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开展教学的“蛋白质”教学设计

2019-09-10 07:22张红日
高考·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模型制作蛋白质高中生物

张红日

摘 要:通过模型制作、活动展示、问题导学等方法完成教学环节,利用问卷学习巩固新知识。

关键词:模型制作;模拟演示;教学设计;高中生物

1.教材分析

蛋白质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学习了本节内容,了解到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这样的认识后,有利于以后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也有利于学习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中的基因表达部分。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高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日常生活中对蛋白质并不陌生。感性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但学生还没有接触有机化学的知识,学习氨基酸的结构和肽链的形成过程有些困难。

3.教学目标

3.1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识别并能够说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3.2知道我国在人工合成蛋白质领域的成就。

3.3学会简述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3.4掌握氨基酸合成肽链过程中相關数量关系。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数量关系。

难点:各种基团的识别与书写、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数量关系。

5.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6.教学手段

多媒体、Flash动画演示、甲烷和氨基酸的球棍模型、磁力贴拼图、微课视频。

7.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1:让学生观看甲烷的球棍模型,说出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位置关系。

活动2:让学生操作Flash动画,把甲烷中的氢原子替换成氨基和羧基。

8.教学步骤

8.1前置性学习

教师活动:印发导学案、布置微课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利用导学案预习、观看微课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8.2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利用图片展示大头婴儿的照片。然后展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食品。

学生活动:对蛋白质重要性引起重视,同时提升学习蛋白质的社会责任感。倾听,思考,回答。

教学意图:从新闻事件和日常生活入手,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8.3观察结构、寻找共性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找相同、找不同、写通式。展示甲烷转换为氨基酸的Flash交互动画。

学生活动:找氨基酸特点、找氨基和羧基、操作动画替换氨基和羧基。

设计意图:初步认知氨基酸。

8.4拼接结构、深入理解

教师活动:把磁力贴凌乱的贴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用磁力贴拼出氨基酸,纠正自己或他人拼接的错误。

设计意图:整合记忆,提高认识

8.5合作探究,游戏模拟

1.教师活动:找两名同学演示氨基酸

学生活动:双手分别持氨基和羧基磁力贴站在同学面前,指出该同学的躯干是中心碳原子,下身是H原子、头部是侧链基团。

2.教师活动:找学生连接并讲解二肽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由一名同学或教师将这两名“氨基酸”连接成一个二肽,脱下的水分子磁力贴直接贴在黑板上,两位同学相连接的部位会留下一个很明显的肽键。

3.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玩氨基酸接龙游戏

学生活动:请8名同学代表氨基酸手牵手连成肽链,班级同学们数一数氨基酸个数、肽键数、脱水分子个数并说明他们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模拟,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更有兴趣,非常容易地就归纳总结计算方法和规律。

8.6阶梯问题、定量分析

教师活动:提出阶梯问题

学生活动:图解法展示肽链肽环的形成及相关数量关系回答阶梯问题:

A、2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要脱去___个水分子,形成____个肽键。

B、3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要脱去___个水分子,形成____个肽键。

C、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要脱去___个水分子,形成____个肽键。

D、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要脱去___个水分子,形成____个肽键。

教师活动:然后假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26,那15个同学形成的两条链,分子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然后再由8名同学围成肽环总结以上数量关系。提升认知层次。设计意图:巩固应用新学习的知识。

8.7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

教师活动:提供一根电线、一根电线盘区的弹簧、几根电线盘区而成的立体结构。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理解肽链和蛋白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直观认识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8.8提升总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主线。

学生活动:学生理解C、H、O、N等元素组成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继而进行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

设计意图:构建知识体系。

8.9学以致用,云端检测

教师活动:公布设计好的问卷,及时收集答题结果,针对性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用iPad和iPhone扫描二维码进行网络答题。及时查看自己的得分、参考答案和解析找寻自己出错的原因。更大的疑惑及时找寻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针对训练。

8.10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活动三选一:练习册习题

学生活动:完成三个活动中的一个:

(一)制作卡片、拼接成多肽链;(二)把自己装扮成氨基酸;(三)制作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完成练习册习题。

设计意图:巩固提升、提升手脑结合能力。

9.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微课、图解、课件和游戏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了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终端,引导学生合理科学使用终端设备,提升师生互动反馈频率,采用网络问卷法,可大大提高测试和针对性讲解的效率。

10.课后推荐拓展学习内容

网上搜索学习与蛋白质有关的诺贝奖及获奖的主要原因。了解我国在蛋白质研究方面的水平和最新进展。

11.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线明确,思路清晰;几个重要环节:微课学习、模型制作、角色互动、网络答题等发挥作用非常明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模型制作蛋白质高中生物
幼鸡怎么喂蛋白质饲料
优质蛋白质与免疫力
且行且思“开放型”的模型制作实验教学模式
工程模型创新在新时期大学中的实际应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广西第六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经验总结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模型制作项目化教学在钳工课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