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故事”

2019-09-10 07:22胡文娟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绿水青山发展

胡文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70年波澜壮阔。70年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孕育了无数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聆听这些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源远流长,也感悟到了“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恒久动力。从故事中,提炼发展智慧,助力中国乃至全人类未来可持续。细读这些故事,你会发现其中可能就有你,有我,也有他(她)。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蓝天幸福感”一年比一年强:今年8月,北京PM2.5浓度23微克/立方米,1月至8月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两项数据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同期最低。首都北京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在中国乃至世界大气污染治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不止北京,整个京津冀地区,也就是曾经的雾霾重灾区都在阻击PM2.5的路上凯歌不断。

蓝天就是幸福,环境就是民生。从2013年开始,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接连出台,中国发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污染治理之战,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最近两年各级政府与组织关于垃圾分类、禁止进口“洋垃圾”以及“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探索和努力,更是有疾风骤雨之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中国人对小康生活已经有了更多美好的期待。7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时也为世界环境治理贡献了优秀样本,比如河北塞罕坝上的万亩林海。

三代塞罕坝人的造林奇迹:昔日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如今满目苍翠色、绿水青山美。塞罕坝上三代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经过57年努力,造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有效阻止了沙地南侵,同时也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清新氧气。2017年,塞罕坝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除了塞罕坝,近年来,中国林业建设还涌现出了福建长汀、浙江安吉、内蒙古库布其等一批典型,中国植树造林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13年到2018年,全国新造人工林4.47亿亩,中国人工林总面积已达10.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居全球首位,其中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中国巨大的人工造林面积。

塞罕坝以及更多中国林地发生的生态环境变迁,再次印证着中国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则:“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对自然如此,对生长于自然中的万物,道理同样行得通。正可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万物有灵,皆可入诗:藏羚羊是可可西里的骄傲,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今年回迁季结束后,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管理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藏羚羊回迁数量为4860只,比2018年增加338只。其实从2009年以来,可可西里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已接近或达到7万多只,较上世纪90年代增加了3倍多。当年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如今在可可西里已经有了更好的栖息地,能够更好地繁衍下一代。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表示,因为中国政府的有效保护,藏羚羊从“濒危”降为“近危”,同时降级的还有国宝大熊猫。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政府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并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一些省份还出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条例,加强保护力度。目前,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无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还是濒危物种保护方面,中国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虽然,生物多样性危机依然严峻,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中国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直面挑战,激情上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不管是环境污染治理,还是生态修复、抑或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天的中国正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但真正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除了关注自然,还应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服务价值的最优化、最大化。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共赢。落实到实践行动上,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哈尼梯田的“金山银山”:9月,云南哈尼梯田已是金黄一片,经过一年劳作的哈尼人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近年来,哈尼梯田按照“生态兴农、农兴文旅、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发展思路,探索出“稻鱼鸭”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既保护了农业文化遗产的生物多样性,也实现了农民增收。距离哈尼梯田一省之隔的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通过扶持引进中草药种植、养蜂等项目,开发林下产品,只将保护区的5%用作旅游小区,白天开放,晚上封闭,旅游服务功能都放在保护区外,基本实现了保护区与社区的共赢。当然,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但这些优秀实践背后其实都是中国探索并积累的有关“环保”与“发展”的平衡哲学。

如何取得平衡?中国制定的三条红线:生态功能的保障基线,环境质量的安全底线,自然资源的利用上线,其实就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原则。2013年习近平主席讲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有侧重又不可分割,构成了有机整体,为中国绿色转型提供了指导思想。对“绿水青山”优先保护的态度,表明中国绝不会再走以牺牲环境谋求发展的老路,绿色转型势在必行。如何转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中华大地上,由“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与此同时从太阳能、水能、风能等非化石能源中“淘金”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散落在戈壁滩的“黄金”:提起敦煌,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大漠孤烟、苍凉戈壁以及神圣的飞天仙女。古老的“塞外明珠”处处藏满了历史,处处流淌着人类文明的灿烂辉煌。但今天,在敦煌,一处被称为“超级镜子电站”的新奇观更是让世人感叹,新时代的敦煌在这片广袤大漠和一望无垠戈壁上依旧不减风韵,而这正是中国首个百兆瓦级光热发电项目。这座全球最大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由一万两千多面镜子围绕着一座260米的吸热塔组成,宛如戈壁滩上盛开的银色“向日葵”。通过聚光吸热、储能换热等环节,发电站每年可产电3.9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同时创造经济效益3至4亿元。有专家称,该项目是中国光热发电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虽炫目至极,但这依旧只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冰山一角。在中国,现在每一小时就有一座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被安装上;每一小时就有两座风机安装到位;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电“华龙一号”产品更是被世界各国争相采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利用第一大国。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报告》显示,70年来,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超千倍,发电量增长超2000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装机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此外,我国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和设计建设等多个领域也都成绩斐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已提升至能源消费总量的22.1%。推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形成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国正在用无与伦比的魄力兑现着自己的绿色承诺。清洁能源风光无限,循环经济也“酷劲儿”十足。

再造衣银行,旧衣变身新时尚:在今年春天的上海时装周,“再造衣银行”再次亮相。艳丽的色块拼搭、不同质地面料的结合,彰显着设计师的特别灵感与美学。但你也许不会想到,这些漂亮时尚的成衣,其实都是以被丢弃旧衣物和废弃的塑料瓶为原料制成的。于九年前创建的“再造衣银行”服装品牌,将旧衣物拆开打散,经过设计重构,做成风格各异、个性十足的再造衣物,如今已受到众多环保和爱美人士的青睐。不仅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碳排放,而且还开辟了一种新时尚,一门新生意。当然,除了再造衣物,由上海“带领”的全国垃圾分类热潮,以及有关塑料循环再生的讨论等,这两年都是环保领域高频词。纵观背后,其实都是循环思维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极大影响。

早在2005年,中国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9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3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2017年印发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在相关法规、政策和规划的推动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农林牧渔多业共生、农工旅复合发展……

实践证明,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适应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循环思维成为一种习惯,不仅能将生产变“绿”,同时也能神奇地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你。

原来我正在改变世界:2019年4月22日,支付宝官方对外宣布“蚂蚁森林”用户已经增长到了5亿,而且这5亿用户还种下了一亿棵树。这些树木对于防止沙漠化、改善沙漠环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网友惊呼,原来我们以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正在改变世界的大事!

是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近年来,随着公众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倡导环保。选择绿色低碳出行、拒绝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办公室随手关灯、看见破坏环境行为主动打电话举报、积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 另外,民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也在明显提升,并成为风尚。2017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超过七成消费者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消费意识,约一半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不超过10%的溢价。深挖这些数据背后故事,将可以进一步地预防和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正像支付宝在微博中写的,“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每个人都不应该被忽略。

普惠包容、开放多元新世界

不让一个人掉队:“天下顺治在民富”。消除贫困,不仅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愿景,更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之一。国家统计局8月最新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已累计减贫8239万人,年均减贫1373万人,六年累计减贫幅度达83.2%,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改革开放40年来,7.4亿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连世界银行都由衷赞叹,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史无前例”。

70年来,扶贫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通过出台实施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中国的“精准扶贫”,不仅让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民众感受到幸福感、安全感,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和“中国经验”。

建设一个以人为本、普惠包容的幸福社会,除了在扶贫领域不遗余力、攻坚克难,中国在职业教育,创造就业,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也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70年民族复兴路,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要自己过得好,也要别人过得好。”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的主题,就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广、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深入。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自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到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中国方案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一思想理念也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习近平主席一句通俗易懂的话,其实就生动地表达了“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合作共赢,共同繁荣,世界大同,和合共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有理念,也有行动。随着经济社会实现高速发展,中国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大国担当,也担负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定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續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旗帜鲜明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向非洲等国际社会施以援手……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全球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今年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的致辞,他在讲话中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并提出加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主张:合力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努力建设普惠包容的幸福社会,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讲话深刻阐释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为中国乃至全球发展注入了活力。

立足70年可持续发展,思考未来之中国,可以发现可持续发展已成全球潮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通向美好未来的重要途径。静下心来,从历史和当下寻求和总结可持续发展对于未来之中国的意义、价值以及优秀实施方案,正是无论走到多远的未来都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关键。回望过去,寻中华崛起之大智慧,展望未来,思百年变局之大谋略。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是中国解决自身问题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世界可持续,中国可期待!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绿水青山发展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