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进课程,发挥育人效用

2019-09-10 18:06杨贻贤
教育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寒暑假重庆育人

杨贻贤

每到寒暑假,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系就基本切断,假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段空白。为此,我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寒暑假生活进行重新建构,开发并实施“你好,寒暑假”德育课程,取得了较好成效。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你好,寒暑假”德育课程主要围绕“核心素养引领”“挖掘寒暑假育人价值”“家校社三结合”进行架构。

我们对应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紧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有计划、有侧重地在小学六个年级中开设寒暑假德育课程。

低年级主题为自主发展。一年级侧重健康生活,二年级侧重学会学习。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生活自理能力是其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以寒暑假中的一天为基线,选择“我起床了”“我会叠被子”“不吃早餐危害大”等生活情景编排课程。小学二年级是学习能力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安排“制定假期计划”“重庆图书馆的一天”“跟着书本去旅游”等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

中年级主题为文化基础。三年级侧重人文底蕴,四年级侧重科学精神。我们针对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设计了“春节的由来”“过节的红包”“元宵猜灯谜”等课程,让三年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此外还设计了“川美有多美”“古镇磁器口”等课程,带着学生访问重庆地标,感受身边的美与文化。对四年级学生,侧重激发其探索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我们开设了“走进重庆自然博物馆”“走进重庆科技馆”“有趣的小实验”等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激发科学兴趣。

高年级主题为社会参与。五年级侧重实践创新,六年级侧重责任担当。我们让五年级学生通过“重庆的‘坡坡坎坎’”“重庆古城门”等课程探索重庆的“前世今生”;通过“重庆—桥都”“地铁和轻轨”“朝天门与洪崖洞”等课程,让学生从各个侧面认识所生活的城市,在学生心里埋下实践创新的种子。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为社区做件事”等课程让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国家大事”等课程让学生学会担当责任。

每個年级的学生在完成固定课程基础上,还必须自选主题,自定内容,自定方案,自己实施个性化寒暑假课程。学生在策划组织活动、解决问题、反思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得到成长。

“寒暑假”课程发挥效用

课程实施两年来,我们看到了课程的效果。第一,这是一门开放性课程。它改变了传统的封闭课堂,使学校教育延伸到课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得以综合利用。第二,这是一门生活化课程。课程内容紧扣假期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第三,这是一门自主性课程。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实施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四年级学生李周果果写道:“通过暑假学习,我知道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需要事前计划、实地考察,事中互相配合,事后总结反思。”五年级学生吕政霖的家长写道:“通过这不一样的寒假,我深深感受到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引导孩子主动去发现和思考,这样孩子才能成长。”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努力,让“你好,寒暑假”

德育课程打破现有的育人壁垒,呈现蕴含着生机与活力的德育新形态。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小学)

责任编辑:周彩丽

猜你喜欢
寒暑假重庆育人
重庆客APP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陪娃写作业,就像渡了一次劫
论寒暑假的关系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