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德育”视角构建德育课程

2019-09-10 18:06关军
教育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手册学雷锋雷锋

关军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而在现实的德育课程建设中,缺少一以贯之的总体目标,各年级目标无法有效衔接,德育课程“各自为政”,与其他学科课程相互割裂,缺少序列性、协同性。产生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一种“大德育课程”的宽阔视野。

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有着光荣的学雷锋传统,多年来始终把“用雷锋精神治校育人”的理念根植于德育课程建设之中,打造了“幸福雷锋”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特色传承以及主题整合,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顶层设计,开阔育人新视野

雷锋小学结合历史积淀、现实诉求以及未来发展,确定了“用雷锋精神治校育人”的办学理念,“以雷锋精神为引领,提升学校幸福指数”的办学目标,提出“勤思、博学、创新、进取、健康、快乐、感恩、幸福”八个核心育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做一个雷锋式的、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围绕育人目标,学校遵循“全人”发展规律,用学科之线,编织“幸福”课程之网,实现“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基础+特色+综合”为课程设计理念,从德育课程的基础性、特色性、实践性出发,构建起“幸福雷锋”德育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课程以“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生命教育”等课程为主,突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特色课程以“小雷锋”德育实践课程为主,体现学校文化特质,以优势课程群方式呈现;德育综合拓展课程以“主题整合”課程为主,体现主题带动、实践体验。

特色传承,丰富育人新途径

“幸福雷锋”特色德育课程在对学校传统充分挖掘和传承基础上,发挥核心课程优势,以“小雷锋”德育实践课程的方式呈现,由六种课程形态组成。

隐性课程——雷锋精神校园文化。学校的校徽、校歌、校历、音乐铃声及“爱”“学”“和”“信”“敬”五个主题楼层文化的设计,五种雷锋精神吉祥物“小火花、小螺钉、小水滴、小红砖、小绿叶”的童趣化、形象化表达,让学生知雷锋、爱雷锋,校园处处见雷锋。

基地课程——“六园”实践区。学校设立了“雷锋塑像园”“雷锋展室”“文明储蓄园”“勤勉读书园”“雷锋座席园”“学雷锋爱心服务站”六个园区,每一个园区都被赋予课程实践功能,让学生处处学雷锋。

岗位体验课程——“小雷锋道德体验岗”。学校、班级、家庭都设置了“文明礼仪岗”“图书管理岗”“节电岗”“通风岗”“护绿岗”等数十个“网格化”自主管理小岗位,让学生处处做雷锋。

节日课程——“四四三二”传统纪念活动。“四四三二”即四个纪念日、“四个一”入学教育 、“三件宝”及两项传统活动。在四个纪念日——3月5日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纪念日、4月5日清明节、8月15日雷锋牺牲纪念日、12月18日雷锋诞辰纪念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入学第一天、入学第一周、入学第一个月、入学第一年,开展了解雷锋的入学教育;“三件宝”是将雷锋生前留下的针线包、储蓄盒和节约箱演变成“小雷锋基金会”“绿色节约箱”“图书角”。两项传统活动,即开展“说给雷锋叔叔的悄悄话”和“续写雷锋日记”活动,让学生时时忆雷锋。

校本必修课程——“雷锋学子歌”校本课程。“雷锋学子歌”是全校必修课,内容精选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学雷锋歌曲,让雷锋精神进课堂,校园处处唱雷锋。

班本课程——“小雷锋”德育实践课。德育实践课通过“雷锋日记宣读”“小岗位体验报告”“情境体验” “讨论提升”“明理导行”等环节,让学生争当自主成长“小雷锋”。

主题整合,形成育人新格局

在大德育课程视角下,学校积极开发主题课程,采取一个主题、多条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的方式,形成育人新格局。

课程开发主题化。学校围绕八个素养目标,开发了八个月主题课程:三月“进取·雷锋节”,四月“勤思·读书节”,五月“健康·体育节”,六月“幸福·童趣节”,九月“创新·课程节”,十月“博学·收获节”,十一月“感恩·感恩节”,十二月“快乐·冰雪节”。 以主要节日为载体,融合基础学科课程、德育实践活动、研学课程、社团课程等内容,将零散的活动进行整合。

课程设计稳定化。为了更好地固化主题,整合课程,学校编印了《主题整合课程实践指导手册》。“手册”分为第一学段的《家校互动联系手册》和第二、三学段的《让幸福生长——主题整合课程实践指导手册》两种。

《雷锋小学家校互动联系手册》侧重于幼小衔接,通过入校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掌握基本行为规范,了解学校特色文化,再辅助以家校互动亲子活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为培养雷锋式学子奠定基础。《让幸福生长——主题整合课程实践指导手册》则遵循循环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围绕八个月主题,以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制、地方课程等为月主题,以校本课程为补充,以研学课程、社团课程为辅助,进行统整和融合,便于教师、学生和家长及时记录成长、评价发展。

结合《手册》的落实,各学段还以“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主题开发课程:如一年级的“二十四节气”,二年级的“舌尖上的家乡”,四、五年级的“我眼中的一带一路”,等等,帮助孩子们树立文化自信。

课程实施协同化。围绕课程目标的落实,学校通过主题整合,实现协同育人。如六月“幸福·童趣节”,围绕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不同活动,有全校学生参与的“端午节撞鸡蛋”趣味比赛,一、二年级学生参加的“亲子画蛋壳”,三年级学生制作葫芦脸谱,四年级学生缝制精美荷包,五年级学生编中国结……通过对国家基础类课程、学校特色课程、综合拓展类课程的整合,落实全员育人的理念。

“幸福雷锋”德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由“只看自己”的学科育人视线,到“看整体”的课程视角,走向“看天下”的大德育育人视野。学校把所有成员团结起来,共同支持每个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们的人格更加健全,让孩子们的发展更加自主,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的责任担当,让孩子们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校)

责任编辑:周彩丽

猜你喜欢
手册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学雷锋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