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秦国军事制度发展研究浅析

2019-09-10 20:27任兴杰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秦国军事发展

摘 要: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军事制度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孙子兵法》诞生以后,军事制度也开始系统化体系化衍变。而秦国由边陲小国,逐步发展为大秦王朝,其军事制度不仅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新时代改革强军战略也有较强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等四个方面对秦国军事制度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秦国;军事;发展

一、法家思想主导了军事发展之路

秦国军事思想是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此后,法家主流思想主导了秦军统一之路。先秦前期,各诸侯国推行的世卿世禄制,限制了平民入仕的机会,容易导致世族拥兵自重,威胁王权。而法家学说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则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秦选择法家治国有其必然性,明朝朱熹评价秦人“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秦国重农尚武的风气与法家以耕战为本的思路高度契合。且当时的秦国变法图强想法极为迫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儒家的道德仁义,道家的无为而治,对于落后的秦国来讲都犹如镜花水月,太过于理想主义。而法家学说以实际利益的为主攻方向,对于弱小的秦国来讲,既符合秦国国情,又迎合了统治者兴霸业的目的,使得法家思想在秦国发扬光大,并引领秦走上了强秦之路。在秦商鞅变法之前,法家學说的应用还属于“试点”阶段,如魏文侯支持李悝变法,使魏在诸侯国中脱颖而出,但继任者却没能继续变法,导致了贵族势力再度崛起。秦则不同,自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内推崇法家,后继的惠文王、昭襄王直至秦始皇,法家的治国思想一直延续下来,始终主导着秦国军事发展,秦国崛起无不透露出法家“法”治精神,一直到秦王嬴政并吞六国,法家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政治体制为军事变革扫清了障碍

先秦初期政治制度依托于分封制。《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分封各地诸侯,诸侯必须听从天子命令,并为天子守卫疆土、交纳贡赋、朝拜觐见。周朝实行分封制,建立起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形政治体系。通过层层分封逐级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和管理。但随着受封国与封地原住居民的不断融合,地缘政治初步形成,各诸侯国开启了争霸纷争、群雄逐鹿的时代,中央集权无疑更为适应这样的霸权时代。先秦各国更替过程中,军权旁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原因,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赵、韩、魏三家分晋。《资治通鉴》中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因此司马光也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分界。《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三见孝公,最后“说之以霸道”,于是“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可见孝公之所以重用商鞅,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法家推崇的君权至上。《商君书·修权》记载“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商鞅变法打破了世袭制,施行郡县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大大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政权和军权都完全受控于皇权。这种寓兵于农,把兵制和田制相结合的制度,改变了军政相互掣肘的局面,反而使行政体制与军事制度互为一体、相辅相成,促进了军事制度发展变革。

三、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为军事变革奠定了基础

富国无强军则面临兼并吞没的危险,强军而忽视国力发展则会陷入穷兵黩武的陷阱,战争根本目的就是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争取更大的利益。就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的动机与目的而言,《左传》记载大国疆域“皆数圻矣,要无侵小,何以至焉”,当时多以土地的多寡衡量国力的强弱,所以争夺土地是最主要目的。而土地正是农耕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前提。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最为明显的表现便是人口增长,人口增多使得大规模战争成为可能。可以说军事力量的成长,生产力发展是必备的基础。因此当时的诸侯国多发展人口增强国力,《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便是当时秦国的发展人口的具体措施,而根据《国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在长沙识字岭春秋晚期楚墓出土的凹口锄、杨家山墓出土的铁剑等史料文物推断,冶铁技术和牛耕在中原地区已经普及。大型水利工程如魏国开凿的邺渠,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等也促进了农业发展。特别是秦国的郑国渠“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秦国的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这为秦统一中国的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社会形势变化为军事变革提供了条件

春秋时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当时国与国之间多围绕争夺霸权,打胜之后多像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让诸国承认自己霸主地位。但到了战国时期则全然不同,统一天下逐步成为了争霸目标,重建天子成为大势所趋。孟子见梁惠王记载:“天下恶乎定? ”“定于一。”这一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由受盟纳贡发展到了争城夺邑、兼地略土,夺取国土城邦来统一天下的模式正是开启。守隘作战、多兵种协同作战等新模式开始蓬勃发展。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动辄“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秦白起“卒四十万……挟诈而尽坑杀之”,规模和残酷程度是空前的,也是以往无法比拟的。这种社会形势的变化使得战争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规模极度膨胀,虽然这种社会形势是对军队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巨大考验,但就军队发展而言,却是难得的巨大机遇,为军事力量不断完善提供了条件。

纵观整个秦军事发展史,秦国的军事制度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最终成熟于秦朝,马克思讲“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秦国军事力量发展衍变的过程,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反过来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它作为巩固秦帝国的重要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发展和完善,影响深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对秦国军队制度的研究,不管是从先秦军事史研究的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探寻新形势下强军战略、改革强军、建设一流军队的角度讲,都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意义非凡。

作者简介:

任兴杰(1986-);性别:男;籍贯:山东沂源人;学历:本科,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职称:无;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秦国军事发展
五张羊皮
瞒天过海
鸡口牛后的故事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