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

2019-09-10 18:00杨静怡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英语教学

【摘要】国家对高校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和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作者简介】杨静怡(1977-),女,河北承德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酒店管理学院酒店英语教研室主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9年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跨文化交际—学会跟老外打交道”(JYJG201934)的部分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和沿线国家政治与经济沟通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得到了更深入地推进。国家对高校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更有利地培养高校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应对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成为高校课堂改革的重点内容。

教育部2017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掌握英语这一语言交流工具,除了要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 2017)

为了贯彻落实好教育部高校英语教改意见,探索培养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重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是以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在理解、掌握外来文化知识与语言交际技能的基础上,恰当选用符合环境、场景的语言和方式,有效完成交际目的的能力。

在国外,Kim(1991)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适应能力构成。如果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不具备这些适应能力,就不能有效克服文化差异,也就很难实现充分有效交际。Byram(1997)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为几种子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跨文化能力又可以分為态度、知识、技能和批判意识四种要素。在国内,贾玉新(1997)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交际策略系统三个部分。杨盈和庄恩平(2007)则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能力系统、交际实践能力系统、全球意识系统和文化调适能力系统构成。张卫东、杨莉(2012)提出构建了由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交际实践等3个维度、13项因素组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解释并印证了该体系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

1.大学生跨文化课程欠缺。目前高校英语课程设置中,跨文化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根本没有开设跨文化课程,有条件开设的课时也非常有限。由于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采取大班教学,且课时量有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数教师一直以四级考试作为指挥棒,以讲授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为重点,至多是比较一下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上的异同,不太关注对其在文化上的差异,这导致在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对于外国社会文化的学习,在课时频率的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一个人即使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但如果没有跨文化交往的意识和态度,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或许因为存在语言或文化上的障碍,大学生主动参与校园跨文化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跨文化意识薄弱的问题。另外,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交际功能,忽视文化因素与语言学习的内在联系,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结果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匮乏,甚至连很多基本的文化常识都不知晓,从而在现实中导致跨文化交际不畅甚至失败,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3.缺乏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环境。我国大学生缺乏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平台和空间,很多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相应的跨文化知识,但仍需要进行大量实践和应用。目前很多高校在校园多元文化建设上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足,很多学生感到校园多元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丧失了很多好的交流机会。此外,有些大学限于自身条件没有聘请外教授课,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失了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真实语境,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

1.树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建立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间的有效联系,这是致使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应牢牢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浓厚的丰富的英语交际情景,既要唤醒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又要改变其跨文化交际的态度。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融入目标文化的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缓解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安;另一方面,要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文化交际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感知不同文化的共性,从而体验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快乐。

2.优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所有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各高校可根据需要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也可在通识课程体系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根据跨文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对高校英语课程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如区分不同的语言技能侧重点,将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划分为听说课和读写课,较大幅度提高听说课的比重,并且听说课要以小班教学为宜,着重提升听说技能训练;读写课应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对目的语的文化知识进行适当的讲授是非常必要的。高校英语课本选材比较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民族习俗,以及价值观等等,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讲解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文化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培育学生的社会文化理解力。比如,当课文内容涉及圣诞节时,让学生了解一下西方圣诞节的起源、庆祝方法和习俗等,并结合我国春节习俗加以对比阐述,找出外语与母语文化之间的共性,激发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热情,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共性,避免出现跨文化交流失败。

3.创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高校应积极加大校园多元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跨文化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阅读不同国家文化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英文戏剧表演等校园活动,营造多元文化氛围,让学生深化对目标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人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为学生创造与外国专家、学者接触的实践机会,鼓励高校创造条件聘请有一定资质的外籍教师给学生授课;定期邀请外宾来学校做专题讲座,担任嘉宾、评委参与学生的英语活动或竞赛等。通过与外国人的近距离接触,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各种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学习提升,帮助他们有效开展跨文化交际,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对外经贸与文化交流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蓉.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2).

[2]张秋爽.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7(2).

[3]吴娅妮.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索[J].新闻战线,2017(22):160.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