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

2019-09-10 12:53安忠胜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策略

安忠胜

【摘要】高中数学运用分层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学会淡化“差异”,让学生能够平稳地接受分层,其次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实现共同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分层进行调整。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明确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策略时,学生会根据能力进行层次划分,各层次内的学生也有个体差异。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各层次的学生必然会发生转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关注度,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分层教学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认识到分层教学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努力实现能力的提升,这样才是分层教学策略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将其制成学习档案,促使分层的更新速度更快。

各层次的学生波动性较大,若未能抓住波动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甚至会对学生产生负面效果,进而导致学生停止发展。每次课堂教学都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策略的难点,同时也是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利用评价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发展规划,使学生快速调整学习状态。

二、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进行划分,若划分不理想则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增加高中数学教师的上课负担与压力。为了有效解决负面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引入新的教学资源进行平衡,如设置科学合理的小组,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帮助,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相关知识时,教师不可将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起,否则将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并将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拆分,进而形成先学带后学、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组内成员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组织探究活动,同时教师需要观察学习能力中等与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发现所存在的合作问题,教师需要适当给予指导,确保分层交叉合作学习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针对讨论主题进行积极探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对圆锥曲线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

三、淡化“差异”,让学生乐于接受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若仅仅依靠学习成绩进行分层,这样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学生会将此认为是一种歧视。从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学生之间必然会存在个体差异性,高中数学教师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极有可能让学生能力较好的学生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又可能会使学习能力较弱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放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时,应学会淡化“差异”,让学生平稳地接受分层。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X、Y、Z三个层次,XYZ分别代表学习能力较好、学习能力中等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备课阶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精心设计提问,确保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发展。各层次学生也会在对问题的探究与理解过程中获得进步,当然各层次学生也非常容易出现思维跳跃,即在原有层次上获得进步。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思维创新,并加以引导与培养,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芳.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學周刊,2015(36).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高中数学策略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