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培养青少年媒介素养

2019-09-10 21:15刘佳颖
教育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媒介青少年家庭

刘佳颖

由于自身心理品质尚未定型,自我控制力较差,青少年自身的媒介素养难以跟上媒介更新和扩充的速度,导致他们容易沉溺于手机、网络等大众媒介难以自拔。因此,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一是要增加青少年对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的信息;二是掌握与媒介交往的方法,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

在学校和社会进行媒介素养培养遭遇瓶颈时,家庭教育可作为一个突破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學校之外,家庭在影响孩子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媒介培养的重要力量。家长在实施媒介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可从教育理念、家庭环境以及不同形式媒介的教育策略三方面入手,以此提升媒介素养培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把握家庭媒介素养培养的特征

家庭是少年儿童绝大部分媒介行为的发生地,也是他们受媒介影响的主要场所。首先,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亲近性优势。家庭成员在分享彼此的兴趣与爱好中,父母和孩子间存在的媒介兴趣、媒介素养差距得以不断缩小。其次,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往往都是个体的家庭成员,对人的影响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父母对子女的思想动向、性格特点、个性发展趋势、媒介接触行为等需要较为清楚地感知,再进行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再次,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具有灵活性。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孩子接触媒介时,进行有意的指导,使孩子学会分析、利用所接收的媒介信息,逐渐使他们养成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这种渗透式的教育方式较容易使孩子接受。

基于家庭进行媒介教育的特征和优势,近年来家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媒介素养培养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如果家长没有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不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而是以应试教育作为“指挥棒”,家庭媒介素养培养将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我国很多家庭对青少年各方面的教育都带有“保护主义”的倾向。“保护主义”虽可取但不宜过度,不能为了孩子不受一点伤害就让其与媒介完全隔离,这不仅忽略了青年人在媒介环境中可能获得的各种应对经验,而且未能教给学生如何适应急剧变化的媒介环境。尤其是网络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家长一开始应从理念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家长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家庭媒介素养培养,不断更新青少年的教育理念,并且需要意识到媒介素养能力是新时代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家长还要形成正确的媒介观和儿童观。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家长更希望孩子利用媒介来帮助学习,而不希望他们利用媒介来娱乐。但接触媒介,是儿童的需要,也是儿童的权利。正确使用媒介,不但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还会带给孩子接触人生百态的机会,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良机。而禁止孩子接触媒介的做法,则会剥夺孩子获得信息的权利和成长的机会。

建设绿色多媒介学习型的家庭环境

家庭文化常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寓教于无声之中。家长使用什么类型的媒介、如何使用、使用的时间与习惯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可能。因此,家长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教给孩子媒介知识、引导孩子媒介行为、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合理的家庭媒介环境等方面的重要责任,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进行媒介活动,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对其进行指导。家长在家庭媒介使用中,需要用自己的言语举止、行为习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此外,家长还需要从工作、生活和教育等方面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在工作中,家长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青少年做好典范。在信息时代,这种学习被赋予新的意义和途径。家长可利用信息技术,适当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充电,例如收藏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网站信息,定期浏览,或者是购买本专业的报纸杂志,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在生活中,家长要做有心人。在家庭生活方面,可通过收看相关题材的栏目,增加生活知识与经验;在学习生活经验方面,不仅可以参与微信群、QQ群等讨论群组,还可利用手机相关APP征求答案。

在教育上,家长应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家长只有加强学习,树立权威形象,才能培育出适应信息社会的下一代。这不仅给家长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也利于指导青少年正确使用各种媒介。

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学习、生活和教育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媒介行为,营造一个良好氛围的多媒介学习型家庭环境。

正确对待、综合利用不同形式的媒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更多形式的大众媒介也随之涌现。有些家长完全禁止青少年使用计算机或手机,这当然是不可取的。家长们需要在熟悉各项媒介环境与利弊的前提下合理把握青少年使用的频率,控制管理的尺度。

在媒介素养培养中,可以适当鼓励青少年多使用书籍、报纸、杂志和收音机等传统媒介,使其静下心来,避免长时间接触较为浮躁和碎片化的数字媒介。在观看电视方面,家长对电视内容要有充分的了解,在孩子没有充分判断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呈现给孩子健康的内容,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多数孩子都喜欢看电影,家长在选择电影内容方面必须把好关,为孩子提供合适的、高质量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是当前家长和孩子公认的可信度最低的媒介,利弊也显而易见,但是大多数家长对网络媒介的监控较弱。因此在网络利用方面,家长自己首先必须了解网络环境,掌握网络知识,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有效地利用网络服务学习、服务生活。家长可制定一些规则,合理地控制孩子接触媒介的时间和内容,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媒介使用观念与方法。据调查,近几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学生达20%~30%,中学生高达50%~60%,这跟长时间使用计算机、电视等视觉媒介是分不开的。当青少年学习疲惫的时候,选择听听轻音乐或者朗读散文,远比看手机或上网要好得多,眼睛会得到休息,也更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尽到教育者的责任,通过参加家长会等形式与学校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梦茜

猜你喜欢
媒介青少年家庭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家庭“煮”夫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