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后感

2019-09-10 04:16靳传龙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

摘 要: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就是了解自己的过程。从《巨婴国》中,我学到的是理性的分析,加抽离出自身肉体的判断。在对自己的观察中,如果主观的,如果是先入为主的,那么是得不到真实答案的。需要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分析。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管世俗的观念是如何。那才是真正的独立思考。

关键词:巨婴国;心理;理性的

接触到了《巨婴国》这个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读,对这本书有了一点点的见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案例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全书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令我非常惊讶的观点“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而后,武志红老师结合自己近十年心理咨询的案例,中西方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开启了一段漫长的文字之旅。但从始至终,我都对武老师对国人的评判表示质疑:首先,纵使武老师有过数百个心理咨询案例,上万小时的心理咨询时间,这一数量与中国这个地域广宽、人口众多的实情相比,实在显得微不足道;其次,进行心理咨询的人群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不能代表普通人或者说“正常人”,样本的选取或证据也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最后的观点也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再此,我承认环境、家庭对一个人心理的巨大影响,正是基于此,还是严重怀疑武老师自身认识无形中还是会受到自身独特成长经历的干扰,观点容易偏激;另外,文章中很多概念的解释和演绎也比较模糊,很多观点的逻辑推理都不太经得起推敲,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学本身能否作为一门科学,值得怀疑。当然,这并不影响武老师的书中对某些案例分析和观点在我内心产生很强烈的触动和启发。

书中提到了心理发育的三个阶段:口欲期,冈欲期,还有俄狄浦斯时期。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处在第一个阶段。即口欲期,在我们自己的潜意识中,我们都是无所不能的神。只要我们的欲望没有被满足,我发出去的能量没有被别人接纳并且积极正面返回给我,我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一种我的全能神的感觉被攻击的破碎了。我已经不完整了,我就会产生一种攻击性,要么向外攻击你,要么向内攻击自己。但是那在我们潜意识看来,我就是神。你敢对神不尊敬,那我就要灭了你。好,我灭不了你。我就灭了我自己。这就是我那时的心理活动。巨婴的主要表现就是全能自恋,我是神,你们都要听我的。要不然都去死。他们不会容忍自己有一点失控,因为这样会破坏自己的感觉。那种全能神的感觉。巨婴在我们人际关系中也很普遍,要么你听我的,要么我灭了你。所以巨婴们不会容忍有任何反对的声音,这就是对我全能感的自我的挑战。

当然这本书还涉及到几个观点: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都是爱子女的这些话很扯淡。中国式孝顺是不合理的,大多是父母祖父母辈对后辈的控制。大部分为人父母者精神不独立,就想通过控制孩子的生活或控制孩子的精神来体现自我价值。父母不应将全部价值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不应承担父母甚至是祖父母生命的重量。为人父母,应被警醒。二、集体主义是统计阶级统治的工具,现实中的集体主义体现为个人的不独立依赖于集体,而集体则常为了公共利益实际上是少部分人的利益而侵害个人利益。尊重自己,为自己而活,不做中国式老好人。三、皇权思想、儒家思想阉割了大部分民众的精神,是统治者愚民的统治工具。关于这一点,认识到且有能力的大多已出走,其余的只是在这片土地上更加清醒地活着。

同样是为了说明具有巨婴心理特征的个体的不同表现形式,作者在书中举了许多极端的个例来说明。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极端的个例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的身上只是存在其中几种巨婴心理特征而已。即使如此,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按作者的思路将自己归类到巨婴的行列,这也许是大多数人不喜欢看此书的原因。有一位跟我一起阅读此书的朋友,就如此说,我看着看着就想怂作者。而对于我自己来说,读完此书,自己又多了一种看世界的新眼光。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自己不能理解的一些社会现象,能够分析家人朋友各种行为方式的深层原因。最重要的是懂得了作为一个母亲如何正确地照料婴儿,在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过程中,我怎样做才是正确有益的。也会针对一些情绪和抱怨找到自己身上残存的巨婴心理特征,这也是第一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

我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启发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为任何人,只能为自己。做自己觉得值得做的事情,所有判断标准都需要从自己的心出发,那样才能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那才是一个活的真实的人。老婆有一天问我,最希望女儿以后能有什么能力。我的回答是,希望她以后能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情。不管困难或者是疯狂,都要顺从自己的心里。我现在快三十了。但是说实话,我到底有什么理想,我到底要做什么,到底想变成什么样子,完全没有概念。可说真实活的浑浑噩噩。虽然,每天都有欢声笑语。物质上也不差。但是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没有全清投入的感觉。总是被人牵着鼻子,没有自己的方向。不禁想到,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有人生愿景的,不管起步的状态是怎么样的。都是会有一个明确的人生方向的。稻盛和夫说,人生工作的结果=能力x热情x思维方式。我个人倒是觉得,一个人能取得的成就=人生目标x坚持的能力。以跑步来打个比方,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因素,跑的方向和持续跑的时间。这两点就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跑得多远,跑到什么地方。可能到达目的的时间不是最快的,但是最后一定是不断接近最初定下的那个目标的。所以,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决定要去做什么,只能从自己心灵的对话中得到。

随着国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开放,人们可以接触到的文化、见识到的世界已经足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事实上,一种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正在慢慢的在国人之中生长,那种愚昧的、追风似的共性心理正变得越来越少,对于社会热点事件所发表的不同声音,不同觀点越来越多,并且,这种普通人对一系列热点事件的声音也不断地被顶层设计者所吸纳借鉴,引导着社会向着更为多元、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未来而发展。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认识自己,成为自己和完善自己,所以不管武老师的书中所描绘的现实心理图景是怎样,这幅图景正在“分崩离析”,变得更加难以描绘。相比之下,从这本书中去认识自己,照照镜子、正正衣冠,倒是一个值得推荐的选择。

作者简介:

靳传龙(1994-);性别:男,籍贯:安徽省阜阳市,学历: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摄影艺术

猜你喜欢
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心理课教学设计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