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汉字科学提升教学实效

2019-09-10 12:53周艺雄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音符生字识字

周艺雄

【摘要】当下语文常态课堂中,字词教学时段、方法、节奏等渐趋同一,课始集中正音解词,课中结合语境分散学习重点字词,或精筛某一“文眼”字词展开教学。为真正提高此类教学环节的实效,本文结合实例,联系汉字学知识,提出遵循汉字科学的“三重举措”,即集中识字重“理趣”,突破要字重“语用”,文眼字词重“悟意”。

【关键词】汉字科学;理趣;实效

关于识字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倡导“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兴趣,以有规律的思维训练为前提探索如何生动课堂和减轻学生负担”。反观常态课堂,字词教学时段、方法、节奏等渐趋同一,课始集中正音解词,课中结合语境分散学习重点字词,或精筛某一“文眼”字词展开教学。其实施过程是否“科学”,怎样纠偏提效?不妨联系汉字学知识加以分析。

一、集中识字重“理趣”,化“炊沙成饭”为“聚沙成塔”

低年级刚入课的集中识字教学环节中,常见费时而纷繁的认读活动——带(去)拼音读、指名带读、接龙读、游戏赛读......此举或对掌握音形有作用,但形义的联系、理解却难觅踪影,课标所倡导“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的情感培育更如“炊沙成饭”。

“汉字的本体结构是有规律的。”在学生识字伊始,教学宜指向音形义的解密:合理溯源、掌握常见汉字部件的音形义;进而科学解字,分析组成生字的“意符”(表义构件)、“音符”(表音构件)及“记号”(不表义也不表音构件)。学生久浸其中,据义辨形、因形析义等科学思辨及方法运用等能力点滴形成。如,我执教北师大版一(下)《小鱼的梦》时,课始字词教学如下:

教师(指名读“珍珠被、波浪”):你怎么分清“波”和“被”呢?学生:被子和衣服有关,所以有衣字旁;波浪就是水,所以有三点水。教师:好办法。抓住不同的意符就能区分。(指名带读“催眠曲、推摇篮、摆摆尾、咂咂嘴”,强调轻声)很早以前,“嘴”指的是“鸟的嘴”(出示鸟嘴图),所以有硬硬、尖尖的——角(生齐答)。教师:再观察“摇、摆、推”,看谁的眼睛亮,发现了字里的秘密。学生:它们都有提手旁,是手的动作。教师:咱们一起做这三个动作吧。(略)其实,更大的秘密藏在右旁:“摇推摆”的右旁都是音符,能提示字的读音呢。(对比“推”与“隹”,“摆”与“罢”的读音,知道“能提示韵母或声母的部件,也是音符”,略)教师(指名读“甜甜的梦”):“甜”字为什么这么写呢?

学生:因为舌头能尝出甜的味道。

教师:你看懂了意符“舌”。那右边这部分呢?

学生:甘蔗的“甘”,甘蔗也是甜的。

教师(出示“”):嗯,请看“甘”的甲骨文,外框表示人的口,里面的短横表示“口里含着的甜美的食物”。你尝过哪些甜甜的东西?

学生1:糖果、冰激凌。学生2:蜂蜜、哈密瓜......教师:舌头尝到的蜂蜜、冰激凌的甘味,就是“甜”。当你吃糖果时,有什么感觉?学生:甜甜的。教师:这是嘴里的味觉,心里的感觉呢?学生1:很快乐。学生2:觉得自己好幸福。教师:是啊,甜甜的感觉真好,所以,“甜”就有“美好”的意思了。(出示母女拥吻图)瞧,多美好的画面,请接说——学生1:宝贝给妈妈一个(甜甜的吻)。学生2:妈妈的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教师:小鱼的梦,是甜甜的梦。这首儿歌,每一句都很甜,咱们去读读、“尝尝”吧!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生字的同时,更灵活渗透遵循汉字科学的识字方法,扎实进行科学解析字形、灵活组合字义的能力训练。日后再遇带相同部件(如音符“皮”、意符“扌”)的生字,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地抓住不同的另一部件加以区分,并将生字归类、整理;而音符的辨认方法,虽稍具难度,但对学生快速掌握几乎每一课都会出现的诸多意音字大有裨益,宜尽早、经常性地渗透。尝试过将汉字学知识运用于识字教学的教师都深有感触:学习有理据字时,“理立”则“趣生”——无论是“嘴”字的简洁趣解,或是“甜”字由形及义、由本义及引申义、由字词意味及课文情境等层层递进的丰富感知,均立足于“科学”,學生愉快内化新知的同时,更“聚沙成塔”般逐步构建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字词知识系统,生发积极乐学的识字情感。

二、突破要字重“语用”,化“喧宾夺主”为“客随主便”

文章中常有若干指向文本内核的重点字词,其往往因“身居要句”而兼具数种功用,或因含义深刻而承载丰富信息,值得赏析,自然也成为教师全力挖掘的教学点。但所谓“过犹不及”,引导学生“透视”文字之上的延展信息之前,切忌忽视字词本身的“科学”意义建构,且应重视巧设指向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三者兼顾,才能避免“喧宾夺主”地任意、过度解读字词之用,达到深度掌握生字的目的,并助力于培养独立识字能力。例如,我教学设计人教版三《19.七颗钻石》的“竟”字,课例中,我紧扣重点字词“竟”,灵活筛选教学素材,先引入汉字学知识科学解析了“竟”字,帮助学生生动扎实地“知形义所以然”,这为后续学生自觉区分形近字“竞”、自主学习带有音符“竟”的“镜、境”等字夯实了必要基础。掌握生字后,我“就地取材”,让学生给课文中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语句加进“竟”字,既能提供扎实的语用实践平台,又为学生感受童话“神奇、有趣”的文体特征做足了铺垫,充分达到“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一目标。如此“客随主便”,时时紧扣重点字词的适机拓展和语言实践,教学实效自然更高。

北师大王宁教授极力倡导“汉字教育要科学化”。汉字,直接承载着文化与智慧,要实现有效地传习,必须遵循汉字科学。如此教学,享受“理趣”、训练“语用”、学习“悟意”等诸多任务的扎实达成,尽在其中了。

参考文献:

[1]李节.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访谈[J].语文学习,2015(3).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音符生字识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一串快乐的音符
斯诗私塾
美妙音符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音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