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2019-09-10 07:22程莉芳
南北桥 2019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问题解决小学数学

程莉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止步于课堂学习,而是要通过生活实践,切实的通过自身感受,了解数学学习的内涵,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同时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慢慢印证数学问题的正确性,这个教学方式的实现,能够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等,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全面性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  生活实践  具体举措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06

数学是公认的困难学科,不少学生很难找到数学问题中的逻辑关系,自然对题目解析的不深刻,直接导致了解题思路或是步骤的出错,这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数学问题已成为了一大难点。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小学数学低段中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结合的积极作用,并就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旨在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使下列几种方法更具实效性与正确性。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数学学科自身特点

在新课改之前,数学教学中的文字问题都统称为“应用题”,“应用”二字,顾名思义,就是指数学问题是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反过来考虑也就相当于能够通过实际生活的实践活动,探寻出数学问题的真理,这就是一个新的突破口,同样也是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原因,毕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力水平

小学低段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能力都还比较弱,在抽象概念的转化上面存在很大的难度。通过生活实践的具象教学,从视觉、听觉、触感等多方面,加强学生的感悟,同时,平时生活中接触的事例,也能够增强学生与数学问题的亲近感,主动性得以提高,興趣得以培养,这是最符合低段学生能力水平的一种教学手段,通俗易懂,举一反三,还有可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探索乐趣。

(三)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即加强学科教学的实用性,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学习,而是要真正做到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目的。结合生活实践教学手段,加快数学问题的解决正是顺应了这一改革趋势,旨在增强学生的实用技能,为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

二、解决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数学问题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探索性

生活实践教学的开展是需要多方努力的,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等,同样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种教学压力下,要求教师给出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探索性,真正的将这个教学手段运用起来,不浪费教学资源,同时,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会更为明显。另外,通过探索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增强。

(二)确保低段学生的个人安全

生活实践教学更多的还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利用课后时间,切实地参与到实际生活中去。但是,小学低段学生普遍年龄较小,个人参与实践活动,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积极参与进来,亲自带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再不断的自我探索中,找寻数学问题的真相。

(三)打破潜意识中的错误认识

在数学解题中,存在这样一种状况,不少学生会根据潜意识里面的想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有些时候直接忽视题目条件,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大忌讳。这种现状有可能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或是视觉差异所引起的,比如,比较圆和长方体的面积问题,不少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去答题,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遵循最为科学有效的实践探索方法,杜绝潜意识里的错误认知。

三、将解决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引导大多是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的,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我的主导作用,运用情景再现等教学手段,教授学生生活实践探索的步骤流程,并且要求学生明晰探讨的目的,避免解题过程的无序性,要引导学生条理清楚地解决数学问题和书写解题过程。上述几个方面都是需要学生加以注意的,毕竟,生活实践的教学方法是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服务的,我们要紧紧围绕该主题,进行研究方能达到最有效的结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活实践教学的开展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是小学低段学生自觉性差,主动性不强,很难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探索中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进行情景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个人能力,自主学习效果显然是远远高于被动学习效果的,在这种学习状态下,生活实践的教学模式也将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实践的实效性

不少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处于茫然状态,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学习活动,积极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讲明生活实践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实践探索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任由学生毫无目的的研究,要讲求高效率的数学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生活实践中去,可以通过现代通讯、软件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细致的了解,由此,才能在课堂上抓住重难点,切实地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加强了实践的实效性。

总之,将生活实践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是有其必要性的,同样也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能力水平,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生活实践具体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潜在的教学问题,如安全隐患等,鼓励家长参与到这个教学活动中来,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健康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杜紫红.小学数学低年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思考与实践——微型课题《低年段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实践[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8):44-45.

[2]汤国玉.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J].教师,2012(32):65-65.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问题解决小学数学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