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

2019-09-10 07:22董日荣
南北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学音乐探索德育教育

董日荣

【摘    要】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说:“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音乐绝不是仅仅用来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关键词】中学音乐  德育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4.028

目前,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学科德育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笔者前段时间参加了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德育音乐教学研讨会,评课时与会的各级领导老师们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看法各异:有人认为音乐课本身就是审美教育,一节好的音乐课就是好的德育课,不必刻意进行说教;也有人觉得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及时地渗透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等内容强化思想教育。笔者认为,一线的音乐教师要想落实好德育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与德育的关系,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而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实现德育目标。

高中音乐鉴赏首页上写道: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们只有正确认识音乐,才能正确进行音乐教育。肤浅地认为音乐就是唱歌和识谱是错误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人们不论是唱、奏或是听,都可以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不仅如此,音乐还是人类心灵的吐露和呼唤,人们无论是高兴得意时或是悲伤郁闷时都会不自觉地哼唱一段小曲表达自己的心声。由此可见音乐与心灵的关系,拓展思维一下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优秀作品即是特定时期的民族心声。

音乐对于德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人尚明白音乐艺术对陶冶人们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重视音乐教育对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文艺对话集》中谈到,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侵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他们就会以美浸润心灵。

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分辨艺术作品的优劣,赞美美好的事物,滋养高尚的品德。所以通过音乐教育达到德育的目的也是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音乐教师应该怎样通过音乐教学实现德育的目的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发挥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要教书先正己,己不正岂能正人?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是科学文化的传递者,是教学的示范者,是心理卫生的工作者。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漂亮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影响。正所谓“艺术乃德行的宝库,风格就是人格”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二、备课过程要挖掘教材与德育的结合点

教学准备既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先决要素,同时也影响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必要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高中音乐欣赏的内容丰富多彩,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教材为例,包含了各类音乐作品: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剧舞剧音乐、民族器乐、管弦乐、室内乐、交响乐和协奏曲等,各个中外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和西洋古典主义、浪漫主義、民族乐派、现代音乐等)的音乐作品。音乐教师要挖掘教材之中的德育因素,找出结合点,这就需要有一个德育教育的全盘计划,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看每一课应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德育渗透。

如第十七单元欣赏《新中国的歌》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单元欣赏《多彩的民歌》可进行热爱生活教育;欣赏通俗歌曲《懂你》可以进行感恩教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以进行挫折教育等;在课前做德育渗透计划时应注意:

首先,不要反复重复某一主题,如果连续几节课都在音乐欣赏课上讲爱国主义,学生会反感,从而失去鉴赏音乐的兴趣。

其次,每一节渗透德育要有度,时间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音乐欣赏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

第三,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时代的要求。如国庆期间,可选择《祝福祖国》《我爱你,中国》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在音乐课上讲讲当地的民歌或民间舞,不用刻意去讲大道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能更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三、把握课堂,抓好渗透德育的契机

1.在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中考虑德育。在进行歌曲欣赏教学时,教师一般都要对歌曲作者及作品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这正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时机。

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时,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取得了第一个伟大的胜利,主席在高兴之余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红军战士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以及伟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怀。高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不喜欢教师的说教,但都尊重事实,教师在进行介绍时,不用刻意渲染什么,只要把作者及创作背景客观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就能起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作用。

2.在带领学生分析作品过程中考虑德育。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还要对作品的内容、创意、表现手法、主题形象的塑造等进行分析,这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中学生“早恋”问题是目前学校、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回避、粗暴的遏制将适得其反。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尽管学生很熟悉这一故事,但我刻意渲染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并介绍一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如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等,使学生知道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高尚、最具震撼力的纯洁情感,然后,让学生思考“作为高中学生,是否已经有精力和能力去追求爱情?”鼓励学生要走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最后,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旋律感染着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们能够变得冷静而庄严地对待“早恋”。

3.在學生鉴赏过程中考虑德育。音乐可以震撼人的心灵,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同时,也会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

如欣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 冼星海》中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构成。

开始乐队奏出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引子,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题,显示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内心热情的赞美。这里唱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曲折婉转,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幅员辽阔。

第二段从“啊、黄河”开始,进入一个热情澎湃的音乐段落,这里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及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接着又来了一个“啊、黄河”。这是一个激情的甩腔,音乐上更加热情昂扬。似乎在说,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与外敌斗争到底。此时音乐到达高潮。

跟进来的第三个“啊、黄河”使音乐进入第三乐段,这时音乐变成4/4拍,气息宽广,像黄河一样奔流而下。这乐章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但又将黄河形象地比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随着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从音乐中更“品”出它的深层内涵。德育目标顺利实现。

总之,音乐教育是塑造品德的关键学科,而德育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中学音乐教学要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在培养学生对高雅音乐的赏析能力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探索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