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高三语文阅读备考反思高一语文阅读教学

2019-09-10 12:13陈莹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重点现代文语文阅读

摘 要:阅读考察在高考中是一个重难点的考察项目,高三的学生往往在总复习的时候发现自己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缺少积累和方法,在阅读题中不得要领,耽误复习时间。因此,教师应对这种情况高度重视,在高一高二时就要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基础,让阅读不再成为高考中的难点。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重点;现代文;反思

引言:由于语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分非常大,所涉猎的题材和知识也是繁杂多样的,使许多学生在最后的语文复习中应接不暇。而教师在讲解阅读题时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给同学们分析文章的体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文中字句进行宽泛地解读,将一些所谓的“解题秘籍”传授给学生。然而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即便出现大同小异的阅读题,学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成绩仍然没有提高,反而还损害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基于此,本文探讨分析了从高三阅读备考指导中反思高一的阅读教学,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一、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阅读是语文的开端,是提升语文成绩的必要途径。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就是从阅读名著文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只有通过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大大提升。而语文阅读也是高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三备考时期,很多学生都擅用“题海战术”进行总复习,虽然这种方法在数理化上可能起到不少功效,但对语文的阅读学习收效甚微。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其文化沉淀和文化底蕴,因此从高一时期开始,教师就不能忽略阅读教学,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经过漫长的训练和感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

二、从高三语文阅读备考指导反思高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和演练

首先,教师要清楚高中三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任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对这三年的阅读学习进行良好的规划。除了在课堂上抓好阅读和写作,课下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阅读素材,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高一时期学生刚刚入校,学习任务还不是最繁重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爱好探究阅读,让学生根据个体的需要和对书籍的偏好性自由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在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阅读的习惯和方法。

高二时期,学生经过一年的自由阅读已经形成了阅读的自觉性。这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到教师所限定的体裁上进行普遍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不同体裁文章的方法。经过各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趋于统一。

高三时期的阅读要服务高考,着重于探究高考型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求一套解题理论和程序,帮助同学总结不同体裁文章的解题思路,使解题方法系统化,解题答案科学化。

比如,在“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中,有一则现代文阅读题为《赵一曼女士》,其中塑造了一个为国牺牲的女英雄。阅读完选文,学生通过日常的阅读训练应该能简要概括全文大意,大致总结出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语文阅读要着重关注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以及小说的写作特色,这是在现代小说体裁的文章中必考的重点,而高考难点在于2018年的小说还考了叙事特点。回顾高一、高二的基础性训练,如果在教授《外国小说欣赏》时,能对各种小说的叙事特点有所涉及,那么高三时只需要总结方法,精炼语言,对待这类题型的解答就容易多了。

(二)掌握方法,巩固训练

在做阅读训练时,一定要讲求方法。现代文的阅读中对重要语句含义的考察也是屡见不鲜的,重点语句可能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也可能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在阅读过程中便要对重点语句做一个标注,并学会在阅读中快速整合筛选信息,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对文章有一个充分的解读是答题的关键。

在筛选文章信息时更要讲求方法,学生经过阅读后可以继续将文章下面的问题也粗略领悟一遍,知道问题考察的信息是什么。然后再将问题带入文章中,筛选出有意义的信息,将相关的答案提炼出来,再加以整合和处理。这里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一些信息点隐藏在文章重点语句中,需要学生的分析和转换。

归纳要点内容常常出现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类作品中,考察学生的概括性能力。在归纳过程中,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提取文章的精华,最好是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概括总结,保证归纳的準确性。

文章的结构实质上就是文章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结关系,其与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息息相关的。当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归纳总结举棋不定时,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上入手,摸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诗歌类阅读题目中,其答题模式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考察诗歌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以及思想感情。学生在答题时还要找到诗歌的主旨句,分析诗句的含义,提炼情感表达。当然,诗歌类阅读的答案都是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来回答。

(三)定点答案

经过了阅读训练和方法积累,最终答案还是要呈现在试卷上。学生要了解出题者的心理,以出题点为中心在文章中“扫描”答案,一般来讲,除了最后发散性思维议论性题目,其他阅读题答案都隐藏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后,还要注意答题方式以及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措词表达还要回归文章。

比如,在议论文体裁的阅读题中,这类考题主要考察文章的论证方法。学生首先要在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并在题目中进行分辨判断,最重要的是注意答案的严谨性。

结束语:阅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逐步培养和渗透,也需要不断总结答题方法,凝练语言,提高准确性。学生也应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切不可奢望阅读水平能在高三总复习突击补习,要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稳定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萍.从高三语文阅读备考指导反思高一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00085-00085.

[2]江勇.高中语文专题阅读教学的实验与反思[J].新课程(中学),2014(4):54-55.

作者简介:陈莹,1983.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黄冈,职务/职称:高中中一,学历:大学,单位:武汉市第六中学,研究方向:高三语文复习课策略提升,所在省市:湖北武汉565BAB24-E58C-4B62-BC45-301E26F8074C

猜你喜欢
教学重点现代文语文阅读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