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中的象征意义探讨

2019-09-10 23:34闫孝银
环球首映 2019年5期
关键词:梅斯红字霍桑

闫孝银

摘要:《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成名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部著作巧妙的借助象征手法,使作品中的人物、场景等都带上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也充满了神秘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主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探讨《红字》中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关键词:《红字》;象征意义

《红字》纳撒尼尔·霍桑的杰出代表,也最能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霍桑生活在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他受清教意识、神秘主义等思想的影响较大,他一方面反抗清教主义,揭露宗教的虚伪,但另一方面也受其束缚,无法完全解脱出来。这种矛盾性反映在作品中通过象征主义完美的演绎出来。《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象征手法创作的小说,贯穿作品始终,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小说讲述了北美殖民时期发生的恋爱悲剧。故事的女主人公叫海丝特·白兰,是一个美丽、年轻的女人。她出生于英国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因为家道中落,不得已嫁给了一个身体畸形的老学者——罗杰·齐灵渥斯,婚姻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后来,他们决定移居波士顿,齐灵渥斯在海上失踪,传言说已经身亡。在波士顿的独居生活中,海丝特与一个年轻的牧师阿瑟·丁梅斯戴尔真心相爱。一个美丽的女人与一个英俊多才的牧师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很快被人们所察觉,海丝特也被冠上了通奸的罪名而被投入监狱。小说开头就是海丝特怀中抱着刚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女儿小珠,胸前佩戴着刺眼的红色“A”字,在刑台上示众。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审问、逼迫海丝特说出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但海丝特拒不交代。在刑台上海丝特看到了混在人群中,两年前被传身亡的丈夫齐灵渥斯。示众三小时结束后,海丝特因为不交代同犯又被投入了监狱。海丝特的丈夫来到监狱让海丝特告知他谁是奸夫,海丝特不说,并且告知齐灵渥斯,自己不爱他。此后,齐灵渥斯在暗中寻找奸夫,与牧师丁梅斯戴尔住到一起,发现了牧师内心的痛苦,导致牧师饱受精神折磨。海丝特出狱后,带着女儿小珠住到了一个被遗弃的茅屋内,海丝特看到心爱的人被丈夫折磨,就告诉牧师齐灵渥斯就是自己的丈夫,让他多注意,并相约一起逃出去。但丁梅斯戴尔做完精彩的布道后,与海丝特母女一起走上了刑台,袒露了自己的罪行,并露出了自己胸前的红字“A”,公开自己的罪行后,丁梅斯戴尔因心力憔悴而死。一年后,齐灵渥斯去世了,海丝特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获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尊重。

霍桑在小说中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了清教主义對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家像变魔术似的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作品无限阐释的可能性。

一、红字“A”的多元象征意义

《红字》中的象征具有多义性,作家通过象征手法赋予事物特殊的含义,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引导读者通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红字》中最典型的象征是贯穿始终的红字“A”。红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联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贯穿小说的多个情节中,并且与人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红字“A”传达的色彩是红色的,是血与火的颜色,象征着生命、热情,是人对生活的向往。海丝特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中,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她的天性被压抑。她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又被认为是一种耻辱,为此带上了代表耻辱的红字“A”,这是对当时社会极大的反讽。火也用来暗指情欲,海丝特追求爱情,她与丁梅斯戴尔相恋,放纵了自己的情欲,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红字“A”的内涵很丰富,随着情节的深入,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如通奸、疏远、爱情、艺术等,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特征,这是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作者一方面反对清教对人性的摧残,一方面又认同清教的道德观。

红字“A”象征通奸。海丝特非常美丽,婚后没有享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丈夫失踪后,独居的她遇到了年轻英俊的牧师丁梅斯戴尔,两人付出了真心,冲破了欲望的束缚,后来因为怀孕恋情被暴露。海丝特因通奸被抓,此后生下了小珠。按照当时的教规规定,海丝特只要交代出奸夫是谁就能免受惩罚。为了维护丁梅斯戴尔的清白和名誉,海丝特一直没有说出来,得到的结果就是终身佩戴红字“A”。这里的红字“A”代表通奸,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和羞辱。相反,丁梅斯戴尔虽然内心受到煎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愤怒,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不敢公开站出来,不敢面对世俗的谴责,使得海丝特独自一人承受耻辱。丁梅斯戴尔的内心一直饱受精神折磨,他在自己的胸口上也烙了一个红字“A”。他们的女儿小珠,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他们通奸的见证。

随着情节的深入,作者赋予红字“A”更多的意义。海丝特触犯了教规,必须要受到惩罚,海丝特一直在赎罪,过着修女般的生活,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小珠身上。刑满释放后,整个社会都不接纳她,人们不愿意和她说话,不愿意和她做邻居,她只能带着小珠居住在郊区一间简陋的小屋内,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为了维持生计,她做针线活,做刺绣。到镇上售卖手艺作品的时候,人们像躲瘟疫一样躲避她,受尽了人世的冷嘲热讽,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这里的红字“A”象征疏远。虽然生活很苦,世道很难,但没有磨灭海丝特对生活的热情,她依然善良、纯真,她的手艺技术精湛,以至于她做的针线活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服饰中。她把刺绣换来的钱施舍给生活更苦的穷苦百姓。在令人压迫的环境中,她保持沉默但始终没有消沉,反而一步步走向成熟。慢慢的经过时间的洗礼,她胸前佩戴的红字“A”有了另外的意思,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字“A”是能力的意思。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着周围的人,在众人眼中红字“A”代表的意思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个符号,它成为能力、善良、博爱的象征,让人看起来既畏又敬。

二、背景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贯穿于《红字》这部小说的始终,在描述事件发生的场景中也使用了象征手法。作品中的场景很多,如森林、刑台、小溪、监狱等。每一个场景都有独特的内涵,同时又使各个环节联系到一起。

森林是女巫、幽灵、魔鬼等出现的地方,被认为是邪恶和黑暗的象征。但森林是自由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在森林里,人们才能摆脱教规的作用,才能释放内心,将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丁梅斯戴尔在森林出现,他的无助与懦弱都流露了出来,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海丝特在森林里可以随心所欲的把红字“A”扔到一边,尽情的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欢悦,找到完整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森林也是小珠可以尽情嬉戏的地方,她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朋友。

刑台是小说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呈现,故事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在当时,刑台是清教社会权威的象征,犯罪的人都要在这里公开认罪。刑台在《红字》中出现了三次,一是小说的开头海丝特在刑台上受辱;二是丁梅斯戴尔内心煎熬,饱受精神折磨,深夜前往刑台忏悔;三是丁梅斯戴尔在刑台上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行,死在海丝特的怀中。刑台是公开认罪的地方,也是清教法规严厉的象征。丁梅斯戴尔一直受着精神折磨,他必须在刑台上公开忏悔才能平息内心,才能使自己的灵魂获得自由。

小溪具有象征意义,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小溪的发源地是神秘的,这象征着小珠的神秘身世,人们不知道小珠的父亲是谁。小溪也象征着小珠和母亲的生活环境,她们的生活中很少有乐趣,这是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她们处处遭受白眼,遭受排挤。虽然最后海丝特摘掉了胸前的标志,但是小珠还是不愿意从小溪的对岸过来,这象征着小珠和海丝特之间有无法跨越的界限。

三、人物象征意义

海絲特是小说的主人公,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触犯了教规。海丝特对于自己的罪行坦然接受,并且时刻将红字“A”佩戴胸前。她无怨无悔,热心助人,最后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得到了解脱。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形象表达了必须坦然面对一切。

小珠是纯洁和美好未来的象征。她有着野性,活泼好动,成人后有了自己的家庭过着幸福的生活。小珠作为私生子,是罪恶的结晶,但在作家眼中她是一朵花、一缕阳光,带来的是光明,让人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丁梅斯戴尔作为一个牧师,是一个隐藏很深的人。他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是小珠的父亲,使他一直处于爱情与宗教的矛盾中,他爱海丝特,但他的爱没有海丝特坦诚,少了勇气。他眼睁睁看着海丝特受辱,也不愿意站出来。最后在海丝特的感化下,他向众人袒露自己的罪行。

齐灵渥斯是海丝特的丈夫,他比较自私、狭隘。当他归来后得知自己的妻子背叛自己,他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他要报复。为了弄清楚小珠的父亲到底是谁,他隐姓埋名接触丁梅斯戴尔,使丁梅斯戴尔置于他的控制之中,并想法设法折磨丁梅斯戴尔。丁梅斯戴尔死后,他丧失了活下去的目标,一步步走向死亡。

总之,《红字》的象征手法是非常成功的,霍桑用象征手法鞭挞社会、表现人性,使小说带上了神奇、朦胧的色彩,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娜燕.论霍桑《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大观,2015(6).

[2]严娟.论霍桑《红字》中的象征主义手法[J].吕梁学院学报,2017(5).

[3]郭娟. 论《红字》中红字“A”象征意义的多义性[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5).

[4]项真珍,黄小星.论《红字》中的象征意义[J]. 语文建设,2014(14).

[5]吕昕. 霍桑《红字》中的象征意义研究[J]. 文化学刊,2017(2).

猜你喜欢
梅斯红字霍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歌剧《阿依达》的故事(三)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智力跷跷板
蓝笔写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