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09-10 07:22唐旭超
南北桥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必要性小学数学

唐旭超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小学这个重要阶段,更加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率和质量普遍较低,急需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情境式教学方法开始逐渐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本文主要就情境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开展方式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为情境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情境教学  必要性  开展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76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小学这个阶段,是为初中乃至高中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学要求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但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率低等问题,急需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变目前现状。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主要分析了课堂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其开展形式,期望能为课堂情境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一、课堂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小学的学生而言,年龄比较小,接收能力也有限,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而课堂情境式教学方式能将传统静态的课堂学习转化为动态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也更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参与度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自然能有所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刻板,而课堂情境教学开展形式就比较多样化,并且趣味性也更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情境式教学形式主要由通过游戏开展、故事开展、操作情境开展等,这种开展形式能够有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学生的参与度自然也能够明显提高。

(三)有效降低教学难度

课堂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小学数学基本上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比如说加减法就是应该这样算,没有什么为什么,教师对于这些既定的理论有时候解释起来比较困难,也有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会颇有难度。如果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们理解起来,教师讲起来就会更容易。比如说讲到加减法这一章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几个学生模拟小商贩和顾客,在买卖过程中加入数学加减法的运用,这样学生对加减法也更容易理解,记忆点也会比较深,印象更深刻,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课堂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形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们去积极思考,但是必须注意问题要有启发性,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能形成一个探讨性的课堂,有了问题,学生就会有想去探究的动力。比如说在学习数学规律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在讲完书本知识和例子以后,可以再给出几组例题,让学生们自己展开思考,看谁最快最准的找出规律,这种提出启发性问题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率。

2.创设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欲。从小学学生的性格特征入手,大多数学生都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的,故事本身来说就比较有趣的,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大,创设故事情境,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比如说在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以学生们都熟知的唐僧四人展开。一天猪八戒去化斋,化到了一个饼,猪八戒先吃了1/4,但由于太贪吃,又吃了剩下的1/2,剩下的饼由唐僧、孙悟空和沙和尚三个人平均分来吃了,问题来了,唐僧三个每人分了多少饼?本来分数这个内容点就不是很好理解,教师结合这种方式来举例,能够增加问题趣味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把知识点尽可能的简单化教给学生。

3.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生活中也处处充满数学,在教学中,教师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会让学生更有代入感,也更加熟悉,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知识内容。比如说学习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就是与生活最贴切的问题了,教师就可以举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洗衣服15分钟,拖地5分钟,买菜5分钟,做饭20分钟,如何才能最合理的利用时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这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来源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把知识点更有效的教给学生,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4.创设操作情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有时候把操作带入到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容易也更深入。比如说问题: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长24米,那么原来每一段繩子长多少米?一根绳子长20米,木匠用去了1/4,再把剩下的绳子对折两次,那对折后每一段绳子多长?这个问题有时候教师讲起来比较复杂,学生也不好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拿一根绳子,按照题中的方式对折,给学生们说明原理,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在学习角的度量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们亲自操作,这样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深入,更有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5.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有时候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就游戏本身来说,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方式,通过在游戏中学习,往往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乘法表的内容时,为了督促加深学生们对乘法表的记忆,就可以课前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考察——“乘法接龙”,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一个乘法口诀,下一个学生起来回答上个学生提出口诀的答案,再说出一个乘法口诀,下一个学生接着回答,以此类推,回答不上来的学生就要接受惩罚,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加强记忆,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课堂情境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情境教学开展形式也是多样性的,比如创设游戏、生活和故事情境等,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选择,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邱洪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4):28-28.

[2]高发云.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219-219.

猜你喜欢
必要性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