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推进

2019-09-10 07:22于保东甄洪武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

于保东 甄洪武

【摘 要】“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推进方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推进应基于学生立场,关注阅读主体的阅读心理、阅读过程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和时间,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开放、多元、丰富且受学生喜欢的内容和评价方式。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深度推进;阅读素养

当下,“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这种阅读方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而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度阅读。

囿于多方条件的限制,“整本書阅读”的深度推进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比如:学生阅读时间问题、教师指导能力问题、家长的干扰问题等。仅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主要围绕读前的兴趣指导、阅读过程的跟进监督、阅读成果的课堂展示三个方面来完成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从这三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教师虽然在读前指导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仍不能确保学生阅读的真实发生和有效推进。阅读过程的跟进监督也存在一定困难,有诸多不确定和难以调控的因素。阅读评价的单一化、机械化,考试功利化成为学生不愿意进行深度阅读的主要原因。考试评价作为“整本书阅读”深度推进环节中最重要一环,也存在诸多问题。其评价方式大多局限于终结性评价,如从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命制来看,机械识记和简单再现一类的试题频频出现,对“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推进造成不良影响,没有起到评价应有的积极推动效果。

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试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推进为例,探讨在教师引导下用学生喜欢的推进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推进方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学生真实且深度地进行“整本书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推进应从学生立场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开放、多元、丰富且受学生喜欢的内容和推进方式。

一、设计具有一定导向的阅读前评估是前提

所谓阅读前评估,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阅读前关于本书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问卷调查、谈话调查,也可以是考试调查、抽样调查,还可以是大范围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际状况,如学生在阅读前对该书的了解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的疑惑和困难,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等,以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这样教师在设计时才能进行宏观思考,考虑到具体的细节问题。阅读前评估为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做好了前期准备,也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想准备。

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前,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读过《西游记》吗?你是什么时候读的?

2.你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不喜欢哪些人物?请各列出5个,并简要说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3.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个章节最精彩?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4.《西游记》中很多人物都是有门派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5.第一次读《西游记》时,可能会有很多地方读不懂,你还记得自己读不懂的是什么吗?

6.文本《西游记》与电视剧《西游记》、电影《西游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相比,有很大不同。你是喜欢“看”还是“读”《西游记》?请说出理由。

7.如果让你再次阅读《西游记》,你还有兴趣吗?

8.你是用什么方法读《西游记》的?(多选)

A.逐字逐句B.跳读(读不懂的地方跳过去)C.浏览D.猜读

9.你在阅读《西游记》时,会圈点批注吗?

10.预测一下,你大约多长时间能读完整本《西游记》?

二、设计指向真实的阅读任务群是根本保障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多维度并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阅读任务群是“整本书阅读”的根本保障。有了阅读任务群的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也意味着教师真正把“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阅读任务群是向学生发出的一组明确的阅读指示,能驱动学生进行真实阅读。它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任务明确,只有任务明确才能产生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二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注重阅读任务群的综合性、关联性、情境性,既注重在语文学科内部形成听、说、读、写的联动,也注重将言语实践引向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四是关注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根本转变,关注学生“读”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指向言语实践。围绕以上四个特点设计阅读任务群实现“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实践价值的落实和提升[1]。

如《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就可以设计以下几组导读任务群,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1.时间要求

按照每分钟500字左右的阅读速度,在寒假期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希望同学们制订好时间规划,划分好阅读层次,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情况做出恰当安排。

这样的要求,既符合课程标准的阅读速度要求,又照顾了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避免了学生对阅读产生的畏惧感。

2.阅读方法

建议同学们采用混合式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将速读、浏览、猜读、精读结合起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做到“瞻前顾后”和“顾后瞻前”式的阅读。如果是自己的书就在书上圈点批注。同学们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到创造式阅读。

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应该根据整本书的内容、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避免一刀切的现象。

3.归类建档

《西游记》中的人物虽多,但仔细梳理不难发现他们可以分为不同的派系。老师帮你们制订的这个表格(见表1)简单实用。你们只要用心记录,用心思考,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的任务。该表格的填写涉及整本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不是一般机械式收集信息就能解决的,需要学生对所收集的信息做出思考。这样的阅读任务既指向检索信息的能力,也指向全书整体理解的能力。毕竟教师要求阅读《西游记》不仅仅是为了读这本书本身,还是为了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阅读任何一部名著,都应该有整合、归类、建档立案的习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设计了问题表格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便能促使学生学会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问题,对《西游记》中的内容有初步理解,并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对《西游记》整本书的认识水平。

4.故事新编

从以下几个选题中,任选两个,创作属于你的《西游记》。

1.补写猪八戒、沙和尚从前在天界时的故事。

2.改写“真假美猴王”等经典情节。3.续写四人成佛之后的故事。4.约请几个好伙伴,选取《西游记》某个章节,共同创作一部电影、电视或者游戏剧本,并分好角色排演,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最后尝试录一段小视频。5.尝试写一段台词并为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某一片段进行配音。6.尝试用评书的方式讲一段《西游记》。7.为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人物赋诗一首(体裁不限)。

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不仅能基于文本建构,还能跳出文本,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和创造文本。因此,开放性的阅读任务,强调了阅读的互动性,也鼓励了学生进行二次创作,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任务。

5.唐僧团队

《西游记》中,唐僧一行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这个团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为领导者有目标,还有坚定的毅力,所以有人将这样的团队称为“唐僧团队”。有企业家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团队。团队中有四种角色:德者、能者、智者、劳者。德者领导团队,能者攻克难关,智者出谋划策,劳者执行有力。

请从以下角度用精练的语言(几句话或者关键词都可以)表达自己对“唐僧团队”的理解,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领导才能:

目标明确:

以权制人:

以情感人:

……

读者与文本的交往生成阅读的意义。以网络上流行的对取经团队的解读作为设问情境,将阅读与现实生活实现对接,提供新颖的角度让学生创造性思考。

6.积累文化

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从以下三个选题中选择一个写一篇小论文,字数约2000字。1.研究《西游记》中有趣的“三”“六”“九”“七十二”“八十一”现象。2.选择一个点,研究《西游记》中的儒、释、道文化。3.研究《西游记》中的诗歌在书中的作用。

上面的问题在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多样性思考和表达需求,为有时间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提升空间,也为他们阅读其他中国古典名著提供了思考的路径、方法和方向。

以上的任务群从浅到深,从阅读技巧到联系思考都有涉及,不局限于文本阅读和信息收集,学生需要结合现实与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解答。这种任务使阅读经验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也避免了个别学生投机取巧或应付了事。

三、过程评價的多样性是深度阅读的助推力

由于本次《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安排在寒假期间进行,因此教师采取了混合式监控和评价方式。教师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乐教乐学”等平台与学生、家长在约定的时间,围绕读书过程中的进度问题、难度问题进行交流,以便教师及时了解、调控阅读进程,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家长负责在家监控学生的读书情况,这不仅可以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为学生树立好读书的榜样,还能从成人的视角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思维碰撞,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质量。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进度表进行速度评价,通过改进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方法评价,通过指向性的作业助推自己深度阅读,通过“晒观点”“晒作业”“晒进度”“晒批注”“晒论文”“晒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间的思维互动和阅读动力,形成比读、赛读、深读的良好局面。而这些阅读过程中的表现,都会成为评价中的一部分。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能比较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阅读的实际状况,还能及时把握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指导。这是一种个性化的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实效促进功能,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值得教师重视[2]。

四、个性化的评价是推进深度阅读的核动力

为了再次推进《西游记》的深度阅读,全方位展现《西游记》的阅读成果,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展示的需求,设计了以下阅读成果的展示方式。

1.连环画。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围绕《西游记》中的情节,设计不少于6组的《西游记》连环画,要求图文并茂。

2.手抄报。选择《西游记》的一个主题或人物,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你的阅读成果。

3.故事创编。采用剧本的形式对《西游记》中某一章节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并尝试拍成微电影。

4.论文研究。以寒假小论文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作为阅读成果的展示。

5.评书视频。以评书微视频的方式展示对《西游记》某一章节的创编。微视频时长不能少于5分钟。

6.尝试将自己的优秀作品推荐到今日头条、快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个性化的、具有挑战性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西游记》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运用文本以外的知识、观点审读文本,活泼且多样的展示形式使学生获得了满足感。

五、命题的深刻是推进深度阅读的最终保证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为了考试,但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离不开考试。如何考试,考什么,对“整本书阅读”应抱有什么样的评价观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既然“整本书阅读”已纳入教学范围,那么测评就不能为考而考,应避免试题命制的机械化、粗糙化,遵循恰当增加限制条件的“熟悉陌生化”原则。

一是出示的材料或情节必须是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避免偏僻化。在阶段性测试中,教师围绕《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命制了以下开放性试题。

1.请将自己读过的某一章节的题目写下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章节的内容。

2.围绕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选择最少两个角度进行赏析,每个角度不少于50字。

第1题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第2题是从阅读和思维能力的角度考查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

二是力求避免选择教材中使用的情节,以免学生不动脑筋就能得出答案。“整本书阅读”要把阅读与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对问题做出分析和评判,而不是简单地对所阅读作品中的人物贴标签。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自由作答。

1.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要从“唐僧团队”中裁掉一个人,你会裁掉谁呢?请用100字左右说明理由。

2.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要从“唐僧团队”中裁掉第二个人,你会裁掉谁呢?请用100字左右说明理由。

3.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要从“唐僧团队”中裁掉第三个人,你会裁掉谁呢?请用100字左右说明理由。

4.假如你是唐僧,在创业(西天取经)的过程中需要组建一个团队,你会先招聘谁,再招聘誰,最后招聘谁呢?用100字左右说明理由。

以上面的题目为例,在给学生设置开放性问题时,评价的焦点要聚焦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上,不能局限于整本书讲了什么,而是应将学生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对整本书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要素、类型、结构特征、人物刻画、情节设置、环境营造、表达方法等,使之学会找到阅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切入点,学会分析语言,学会评价人物、解析情节、深入主题,学会理解小说的时代意义,能与当下生活对接,等等。确保学生在阅读上能做到从这一部小说走向另一部小说,从而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实现从阅读到生活的提升。

综上所述,只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推进“整本书”深度阅读,才能实现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于保东.群文阅读的两个核心要素[J].中学语文,2018(31):79-82.

[2]于保东.“问题解决评价”导向下的单元整合阅读[J].基础教育课程,2018(17):51-55.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
浅谈如何提升中学生的阅读素养
PISA测评框架对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能的启示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运用符号,玩“活”低年级阅读教学
结构化推荐,课外阅读多姿多彩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
以绘本阅读提高幼儿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