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合同审查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探析

2019-09-10 07:22郝新东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郝新东

摘  要: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合同智能审查能够有效地防范经济风险。本文对人工智能在合同审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对合同智能审查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并从技术和理论视角就如何助推合同智能审查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人工智能;合同审查;技术预期

中图分类号:TP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1-0188-03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tract Review

HAO Xindo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Market economy is a contract economy,the contract intelligence review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risks. This paper aims to survey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ontract review. The author make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ntract intelligence review,and further look ahead to how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ct intelligence re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and theory.

Key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ntract review;technical expectation

1  人工智能合同审查的研究与应用

合同审查本质上属于法律问题,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法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研究是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国外的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研究长期集中于人工智能与法律结合的必要性、优先领域、难点等基础性问题。进入本世纪后,为了契合实践的需要,无论是基于规则还是基于案例的研究都更加重视研究的实用性。尤其是Jaap Hage[1],Carmelo Asaro[2],Petit Nicolas[3]等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导向性的成果。合同审查智能化问题基本被放在法律文本智能处理框架内进行探析,研究成果较少。

我国早在1981年就由钱学森教授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法学相结合的总体性构想,但相关研究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成形,国内顶级法律学者王利明[4]、吴汉东[5]等也参与了相关探讨。与合同智能审查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法律文件审阅自动化的必要性、作用、应用形式等。虽然国内的研究成果不多,但得益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强烈的市场需求,我国人工智能法律应用软件的研发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

合同是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交易形式,是交易当事方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合同起草和审查的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败。正是由于合同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合同审查中的应用与开发备受关注。

国际上,合同智能审查服务现已蔚然成风,已经开发了诸如HYPO,CABARET,IBP,GREBE,CATO和PRO-LEXS等智能法律系统[6],不断涌现的法律科技公司创设了LawGeex、KMStandards、Software、RAVN、Seal Beagle等合同智能审查系统。以色列法律科技创业公司开发的LawGeex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合同復核平台,它将文本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法律界人士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合同进行阅读和理解,寻找出合同中的缺点及潜在的法律风险。

目前,国内也已经开发出了若干合同审查软件,主要有天津市道本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闪电履约”平台,深圳市找大状法务科技有限公司的“找大状”平台,上海赢则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爱合同”平台,全民互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智合同”平台等智能合同审查系统。

“闪电履约”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知识库、合同范本库、合同审核服务、合同风险预警、履约追踪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爱合同”平台能够对合同关键条款进行补充,对合同风险点进行提示,就风险防控办法给出建议。“找大状”平台的定位是律师辅助工具,承担着合同的初步审查工作。经“找大状”平台审核过的合同,依据客户的要求,再由律师负责补充审核与修改。“智合同”平台自2018年1月上线后,仅仅3个月就审核了16多万份合同,识别出200多万个风险点。从法律实务角度看,上述工作量大致相当于6个法律顾问30年的审核总量,但“智合同”平台仅用时2小时13分钟。

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合同智能审查有着强烈和急迫的市场需求。据统计,我国现有的近8000万家中小微企业每年签订的合同超过40亿份,但这些合同普遍缺乏有效的审查,容易出现合同漏洞多、风险大等问题。另外,个人每年合同签订总量也以数亿计,这些合同的漏洞和风险往往更多。目前我国每年的合同诉讼案件超过500万起,占法院审理的全部民商事案件的半数以上,合同纠纷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1万亿元。

签约前的合同审查能够有效地防范合同纠纷,合同智能审查软件是企业及所有合同用户防范合同风险的利器。借助人工智能合同审查软件能够显著地降低审查成本、提升审查效率。基于可无限重复使用软件的合同智能审查耗费的成本极低,其审查结果能够有效地提高交易效率,增强交易安全性,减少合同纠纷,降低经济损失。毋庸置疑,在强烈市场需求的支撑下,合同智能审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人工智能合同审查发展的技术预期

2.1  人工智能合同审查发展的技术瓶颈

人工智能合同审查软件融合了機器学习算法、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先设定具体的审查原则和审查标准,再由机器自动学习这些原则和标准,并将待审合同内容与这些原则和标准进行比照,从而发现待审合同的风险点。但是,目前的合同智能审查软件因为技术瓶颈、理论研究不足等原因,存在审查质量达不到实用标准的问题,其市场开发遭遇困境。

目前,合同智能审查技术瓶颈主要是合同智能审查者的立场问题和最优选择问题。审查者的立场问题,即其代表合同的哪一方来进行合同的审查,若以任何形式的合同审查为前提,则应该予以先行解决。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此消彼长的关系,合同审查的根本目的是使合同内容对委托方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最大化和使委托方的合法权益面临的风险最小化。合同审查是以风险的排除、转嫁和分配等为内容的合同当事方的利益博弈。同一份合同,审查者的立场不同,审查结果也不同。如果合同智能审查软件不持立场,那么,其审查结果只能对合同的某些缺漏、用语等次要问题进行完善,而不能实现合同审查的根本目的。

最优选择问题是合同审查中的常见问题。如果合同中某个事情的解决方法不止一个,那么就需要做出最优选择。即使每一个解决方法都合法,最优选择也只有一个。以“付款节点”为例,合法的备选项有:合同生效时间;交付时间;验收合格时间;合同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备案的时间;质量保证期届满时间等,但是太多的主观因素和合同背景因素的制约,使智能软件难以从中判断哪个选项最优。

2.2  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预期

关于技术预期,在逐渐成熟和推广应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各项技术中,可能有助于合同智能审查软件升级、提高审查质量的技术包括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元学习技术以及云端人工智能技术等。

合同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从信息特征看,除了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要素之外,合同还包括大量的非结构化条款,诸如交付、验收、生效、保证、保险、免责、适用法律、仲裁、原产地、税收等条款。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将强化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机器智能适应复杂环境的效率。

元学习技术将神经网络与人类注意机制相结合,使机器智能具备快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编程能力,显著提升现有算法模型的效率与准确性。合同智能审查需建立庞大的法律和合同语料库。通过语料的积累和处理,为合同文本构建语言模型,构造知识图谱,提高合同关键信息抽取、合同比对和风险审阅的准确率。元学习技术有助于系统更好地自主学习如何进行合同审查,并且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实现自我提升。

另外,云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智能前端提供包括数据分析在内的多种基于云端的智能服务,通过将云端的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相结合,强化合同智能审查软件的深度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

3  人工智能合同审查发展的理论瓶颈与突破

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是合同智能审查发展的理论瓶颈。现有的合同智能审查软件往往是照搬、照抄合同人工审查的质量标准,不能够依据人工智能的特点为合同智能审查量身设计特有的标准。

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质量是由标准和执行标准的状况决定的,标准是质量的保障。标准与质量如同源与流,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执行标准的结果。标准的社会作用和经济效益通过质量来体现,而质量水平的评定则必须有标准作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就是质量,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

突破合同智能审查理论瓶颈的路径是人工智能与法律的跨界融合。合同的智能审查需要预先设定审查原则和审查标准,然后由机器自动依据这些原则和标准对合同进行审查。这不仅需要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法律服务数据作为支撑。合同智能审查系统的建立需要深入认识法律及合同主要概念间的复杂关系,并建立庞大的法律和合同语料库,需要把大量的合同范本和法律规定由自然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需要对合同进行大规模的统计和分析,需要合同、法律逻辑、法理学等相关学科人员的密切配合。

天津市道本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闪电履约”平台的过程中,为每一个研发小组至少配备了一名专业的法律顾问,让他们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人脑在处理合同问题时的思考模式。再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让系统自己去学习如何审理合同,以通过数据和经验的进一步积累,实现自我提升。

开发了“找大状”平台的深圳市找大状法务科技有限公司认为,在法律人工智能这样垂直领域的应用中,技术仅是基础,而法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语料素材决定了产品的深度。全民互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智合同”系统研发项目专门配置了拥有深度学习、NLP、法律大数据等技术的人工智能团队、大数据研究团队、法律顾问团队。

4  结  论

综上所述,虽然合同智能审查系统目前因为技术、理论等方面的制约而陷于困境,但它有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通过人工智能、法律等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合同智能审查系统会早日突破困境。

参考文献:

[1] Jaap Hage. Dialectical Model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Springer Netherlands [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Law,2000(8):137-172.

[2] Ephraim Nissan,Carmelo Asaro,Aldo Franco Dragoni,et al. A Quarter of Centur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Projects,Personal Trajectories,a Subjective Perspective [M].Berlin,Heidelberg: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4:452-695.

[3] Petit 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ed Law Enforcement:A Review Paper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8.

[4] 王利明.人工智能时代对民法学的新挑战 [J].东方法学,2018(3):4-9.

[5] 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5):128-136.

[6] 张妮,杨遂全,蒲亦非.国外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进展述评 [J].法律方法,2014,16(2):458-480.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6月大事件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何去何从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