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朗读探析

2019-09-10 07:22巫冰纯
南北桥 2019年16期
关键词:探析小学语文

巫冰纯

【摘    要】核心素养下,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针对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缺乏有效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语文教师应该找出朗读的亮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习表达,提升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朗读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21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匆匆过客,缺乏有效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老师要想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桂林山水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并进行朗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融入情境中,教学的难度也会随之减轻。

二、有效指导,提高朗读的教学质量

朗读即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有效的朗读教学能够展现课堂魅力,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朗读指导,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真正地学会以声传情;还应体现朗读的艺术性,变抽象文字具体化,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进行朗讀的有效指导,讲究方式方法,看重时机选择。有的时候,通过动作表现文本内容,会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迅速地提高教学成效,不断地优化互动效果。

三、正确选择朗读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朗读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老师可以在学生朗读时配上腰鼓的旋律,让学生随着音乐,感受到整篇文章的情感和美感。对于角色对话较多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中体会到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例如在开展阅读训练《白杨》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训练,读出文章中人物对话的丰富情感,充分感悟人物内在的精神,促进学生对主题理解。在具体朗读训练时,教师不妨采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揣摩每段阅读内容中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充分体会到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鲜活起来。结合学生的特点使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朗读主动性。

四、增强学生朗读自信,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采用合理措施,增强学生朗读自信,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一些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由于性格原因而缺乏信心,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对于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针对朗读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学生受到教师的赞扬之后,心理会逐渐变轻松,解决紧张害羞等问题,在以后朗读训练中更加有自信。其次,教师要意识到朗读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要对学生有耐心。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三点:(1)朗读训练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容易培养,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朗读训练。(2)教师要给学生适当表扬,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朗读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教学,特别是自信心缺乏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朗读的发音咬字进行纠正。教师也可以通过举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主动性,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更有助于朗读教学工作的进行。(3)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中不乏朗读能力出众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做正确示范,给其他学生起到带头作用。

五、优化朗读教学,实现有效地“读”

要改善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提高朗读教学的教学效率,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读。例如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词、句,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有了目标和要求,学生就能从读中真正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二方面是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教师的阅历比学生丰富许多,在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前,首先要给学生示范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读,如伤心地读、高兴地读、生气地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例,有了范读的指导,才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第三方面是重视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例如可以提问学生:“读了这一片段,你有什么发现?”或者“你有什么体会?”也可以是前文中提到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那么学生就不再单纯地为了“读”而“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真正能够从读中感悟,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总之,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明确学生朗读的目标,运用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实现真实有效地“读”。

总之,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吴忠豪教授指出,朗读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方式,形成语感,将课文语言转化成学生的语言。因此,语文课上,朗读要贯穿始终。语文教师应该找出朗读的亮点,融入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朗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习表达,提升表达能力,让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得到综合发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以及艺术性分析[J].读与写,2017(02):77—78.

[2]潘会秀.小学语文的有效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方法探讨[J].课堂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5):114—114.

猜你喜欢
探析小学语文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