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9-09-10 12:53吴萍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吴萍

【摘要】数学一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至关重要,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为以后打好数学基础。在此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重中之重,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现如今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教师急需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但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发育期间,对教师讲的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给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做到绝对的认真,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他们还不太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三分钟热度”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这节课、这门课程真正感兴趣。学生只有感兴趣他们才愿意主动学习,教学质量自然提高。我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这份职业不仅需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己。年轻的教师应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老教师也应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初、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需要表现自己、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活力满满的课堂。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习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在小学阶段通常让教师最头疼的不是教学工作,课堂纪律才是课堂教学的“绊脚石”,要求教师具备控场能力,及时关注学生动向,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如果学生出现思想不在线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计划时可适当加入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努力、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水平,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质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千万不能一刀切,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适当采用情境化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思维逻辑的要求很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以及完善的思维能力。传统的一板一眼式的讲课方法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对小学生来说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图片、视频或言语等为载体,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并且生动形象的场景,这些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再施以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较为浅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他们对电视中的情境往往记得很清楚,对于课本中的文字或教师讲过的内容很快就遗忘,说明相较于文字和讲解,小学生对图片和视频有更强的感知力。

例如,在《角的认识》这一课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从生活的角度切入,将三角形比作“粗心的小马虎”。清晨他和各位小朋友一样都要上学,可是其作为三角形竟然把一条边忘在家里。这时教师可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现这个三角形的变化,并向学生提问:这时的三角形还是三角形吗?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角”。这种导入方式能让学生快速理解“角”是怎么来的,有哪些特点,相比概念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的教学。

三、增强课堂互动,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课堂互动一直是教学工作中强调的重点环节,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在课堂上很难保证百分百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之间也可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組,让学生自主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但一定要注意分组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学生之间交流后必须做好听教师的总结。这是由于小学生的纪律性较差,教师在注重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强调课堂纪律,否则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课堂所讲内容。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切入:准备好相关的教学道具(红球1个、白球2个、黑球3个),并将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每组出一个人摸球,每人摸3次。将每人每次的结果统计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可提出问题:哪种颜色的球最有可能被摸到,并说出原因。此时学生急于得知原因,会积极地主动探讨,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也可参与其中,同时认真听学生的讨论过程,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四、在错误中反思、进步

即便再优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免出错,而且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看来难度很大,很多学生无法理解题目中的数学概念,即使同一类型的题,做过很多次还是会出错。对此,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用“错题本”。“错题本”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规避错误的重要学习手段,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找出错题原因,归纳总结错题,让学生直面自己的问题并认真改进。

例如,在小学低学段时学生已接触“乘法”“除法”,先学习乘法,后来才开始学习除法。在学习除法时部分学生对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还不能理解,无法有效转化乘除法。比如,20×3=?大部分学生都可立即说出答案,同样的问题换一种问法改成60÷3=?学生一般都要经过计算后才能得出答案。对此,教师应将两道题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在课堂上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后的错题分析中整理的难度也不会太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错题分享,有些学生在一道题中出错,有些答对了,但这种题型很重要,而且有可能再次出错,这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分析并整理。对于学生的错题本,教师一定要定期检查,对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可再次进行归纳和总结。

五、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

数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要求高,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培养。数学虽然难度大、抽象性高,但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的身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设置一些和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将数学理论放在生活问题中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同时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探寻同一题目的多种解题方法。

六、知识过渡必不可少

作为教师我们都非常清楚数学的知识衔接性强,小学数学也是如此。随着数学难度逐渐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不够,这要求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前做好相关旧知识的复习工作,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学知识。做好过渡工作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以及问题的前因后果,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至关重要,关乎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绝不仅是让学生会做题,要求教师真正关注学生心理,把握学生对数学的感知程度,从而制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及时整理错题,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多思考并积极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燕文.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策[J].华夏教师,2019(8).

[2]钟柳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好家长,2017(57).

[3]陈淑琴.有效利用错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如何提升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