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王泽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一带一路

王泽平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五年来将沿线各国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展,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了解不同地域间的不同文明,如何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方面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是各国之间之间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要求学习者既要掌握语言本身,又要接触并学习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要素。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制定,我国外交环境更加趋于完善,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为国家培养语言能力与文化交流能力兼具的人才。目前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略显薄弱,学生的文化意识未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本文旨在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着手,对高校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一、引言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的战略构想自2013年10月提出至今已经成为联系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枢纽,在该倡议中“一带”指“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一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习总书记强调各国要致力打造一种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并打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若想与各沿线国家之间形成互联互通的格局,语言是重要载体,因为语言不仅可以帮助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表达自己、还能了解他人。同时语言也是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构建深远合作的桥梁。因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沟通、文化理解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语言,其推广与普及程度最高,是大部分国家主要使用的交流语言,因此英语目前可以作为一种通用语被广泛使用。为了进一步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倡议,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对语言本体知识的传授,对语言技能的实际训练之外,教师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要素的传承至关重要。因此,高校的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此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元素,并对其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概括与认知。但是从实际出发,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課程设置、师资设置、教材设置、考核制度设置等方面;教师的自身英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教学方法不当等方面;学生缺乏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综上所述,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如何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社会为国家培养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的高质量人才。

二、学校层面:高度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高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英语课程的体系可以多从文化层面出发,向学生介绍英语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既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学习文化的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校可以增设一些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选修课,如“英语文化与交际”,“西方文化概论”,“英语习语赏析”等。这些选修课的开设既丰富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又为学生有效的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外国人进行交流打下了基础。关于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选修课应多以实践课程为主,锻炼学生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情境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应该放宽视野,培养学生多去了解更多世界文化的意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仅仅只有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还有世界各国多姿多彩的文化,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就意识到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增加师资培训力度

高校对于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更深入、更广泛,让教师除了具备本专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性技能外还应该多鼓励、多支持其了解并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日益积累,努力钻研,形成自身过硬的文化素养,形成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积极的将对英语文化的渗透式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因此高校要强化师资培训,既培养教师的文化意识又要对其英语文化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与学习,培训内容为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多利用网络资源,多看一些类似“走进美国”、“英美文化小贴士”、“环球旅行”、“美国文化脱口秀”等国外文化类节目丰富自身文化知识。

(三)高校英语教材设置

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教材多为公共英语教材,如综合英语,而很少涉及到与英语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方面的教材,使学生在课堂的英语学习中对文化内容了解的相对较少。教材是学生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学校在选择教材或者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时要兼顾教材中与文化结合的版块,适当增加cultural corner的涵盖面,以扩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点时对文化的学习,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化意识。例如,在设计词汇时可以参照Leech七种意义中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在学生理解了某个词汇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的基础之上对该词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注释。“龙”的内涵意义的解读是带有中西方文化色彩的典型例子。“龙”在汉语中是尊贵、威严、吉祥的寓意。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龙是历代帝王的象征,真龙天子。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与龙有关,诸如“得婿如龙”,“乘龙快婿”,“望子成龙”,“蛟龙得水”等。而在Leech与J.Thomas所著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却给出如下定义:A fabulous monster represented as a gigantic reptile having a lion’s claws, the tail of a serpent, wings and a scaly skin. A fiercely vigilant or intractable woman. 由此可见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就是邪恶的化身,是一种狰狞、冷血的怪兽,同时还指凶暴残忍的女人。因此在英语教材中对文化的介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学校评价与衡量教材时,应该把教材能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等方面起到实际作用作为主要评判标准。

(四)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考核制度的设定

目前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参加的全国大学生英语AB级考试,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六级考试;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等侧重点都放在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测试,很少涉及到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但是从学校层面出发,学校可以对学生的考试或者考核机制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期末考试中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测试,将其作为考核的一环,增加一些考察学生文化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文化交际能力掌握情况的试题,可以是纸笔类型的考试,也可以是实践类的口头式的个人作答或者小组作答。此外学校可以在考试之后的评价机制上加入学生的文化知识表现评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

三、教师层面: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一)提升自身英语文化素养与英语文化教育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參与进修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具有提高英语文化素养的意识以及较强的英语文化教育能力,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于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互动,让语言点的教学与文化点的教学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能力。第一,学好理论基础。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自身关于英语文化的理论知识储备,积极关注学术前沿动态,学习先进的英语文化教育思想,并不断的吸纳、筛选、整合、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第二,努力“走出去”实践。教师如果能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亲身实践,会对其自身文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多争取出国访学的机会,也可以去到讲英语的国家感受一下实际的语境,因为教师对于英语文化的亲身体验将是为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分享,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形成的第一手素材;第三,勇于创新。教师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在课堂实践中勇于创新,同时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合作,共同探讨英语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让英语文化教育的案例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教育能力。

(二)重视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的导入

在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时,文化的导入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筛选最合适的文化元素呈现给学生,并将这些元素进行整合,真正实现完整意义上的文化导入。首先,教师吸收文化知识与讲解文化知识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的输入文化元素并将其输出给学生,一步一步引起学生的有意学习,引发学生对于英语文化学些的思考,这样教师的文化导入才能真正顺应学生的内心,学生会逐渐感知到英语中广而博的文化内容,领悟精髓,逐渐形成文化意识。其次,文化导入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任何文化包括英语文化在内的所有语言文化都呈现多元整体结构,因此教师要保证文化导入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层次性,让文化内容的呈现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不是杂乱无章。

(三)开展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

“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国家,其中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化语言,但是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语言未能完全掌握,相关语言领域的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英语普遍作为沿线国家的通用语言更加应该被重视,然而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偏于落后,无法满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全方位沟通的急迫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能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文化对比教学。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在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的基础之上陈列出各个差异化元素,让学生在对比中印象深刻,培养其文化学习以及文化对比意识。

(四)积极渗透文化教学于英语框架中

为了扩大文化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呈现,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英语框架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内容。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词汇时,教师可以对某些词汇进行文化导入,比如“guy”一词本身就源自天主教“阴谋组织”的成员Guy Fawkes,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该词蕴含的文化背景导入给学生,Guy Fawkes在1605年策划了一场刺杀英国国王James I的暗杀,虽阴谋败露后逃跑,却被抓住判处了死刑。自此,英国就沿袭一种风俗——即每年11月5日都会扎一个草人,称作Guy Fawkes,拖其游行,之后将其焚烧,以此来庆祝阴谋被粉碎。稻草人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破破烂烂的,后来就用Guy来称呼穿着衣衫褴褛的人或者指一些奇装异服的人。到了20世纪初,大写的Guy变成了小写的guy,词义进一步扩大,多指“嘲笑”、“邋遢”、“逃跑”等意思。这种将词汇的教学融入文化的背景知识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

(五)灵活运用合适的文化教学方法

在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取文化表演、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造情境,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剧本文化表演、即兴文化表演、创意文化表演等现场表演。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场景,例如为学生介绍英美人见面如何打招呼、如何致谢、如何道歉、如何打电话、如何求职面试等,让学生课堂模拟,现场进行角色扮演,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旁鼓励、引导。这种英语文化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英语语言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并学会得体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四、学生层面: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文化态度不是很积极,很多大学生具有一种“唯成绩论”的思想。而语言学习者若想从真正意义上习得知识,其最佳情感条件应该包括具备无任何焦虑感、且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热情。第一,在课前组织学生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提前准备问题,利用所提出的文化问题进行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行补充并给出完整的、相关的文化知识。通过教师引导、并让学生自主探讨文化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第二,教师要为学生补充课外的英语文化素材,引领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内,帮助学生多接触文化内涵丰富且难度适中的课外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具有一部分汉语标注,比如简单的英文原著、英语诗歌、英语歇后语以及英语谚语等。第三,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教育”,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微课、慕课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英语国家的历史、宗教、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真实的英语文化氛围,从而更加有利于兴趣与意识的培养。

五、结束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仅顺应了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且顺应了文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战略背景,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在我国的使用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在新形势下,高校的英语教育工作应当按照“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积极转变观念,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贯彻文化元素,对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立足于文化角度更深入的认识英语语言体系,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崔校平 (Cui, Xiaoping). (2015). 英语词汇与西方文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谢东华 (Xie, Donghua). (2018). “一带一路”沿线的语言发展态势及教育应对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9期, 43-45.

[3]邢丹 (Xing, Dan). (2018). “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第6期, 109-113.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一带一路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梦”意识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