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师基本素养及技能培养探析

2019-09-10 12:53徐庆科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基本素养音乐教师探析

徐庆科

【摘要】袁卫星所撰写的教育随笔集《做一个理想教师》中,强调真正的理想教师是要善于通过教学达到育人功效,在新课改语境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基本素养及技能培养都必须提升和加强,有声教育和无声教育和谐结合,呵护学生自尊心,扎实自身音乐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师;基本素养;技能;探析

近日,我专心品读了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袁卫星所撰写的教育随笔集《做一个理想教师》。全书分为“走进学生心灵”“追求课堂诗意”“陪好自己的孩子”“享受教育幸福”四辑,讲述了他在教育实践中摸爬滚打、成长成才的亲身经历与体悟,表达了“做一个理想教师”的执着情怀,也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成为一名理想教师的可期路径。

在袁卫星老师看来,真正的理想教师是要善于通过他的教学达到育人的功效,而不是单纯地传授某一学科的知识。他在书中说:“这两者有着‘育人’和‘教书’的差别,有着‘人师’和‘经师’的区别。教师,只有完成了这种转向,才能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才能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而这时候的教师,才真正称得上是‘理想教师’。”

这一深刻道理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领悟到了教育理想的美好与神圣,并思考如何成为一名理想的音乐教师。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现,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范畴。在新课改语境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和欣赏是途径,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并结合袁老师的专著,如何提升初中音乐教师基本素养及技能培养,我有以下几点启思。

一、有声教育和无声教育相结合是初中音乐教育的基本策略

现在仍有人对音乐课的理解有误区,认为音乐课上教师就是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等,将音乐的美传递给学生,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唱歌课”,教师边演奏边唱,学生跟着唱。

其实这只是看到了音乐“有声教育”的一部分,音乐课也绝非唱歌这么简单,在学乐理、欣赏、游戏、音乐创作等过程中,音乐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会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和感染学生。

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会以愉悦、热情、乐观等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消除疲劳,集中精力,鼓励他们踊跃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唱课《青春舞曲》,这是一首具有典型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歌曲,在学唱部分,我首先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风格,接着采用跟节奏读歌词的说唱形式,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最后加入音符熟悉作品的旋律。

整个过程,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很快就学会演唱歌曲。在拓展部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每个人都积极地投入自己小组的合作中,展示出别样的《青春舞曲》。在小结部分,让学生思考了歌曲要表达的寓意,学生们开动想象力,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告诫大家青春易逝,珍惜时光,让学生在学唱中真正理解作品。

初中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引导和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情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从而达到深层次的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真正做到使音乐从有声到无声的结合。

二、呵护学生自尊心是初中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

朱永新教授说:“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坚守有爱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师。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平等地对待和相信每一个孩子。初中音乐教学中,每位学生对于音符和节奏的把握能力都不同,正如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差异。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去维护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用真诚的微笑去关心爱护、表扬鼓励每一位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性格形成和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相对稚嫩和敏感。在课上,有的学生自始至终不开口唱歌,这个时候,我往往会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们中间,先带领他们一起演唱歌曲,然后特意邀请这位同学和老师一起演唱,并给予表扬说:“你的声音真的很棒,老师很喜欢你的歌声。”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夸奖,也许能够提高他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如果在音乐课堂上有学生唱歌时忘记了歌词,会鼓励他:“你唱得不错,如果不紧张再能熟练些,就更加完美了。”相反,如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他:“你怎么回事,这几句歌词都记不住?”那么,也许学生会觉得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抬不起头来,也失去了在班上放声高歌的勇气,时间一长他对音乐的兴趣只会越来越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学会如何提高学生对你的课堂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也给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互动教学中加入適当的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即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融入性,培养了兴趣也增强了自信心。当然,除了表扬外,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但是还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身心为前提。

三、扎实音乐专业素养是初中音乐教师的立足之本

如今,《音乐新课标》提出了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为主的新的内容标准,取代了原先以“唱歌、音乐知识与欣赏”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对教师的音乐素养有了全方位的要求,音乐教师已不是简单的能唱歌、会弹琴,还需要掌握第二课堂的合唱、合奏、曲艺、戏剧、编导、指挥、音乐创作等复合专业技能。其次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用袁老师的话说“就像一首诗”那样的课堂教学。这时就需要音乐教师进行大量的课前认准备,充分理解课程要求,课上积极与学生互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课后注重教学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沃尔塔瓦河》,这是一首大型的交响诗作品。为了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课前让他们利用网络查询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并查找那个时期的音乐作品特征和音乐流派特点。课堂上,我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详细地讲述了作曲家和音乐作品的结构。欣赏环节,通过微课的形式,提前录制了沃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让学生学唱熟悉旋律加深印象,围绕着主题音乐展开欣赏,这样更容易理解作品。拓展部分让学生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分段分组探究,自主发现每段音乐旋律特征,感受作曲家在作品创作中的巧妙构思和音乐要表达的爱国情怀,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四、结语

总之,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音乐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美化心灵的良药,是人类进步的助推器。厂房里的工人们在轻盈的音乐声中消除一天的疲惫,田间耕作的农民们哼起自创的小调,摇篮中的婴儿在母亲低吟的催眠曲中安然入睡......可见,音乐不仅是表演的艺术,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人类生活中的亲密伴侣。我对音乐教育的执着理想就是:切实提升自身素养和技能,并将其融入音乐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感受和创造美,并让这种美和情感体验伴随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周恩建.浅谈家庭教育中的赏识教育[J].教育艺术,2005(9).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基本素养音乐教师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探讨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浅论高职高专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学要求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戏剧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探讨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