑,在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

如升入高中后,学习压力和难度骤增,学生难适应,并存在非常努力但成绩不理想的状况。面对这一情况,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秉持同理心,体会、理解他们的疾苦,同大家分享了自己做学生时的故事,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对家长的同理心 班主任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主要途径。家校沟通中,特别是作为新教师、新班主任,资历和年龄都不及学生家长,如果能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能增加家长对班主任的理解和信任。

家长们最期盼的无非是听到孩子良好的表现,而班主任往往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将表扬反馈给家长,只有当出现问题时才想起和家长沟通。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家长,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打电话准没好事”的模式,如若老师能将孩子好的表现也反馈给家长,家长会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赏识,从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更加配合。

此外,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找家长不应是一种威胁学生的筹码,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表扬、被家长肯定,所以,老师应该信任孩子的能力,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将问题先在师生之间尝试解决,如果没有任何好转,再同父母沟通,借助家长力量。

爱心掌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更应该是爱的使者,带着爱心做教育,才是教育的本真。

亦师亦友 班主任如果能在教师与朋友这两个角色中自如转换,则能够获得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亦师亦友的关系一方面应保持身为老师的威严,另一方面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俯下身去耐心傾听学生的诉求,放下架子和成见,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对待孩子的心事,为学生提供帮助并进行引导。

“爱”待“问题”学生 几乎每个学生在面对老师时,内心都会有获得关注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会通过努力学习、当老师的乖学生来获得关注和赞许,而有的孩子则会通过违反纪律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问题学生不一定真的有问题,也许这些孩子只是想获得老师的关注,获得在这个班里的存在感,而只是用错了方法。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尽量避免直接训斥,可以尝试私下谈话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心情,纠正他的“问题”;在平日生活中,如果这名学生有一些良好的表现,则应在班内大力表扬,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他和其他同学一样。

责任心护航

责任心是每个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会把学生和学生的每件事放在心上,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发挥相应的作用。可以说,责任心是确保教育工作落实和执行下去的基石。

密切关注学生 正直青春期的高一年级学生,内心世界丰富,是非观尚未成熟且易被同龄人的做法和说辞所左右。班主任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疏导沟通或在班内展开教育。学生的一点小举动或一句不经意的聊天都是了解学生内心想法的突破口,紧抓这些举动和话语背后折射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作为教育抓手,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化解一个个小问题,能够及时归正孩子们略有偏颇的观念,调整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较大问题的发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充分利用班会 一周一节的班会是教育的重要阵地。除去学校指定的主题班会外,平日的常规班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总结,即总结一周以来班内发生的大小事,表扬好事、批评错事,表扬时点名道姓、大张旗鼓,批评时隐去姓名、对事不对人;二是分享正能量,即平日里看到或听到的具有教育意义和引人思考的文章、视频等与学生分享和讨论,引发学生思考,鞭策学生进步;三是琐碎事宜处理,包含学校、年级或班级近期将要举行的活动,根据本班学生的近期表现提出新要求、新规定等。

学习充实自己,提高工作能力 本着对学生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课外的学习、平日的总结和反思是进步的必要途径。特别是教育素材的积累对于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时代里,获取知识和素材的途径有很多种,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班主任也要具有一双敏感的、发现教育素材的眼睛,社会上每日发生的大小事,不仅要知悉,也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事并达到何种教育目的,从而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灵活引用。

每一位老师这一生都会有学子无数,然而,每个学生的高中生活只有一次,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用同理心、爱心和责任心引领他们走向灿烂前程。这,是每一位高中老师都应具备的品行。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

猜你喜欢
同理责任心班会
责任品格培养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老来更明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滑落还是攀爬
破坏责任心的5种领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