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2019-09-10 21:12游洲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名句指令驱动

游洲

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卷2,卷3及部分自主命题的省市,作文大部分都是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那么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呢?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本质上依然是材料作文,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明确的“任务指令”。如2018年全国1卷作文材料是“我和2035有个约”。明确指令: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明确了任务指令,也就抓住了作文命题的根本和关键,进而展开审题立意,构思谋篇。

写好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读材料,明确“任务指令”。

拿到一篇作文题,一定要认真读材料,明确“任务指令”是什么。如2017年全国卷1,“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任务指令”: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指令对象”:外国青年。所以在介绍中国的12个关键词中,要选能够切合青年人兴趣的话题,用外国青年能够接受的视角来解释中国现实,中国现象。“指令目的”: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指令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所以,选关键词要考虑内涵意识有联系,不能随意组合。

二、认真分析材料,弄懂材料的内涵。

讀懂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材料的内涵,才能够从材料中提炼出准确的立意,把握正确的写作方向。如2017年全国卷2,“中华名句的感触与思考”,名句:①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的含义,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胸怀天下的关系。还可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的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或以①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只有自信自强,敢想敢做,才能有所作为,成就伟业,等等。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引用”是指令,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创新,是所有考生在写作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三、确定写作的中心,思考写作思路。

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也许不是时事问题,不可能都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写,考生要抓关键字词,挖掘材料的内涵,在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明确写作的中心,按作文命题要求“驱动”自己的思路。如2017年浙江卷,“人要读三本大书”。关键词“有字之书”,分析内涵:书本知识。(读万卷书),“无字之书”,分析内涵:生活经验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心灵之书”,分析内涵:心灵体会,心灵感悟,精神力量。(三省吾身)。考生可以只写读其中一本书的重要性即可。围绕为什么要读,读它有什么好处,怎么读好来写。读有字之书可以写阅读使自己有什么收获,对人生的成长有什么帮助。读“心灵之书”写在生活中的感悟收获。读“心灵之书”写为什么要读,怎么读,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在行文中要在比较中突出自己的观点,不可一点不提及其他两本书。

如果材料是时事类的,我们可以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写作。如,作文题:“求表扬”引热议。题目大意:吉林省长春市某烧烤店老板张金彪主动致电媒体,讲述了他8年来用开烧烤店利润捐助近20万元和被评为“长春好人”等事情。他希望媒体能够报道他的事迹,表扬表扬他。张金彪“求表扬”一事激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点赞,也有人吐槽,还有人认为,这样做虽有些不妥,但也无可厚非——对于张先生这种“高调求表扬”的行为,你怎么看?这是属于表态类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中心就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阐述清楚理由。

我们可以这样构思:开头“引”,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材料,表明态度:行善不必太张扬。(是什么)然后“议”,寻因溯果,深入分析“求表扬”背后的原因。接着“联”,运用正面举两个默默行善不求回报的例子,增强论证效果。(为什么)然后举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老人行善的事例,具体说明行善应该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味搞喙头。最后“结”,总结全文,并对张先生赋予期望。(怎么办)任何的议论文其实都可以用“引——议——联——结”的构思来写的,关键要切合材料内涵,表达清楚自己的见解。

四、注重积累素材,关注时事。

考生平时要关注时事,关注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成就,收集有关新时代模范人物的素材;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厚积薄发。考生还要要多进行逻辑思辨能力的训练,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家国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高考作文就是要考察学生的文化积累,书面表达能力和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如2018年全国2卷“对战机防护”这则材料就考查了考生的思辨能力。材料聚焦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与“打破常规”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敢于“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考生要写好这篇文章,还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比如,论点是:被忽略的往往是最关键的部分。考生可举例:一个传教士把一幅画给一个无神论者看,画上画着一群正在祈祷的人,这些人在随后的海难中幸免于难,以此证明祈祷的力量。无神论者却看出了破绽:“哪些祈祷后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无神论者注意到的关键破绽,正是“忽略”与“注意到”之间的逻辑谬误。如果考生平时没有素材的积累,阅读量少,举不出什么有力的事例,议论就没有说服力了。

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并不可怕,我把我总结的写作策略概括成一段顺口溜,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任务驱动新材料,性质属于新材料。精读材料细分析,明确任务和指令。弄懂材料思内涵,确定写作的中心。理清思路找素材,思想深度显文采。

猜你喜欢
名句指令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一样,不一样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中庸》名句节选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新机研制中总装装配指令策划研究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中华名句
高考英语名句展播及专项训练
太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