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 有效引导

2019-09-10 16:58郑秀清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关注学生有效引导课堂

郑秀清

【摘  要】苏霍姆林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意味着通过关注学生,把握起点来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的主旋律,同时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积极的生成性资源,有效引导学生朝多元化发展。从而让数学课堂的精彩成为美丽的预设。下面就我自己执教的《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片段为例进行解析与探讨。

【关键词】关注学生;有效引导;课堂

片段1:情境创设

课伊时,我大胆把“冰雪天地需要保洁员”主题图进行调整。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校将迎来一批外校的老师来参观,需要一些小导游,你们愿意吗?

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喊道:老师,我来,我愿意去。

我不由地一笑:好,但在去之前,请听好学校是如何安排的,每20名就需要一名小导游,假设上午将要来120名老师,下午来80名老师。同学们你们会分配吗?你们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思考:情境创设要密切联系生活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材中“冰雪天地需要保洁员”这一主题图含有丰富的数学信息和渗透爱护环境思想教育,但生为南方的孩子毕竟对雪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为此,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把远距离的主题图变为当导游介绍学校这一近距离情境。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贴近,更容易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具有主人翁意识,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同时,适机提出:“你们要怎么分配导游?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这样在课堂上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问题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片段2:探究新知

教师:下面是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今天一共需要多少名导游?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1:我们组认为要先分别知道上午和下午各需要多少名导游,再求一共要几名。

学生2:我们组认为要先知道今天一共来了多少名教师,再求一共要几名。

……

教师:看来,要如何安排导游,大家心中都有数,现在请大家尝试解决。

学生解决的情况有:

A.120/20=60(名)          B.120+80=200(名)

80/20=4(名)             200/20=10(名)

6+4=10(名)

同时也有较多同学以综合算式的形式出现:

C.120/20+80/20            D.(120+80)/20

=6+4 =200/20

=10(名) =10(名)

教师:同学们想也不同的解法,比比看上面与下面的解法有何不同点。

学生3:上面是分步解决问题,下面是列综合算式。

学生4:A、C两种解题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分别求出上午和下午各需要多少名导游再相加。

学生5:B、D也是同一种解法,它们都是先算出今天共来了多少名老师,再求出所需的导游人数。

思考:教学起点要贴近学生实际。

奥苏伯乐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把握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背离学生原有知识背景,进行教学。起点拔高,曲高和寡,无形中加大了课堂的坡度;点过低,迂回曲折,降低课堂的效率。

把握学生的认知点是我们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对于解决问题而言,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较差的同学他们会先想到分步来解决,但能力好的同学则会尝试知识迁移而用综合方法解决。因此,我没有墨守成规地要求学生先分步后列综合,而是直接让他们尝试解决。当出現上面情况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步与综合在形式和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变个人差异资源为全班共享资源,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比较、理解等活动中不断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带括号的四则运算作铺垫。

片段3:难点突破

当在学生尝试解决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出现这样一种状况:

120+80/20=200/20=10(名)

很明显,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也想到要先算出今天一共来了多少名老师,但没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这时,我没有直接给予否定,而是把错误拿来对比利用,同(120+80)/20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教师:同学们,请认真思考这两种解法哪种更为合理?

学生6:第二种是合理的。它先算一天来了多少名老师,就是先求出120+80的和。在一道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求和,要添个小括号。

学生7:我认为120+80/20是不合理的,这道只能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而且120名老师加上下午的导游不符合题目要求。

学生8:我从他的计算过程中发现,120+80/20这道算式他的想法是合理,但是括号漏了,添上就可以了。

学生:对,补上就可以。

教师:添上括号就对了,为什么?

学生:我们要先算一天一共来了多少人。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这道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除法。

学生:我发现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是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学生: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的。

思考:延迟评价促进深化

叶澜教授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因此,活动过程的发展潜藏着多种可能性,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呈现,极富动态性。我很庆幸自己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课堂生成,并延长评价,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思考、比较明确混合运算中有括号的一定要先算括号里的。这样通过学生们站在同一高度上看问题,更直接、也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同时他们也会加深认识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甚至对问题的理解提升一个层次,从而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这样做更能调动学生各种感观积极投入学习中从而与精彩不约而至——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强了,参与意识高涨,他们会思考、会合作、会表达……数学的精彩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片段4: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学生:我认识了小括号的作用,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学生: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学生:我终于明白在预习中错误的原因,原来是运算顺序错了。

……

思考:引导反思促进发展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教学要反思,同样的,我们也要把反思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在课即将结束时,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后在学习中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在反思中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梳理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内化所学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收获知识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及引导反思总结,才能在课堂上延伸灵动而精彩的智慧。

课堂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预约精彩课堂,需要我们关注学生原有经验,精心预设,积极有效引导,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只有这样,课堂才能随时亮出精彩。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关注学生有效引导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提高西藏农牧区乡镇小学汉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注学生生活学习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