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无双》引发的思考

2019-09-10 02:27张鹏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港片回归

摘 要:香港电影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观众留下了许多回忆,影片中的经典片段也常常是被模仿的对象。2018年上映的港片《无双》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也引起了网络上的热议,与同期上映的《影》和《江湖儿女》在票房上有着很大的差距。这部影片也引发了笔者的两个思考,将从“香港味道”和艺术片与商业片之间的取长补短来探讨香港电影。

关键词:港片;无双;香港味道;回归;艺术电影

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的主力军,香港也一度被认为是“东方好莱坞”。虽然在工业化程度上还不及好莱坞,但香港一直是华语电影重要的制作与出口基地。香港电影历来以商业片为主,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制作了大量的商业类型片,如喜剧片、警匪片、武侠片等。21世纪以来,香港电影受到以印度宝莱坞为主的东南亚电影以及日韩电影的冲击,在口碑和票房上有所下降。2018年电影《无双》上映,被认为是近几年来最富有“香港味道”的影片,与同期上映的《影》和《江湖儿女》相比,在口碑和票房上更胜一筹,这不仅表现出港片制作水准的回归,也是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的一次较量。

一、“香港味道”的回归

根据2018年和2019年这两年的港片“豆瓣”评分,《大师兄》5.2分、《反贪风暴3》5.7分、《侠盗联盟》5.2分、《泄密者》5.4分、《追龙2》5.5分、《反贪风暴4》6.0分、《扫毒2》6.2分等来看,港片口碑下滑明显,总体评价不高,这让《无双》的8.1评分显得格外突出。在《无双》之前,一直有着“香港电影已死”的说法,《无双》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的回归。

《无双》讲述的是一个犯罪团伙通过制造伪钞在全球进行交易获利,但是“画家”的身份成为警方破案的阻碍,就在案件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擅长绘画的李问成为案件的突破口,“画家”的真实身份也让观众颇感意外。现实世界中的李问是假钞团伙的主角,在与阮文的情感关系中只是一个配角;想象世界里的李问成了吴复生的配角,还杀死了阮文的未婚夫,在情感关系中上位,想象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相互交叉讲述,表现出了“无双”的内涵——“独一无二”,每个人身份和情感的独一无二。

曾经有人说香港电影已死,主要是因为华语电影面临着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大片的挑战。港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再加上近两年港片的粗制滥造,更是让大家看不到香港片的出路。近两年的香港电影,在效仿好莱坞技术先行的思想时,忽略了港片独有的特色,相比之前已形成的有“香港味道”的港片,没能满足观众潜意识中对港片的期待。“香港味道”也并不是,说粤语、在香港拍就有香港味道了,而是港片独有的一种风格,有黑帮风格的《古惑仔》、有无厘头风格的香港喜剧片周星驰系列、有警匪风格的《警察故事》《英雄本色》等,这些风格是观众在观看港片时所期待看到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香港电影落没了。香港电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色,是一代人的回忆,但这并不能说香港电影落没了。正如许鞍华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不是香港片落没了,是香港片的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黄金时代的港片,有着很大的海外市场,当时东南亚和日韩还没有发展起电影工业,而随着东南亚和日韩电影的兴起,港片的海外市场逐渐萎缩,只能转向内地市场,被动选择合拍片。21世纪以来,香港进入了“后港片”时代,政策上的变化让合拍片越来越多。香港主要电影创作人员的比例在规定中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但需要引入内地演员,同时协议规定其比例不得少于港陆合拍片中主演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三十[1]30。随后,香港和内地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无间道》中的陈道明,《宝贝计划》中的陈宝国,《十面埋伏》中的刘德华、金城武,但在资本的裹挟下,确实出现了不少烂片。“粗制滥造”亦成为香港内地合拍电影的标签之一,一味地圈钱使当时影片的质量直线下降,观众对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行为也嗤之以鼻,不断触碰观众的审美底线[1]30。

那么,从近两年的院线电影来看,笔者认为当前受欢迎的电影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以西方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影片,像《复仇者联盟》《雷神》《美国队长》等围绕IP内容创作出的影片,这类影片從视觉效果上吸引观众,不受故事背景的束缚,可以衍生出多样的故事情节,并且IP内容已经培养了大批忠实观众;其次是现实题材影片,《我不是药神》《亲爱的》等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尤其是从印度引进的《神秘巨星》《起跑线》等,很好地抓住了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并且与中国的社会问题相契合,能够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受到许多观众的青睐;最后是以警匪片为主的香港片,有《拆弹专家》《追龙》《无双》《使徒行者》等香港片在银幕上热映,但随着合拍片的频繁,港片逐渐大陆化、主流化。

从香港电影的历史来看,1895年电影诞生、1913年拍摄《庄子试妻》,到20世纪70年代港片进入黄金时代,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包括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徐克、余允抗等。同时,出现了大量的耳熟能详的电影明星,以成龙、李连杰为代表的功夫片,成龙的功夫片被称为代表了香港精神[2],代表作品有《红番区》《蛇形手》《黄飞鸿》等,后期的《英伦对决》《十二生肖》开始走向好莱坞风格;以周星驰、吴孟达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少林足球》《大话西游》等都成为经典之作;还有以周润发、刘德华为代表的赌侠系列片、警匪系列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影片培养了观众对港片风格的认识,看港片时的期待感也不同于其他电影。

《无双》被看作暴力美学的经典,又是“港片已死论”的终结者,这部带有“香港味道”的影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这部港片是如何重回巅峰的。

首先是《无双》的剧本。剧本是在十年前完成的,为了追求内容的真实性,真实还原制作假钞的过程。庄文强在美国的国家安全部或国际刑警网上找资料,研究20年前已经公开的假钞制作案的档案,从临摹真钞到每一个细节,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述假钞复杂的制作工艺。“除了那部印刷机内部的一个部件以外,其余全部是真的,我们真的是整个过程做了一遍,然后自己把伪钞印出来的。”庄文强在采访时曾说:“我们拍电影的,和造假钞的差不多,都是要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我就是想做些,别人没做过,甚至做不到的事,这样才对得起观众。”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剧的剧本都是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现实的考验,即使放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电影《无双》《我不是药神》,电视剧《芈月传》《甄传》,他们的成功都是有着优秀剧本的支撑。

其次是制作精良。影片最为出彩的是将制作假钞的过程情景再现,为了真实还原伪钞的制作过程,庄文强带领团队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研究伪钞,连印刷机也是真的,还带着剧组的工作人员真的将伪钞印了出来,并将过程详细地呈现给观众,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同时也让观众惊叹不已。制作精良是一部优秀影视剧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观众对影片的评价。如果电影中的伪钞没有给观众带来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印钞的过程只是草草略过,没有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那么影片中钱币与身份的真假都将黯然失色。细想近两年口碑叫好的影视剧,無论是《琅琊榜》中梅长苏药碗里的药渣,还是今年上映的《哪吒:魔童降世》1400多个特效镜头经由1600多位动画制作者的5年制作,都是制作精良的表现,同样换来的是观众对它们的认可。

最后是经典片段的回归与升华。两大影帝飙戏,强大的演员阵容保证了影片的质量,从《英雄本色》到《无双》,三十多年过去了小马哥的经典动作依旧是被模仿的对象,而影片中的经典片段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影片“香港味道”。导演庄文强表示,在影片中有许多致敬经典的片段,取自《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但并不是完全模仿,而是有所提升,甚至武术指导在问庄文强为什么要拍80年代质感的时候,他直接回答,难道你看不出我要拍的就是周润发。虽然周润发不能完全代表“香港味道”,但是这些致敬经典的片段或多或少地勾起了观众对曾经港片的怀念,这无疑是影片中的亮点。

总之,无论港片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港片已死论”是过于武断的,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认识也有所提升。港片虽然没有了曾经的辉煌,但在众多类型片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特有的电影风格。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话,港片可能在众多影片中不是主角,但做好自己,就是主角。

二、商业片与艺术片应相互借鉴

作为同期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一部影片,商业片《无双》在票房上略胜一筹,而同期上映的艺术电影《影》和《江湖儿女》最终票房为6.29亿和6994.8万元,票房上的差距引起笔者的第二个思考,好的艺术片应该如何获得更多的市场?

艺术片起初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几乎和言情电影画上了等号,后来出现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影片,艺术电影逐渐和文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言情剧的区别越来越明显。而艺术片这一名词,是20世纪初法国人为了对抗以美国好莱坞为主的商业电影而提出的概念,通常是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艺术追求以及人文关怀的电影[3]。艺术电影以电影作者论为基础,旨在展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关怀、人性的深入挖掘、复杂的审美体验以及深刻的自我反思等。[4]77-78艺术电影往往是表达导演或者编剧的一种思想,他们对社会、对人性的看法。这与好莱坞的商业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有着强烈的个人价值观,后者则偏向于普世价值观。如贾樟柯的《小武》、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娄烨的《苏州河》、李杨的《盲井》、张艺谋的《归来》等影片,都被认为是中国较为典型的艺术电影。

艺术片与商业片之间的抗衡,往往在票房上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艺术片与商业片抗衡的过程中,虽然需要市场票房的支持,但也要坚守艺术电影的艺术追求。文艺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电影艺术的高度,一味追逐高票房而失去电影本真的意涵,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饮鸩止渴[4]79。在商业环境的冲击下,许多电影为了市场需求,放弃了自身的艺术追求,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的票房回报,这类影片往往只能博得观众短暂的记忆,无法得到观众的反复品味。当然,艺术电影的创作者在追求艺术理想的同时,应当兼顾市场需求和票房目标,不能为了赶超商业片,为了票房而任意改变自己的创作理念。回顾近几年的艺术电影,可以发现也有相当数量的艺术电影票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像《归来》《白日焰火》《亲爱的》《我不是潘金莲》《烈日灼心》《影》等艺术电影,票房均超过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百鸟朝凤》事件,方励下跪求全国院线增加排片量,这一事件被诸多学者定义为“引起巨大的公共效应的社会事件和文化事件”,这一跪为《百鸟朝凤》的票房带来了巨大改变,同时也引起了大众的热议。有人说方励这么做是值得的,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百鸟朝凤》,关注唢呐艺术;有人说是不值得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懂艺术,没必要强求。但这里可敬的是,传统电影人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他们的艺术理想。

目前,艺术电影的市场仍然是叫好不叫座的业态,《无双》在同期电影中以胜利的姿态换来了较高的票房,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笔者认为《百鸟朝凤》的求票房事件不能再发生了,艺术不该为世俗下跪,不能一味地迎合观众的需求,而应该在发掘观众需求的同时,提高观众欣赏艺术电影的能力。同样,商业片也要学习艺术片的艺术追求,增加故事内涵,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最终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像《我不是药神》《神秘巨星》《起跑线》等,观影之后是引发观众的众多思考与讨论。

其次,艺术电影要学习商业电影的宣发,商业片则要学习艺术片的制作精良。艺术片常常因为经费问题,在制作上投入较多,在宣发上投入很少,导致观众对于艺术片的了解也较为局限,只集中在部分艺术片爱好者的圈子内。而商业片则要提升制作质量,才能制作出高口碑的优秀作品,借用《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在问及第一次拍摄就能拍这么好时的回答:没经验就提前准备,多学习,准备充足一些。当然单纯地追求商业或是艺术,都是不能被时代所接纳的,这之间需要平衡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一味地为了艺术,又不能被资本所束缚。

最后,艺术电影院保证艺术电影的放映档期。艺术电影的发展,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忠实观众,但是电影院线往往是商业片占据了黄金时段的大量排片量,而艺术电影的排片量很少,许多影迷苦于没有地方观看艺术电影,这对艺术片的票房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张艺谋大师作品回顾展”影人论坛上,王景春曾对艺术电影讲述了自己的态度:努力寻找场地,排大量的艺术电影,让影迷有地方观看艺术电影,这对艺术电影的发展是一剂良药。

总之,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应该获得市场的肯定,同时也要追求一定的艺术价值。艺术电影应当学习商业片的宣发来获得更多的曝光,利用好线上线下的宣传,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艺术片,看懂艺术片的艺术价值。

三、结语

今天的香港电影应该符合时代的需求,发挥其擅长的风格领域优势。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升制作质量及艺术价值。正如《无双》里所表达的:假的永远取代不了真的,粗制滥造终究无法获得市场,也不能被大众所认可。而艺术电影制作人要顶住商业诱惑,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提升观众对艺术电影的认识,通过专业的电影评论,培养观众对艺术电影的欣赏能力,不断获取更多的票房和市场。

参考文献:

[1]邰子剑.后港片时代香港电影发展现状及困境[J].东南传播,2018(4):30-31.

[2]孙晓立.论成龙的功夫喜剧[D].保定:河北大学,2005.

[3]刘汉文,张红柳.艺术电影的市场之春:到或未到[J].当代电影,2014(9):4-9.

[4]孔令顺,唐琳.文艺片的抉择:艺术的召唤与商业的诱惑[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3):77-82.

作者简介:张鹏,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港片回归
老面孔成为港片最后防线?
谁能撑起港片未来
港媒:贺岁港片怎么了?
《泄密者》:“最纯正”情怀港片归来
重映影片能否再掀怀旧热潮?
简析韩国电影对港产电影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