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脚牌坊石雕艺术中的符号学原理

2019-09-10 11:16吴昊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0期

摘  要:在徽州牌坊中,八腳牌坊代表着十六世纪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徽州社会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徽州八脚牌坊为研究载体,以符号学理论为研究依据,从符号语义学和符号的设计手法分析其内在或外在的符号学原理。最后在八角牌坊石雕符号的艺术内涵和设计方法中,寻求传统石雕装饰图案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符号学关系。

关键词:八脚牌坊;石雕艺术;符号原理

牌坊是徽州传统建筑中最具文化特征的元素。八脚牌坊作为徽州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艺术的物化形态,是徽州石雕工匠艺术创造力的完美展现。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八脚牌坊的石雕艺术,分析传统图案元素中的符号学原理,是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纽带。在传统石雕纹饰的基础上,从符号学角度对传统石雕艺术进行分析,反映出设计更具民族性、地域性和创新性的特征,为现代设计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素材提供理论基础。

一、符号学与八脚牌坊

(一)符号学概要

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对符号做出了一般性的解释:“符号是这样一个东西,它使我们想到在这个东西加诸感觉的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①意思是说:符号是可以作为物质对象或者心理感受来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实际上,符号的出现是建立在人类世界所有的个体意识活动和社会信息传递的基础上的。因此,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类的一种意识活动。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和再生的操作,而人类意识和思维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符号学是研究所有能被视作符号的事物,是一门研究有关符号本质和特性及其基本种类的学科。

(二)八脚牌坊概述

在徽州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明代石坊建筑,它是明代大学士许国衣锦还乡后在家乡歙县立的功德牌坊,名为许国石坊。又因其特殊的建筑构造,民间俗称“八脚牌坊”,其建筑本身就是古徽州文化的符号载体, 是徽州封建礼教时期的建筑符号和其物化的符号形态。从现代社会的视角来看待徽州文化,物化形态下的八脚牌坊不仅具有极高的视觉体验,而且在文化意义中,其石雕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底蕴。八脚牌坊的石雕题材主要来源于许国的生平事迹,石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题材选用龙、凤、麟等动植物吉祥纹样,它又与徽州的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石雕装饰纹样的视觉传达方式已成为现代社会公认的符号语言,是徽州石雕艺术的“珍宝”(如图1)。

二、石雕符号的语义学分析

在符号学理论中,符号的本质来源于自身的意义,因此,建立在符号学原理上的符号意义研究是必要的。根据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符号观,符号运用视觉方式来呈现所想要表达的对象,符号有三层意义,其第一层意义是符号的外延意义,这是符号中具体的、具有特定视觉形象的意义;其第二层意义是内涵意义,即透过符号独立的视觉感官,其表现出来的符号意义是表达对象的内部特征;在第三层的意义中,符号主要表达的是文化的量变概念,它来自社会中潜移默化的思想意识,是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大众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石雕符号在本质上与意义联结,它形成于集体无意识的历史进程中,并深深根植于文化的象征体系中。

(一)石雕符号的外延意义

符号的外延意义指的是通过视觉方式符号本体展现出来的带有明确特征的意义。八角牌坊的建筑结构中石柱、梁枋、匾额以及斗拱和雀替,分别采用了线雕、浮雕、圆雕和透雕的工艺。虽然石雕构件的用材受制于大理石,缺乏细腻感和色彩因素,但石雕图案及其背后的故事则赋予了八脚牌坊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八脚牌坊不仅建筑构造出类拔萃,石雕艺术更是巧夺天工,它承载着古徽州地区文化审美特征和民俗价值的取向。徽州匠人独具一格的石雕工艺,给人最直接的视觉感受是时间代入感,其表达方式一目了然,心理感受层面更多的是对牌坊建筑的瞻仰与钦佩。作为许国生平事迹的信息实体,其反映的是许国作为人与牌坊作为物的符号关系。因此,它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或部件的石雕艺术都传达了它作为艺术品的符号特征。

(二)石雕符号的内涵意义

符号的内涵意义指的是符号所要阐释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含蓄特征。八脚牌坊的石雕图案与纹饰主要讲述了坊主许国的生平事迹。雕刻工匠采用有着吉祥、喜庆寓意的纹饰符号,如牌坊大梁的两端雕刻着缠枝、如意头等纹饰,在雀替上雕有花鸟图案,中间矩形框内刻有龙庭舞鹰、巨龙腾飞、英姿焕发、瑞鹤祥云、三报喜、鹿鸣图、鱼跃龙门、威凤祥麟等石雕图案。坊主许国的生平事迹和个人品质都通过这些石雕图案得到了完美再现。结合牌坊的背景,首先从石雕匠人的心境和雕刻手法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承接,再通过石雕符号内涵意义分析,反映了八脚牌坊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特有的文化符号。而这层文化符号的意义,在今天看来,虽然它仅仅作为历史的承载物,但其内涵意义却可以从石雕图案中得到线索,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人类情感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心理特征。因此,从历史进程、社会文化一直到思想情感,石雕符号的内涵意义都值得去细细品味。

(三)石雕符号的意识形态

符号的意识形态指的是除去指示对象外延和内涵的特征,通过个体感觉来认知符号精神层面上抽象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想。在八角牌坊装饰的题材中,石雕匠人结合“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满足人们基本的审美需求后,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匠心独运的民间艺术,经过工匠的雕刻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许国过人的功绩以及古徽州社会文化中的优良基因。被赋予“文化”意味的石雕艺术,蕴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以其别出心裁的石雕图案来体现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八脚牌坊的石雕符号体现了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以“忠义”为本的道德品质。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思想下,揭示了统治阶级传播功名的思想意识和传统的文化伦理道德,即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历史意义等深层次含义。这其中就体现了古徽州八角牌坊的意识形态特征,只会被拥有一定社会文化底蕴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石雕符號的装饰方法

在广义符号学的符号操作原理中,皮尔斯、M·本泽和 H·贺尔梅等人提出了五种符号的设计方法:符号添加、符号结合、符号迭代、符号的象征与隐喻、符号的解构与重构。而八脚牌坊中丰富的石雕符号,与前四种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石雕符号融合了工匠们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期望,是古徽州社会历史和人文思想的代表作,其符号美学不仅体现在视觉层面上,更多地体现在其内涵和意识形态中。

(一)符号添加

八脚牌坊的建筑构件中,柱子中段为团花式锦纹,上段为云纹,大梁的两端雕刻着缠枝、锦地开光、如意头等石雕符号纹饰,它运用的是“符号添加”的装饰手法,使单一纹样呈现出相互叠加、环绕等形式,具有连续性、规则性特征。石雕载体在符号添加的作用下,丰富了本体的形象特征,在石雕中添加的符号都是有吉祥意味的,这些符号虽然形象有别,但其寓意却是一致的,这种规律性的符号序列形式,从侧面体现了古人对于生活美满、吉祥如意的期望。

(二)符号结合

符号结合是将各种单一的符号形态相结合,并且使其在结构完整性、文化内涵上成为统一体。这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符号语义的研究与石雕匠人的巧妙构思,使新图案不仅有传统的文化特征以及相关史实的论证依据,也使石雕图案形成整体、富有生命力、极具形式美的完整符号。如八脚牌坊雕刻图案中的“龙庭舞鹰”“威凤祥麟”,这两个石雕符号分别表达了许国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当时天下国泰民安的繁华景象,这就是符号结合的一种表现(如图2、如图3)。

(三)符号迭代

符号迭代是符号与其他符号结合在一起,构成联结关系,产生新的符号。该符号既可以在符号外表中理解其意义,又可以在符号内涵中产生作用。在符号外表理解会构成“图案的符号”,在符号内涵起作用会构成“图像的象征”。八脚牌坊中的“鱼跃龙门”,这里的鱼就代表许国,“龙门”则是飞黄腾达的象征,寓意许国通过发奋图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如图4)。

(四)符号的象征与隐喻

象征符号是从人的知觉和直觉角度出发,并与联想相结合,联想又建立在固有精神价值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人在认识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那它就是一种难以辨清其真正内涵的符号。如八脚牌坊雕刻图案中的“巨龙腾飞”“瑞鹤祥云”“鹿鸣图”,工匠们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当时天子的地位和天下太平的盛况以及许国的儒雅生活(如图5、如图6、如图7)。

隐喻符号是指通过转换其符号形象,进而替代原有的符号特征,并能完整表达其符号意义。它是以一种更简单明了、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传达符号的某种含义。如八角牌坊雕刻图案“三报喜”用豹子、喜鹊的谐音,即“三豹喜”,表达许国官场的三次升迁,实为报喜。“英姿焕发”用鹰、雉、獾的谐音,即“鹰雉獾发”,颂扬当时天子治国有方,年轻有为(如图8、如图9)。

因此,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可以使石雕图案清晰准确地传达其丰富的文化意蕴,使设计手法从表面转向深层次的内涵表达。

四、结语

八脚牌坊石雕艺术作为一种装饰符号,是徽州古韵物态化的具象表现,是徽州人优良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本文从符号学理论角度分析徽州八脚牌坊的石雕艺术,为传统的石雕艺术提供理论研究的参考和借鉴。在石雕符号的装饰手法和语义学分析中,深入石雕符号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设计思路,有利于理解其艺术形式和美学特征,使人们从传统的石雕装饰图案中得到符号学的启示,引导石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发挥其价值优势,推动石雕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注释:

①引自俞建章、叶舒宪:《符号:语言与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参考文献:

[1]皮尔斯.论符号,李斯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M].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2]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

[3]孙阳阳. 徽州民间牌坊装饰艺术研究[D]. 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3.

[4]王沈策. 中国传统纹样语义研究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 长沙:湖南大学,2012.

[5]曹又允. 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D]. 无锡:江南大学,2009.

[6]王锦坤. 论徽州牌坊的文化价值[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5-58.

作者简介:吴昊,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