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的进阶

2019-09-10 07:22
中欧商业评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私域偶像导师

2019年冬,曾经借助“焦虑营销”实现知识付费的平台大咖们正在面临失去流量的焦虑反噬。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再次出现在了“奇葩说”的舞台,相比两年前志得意满的新锐导师身份,此次罗导师一出场便急于摆脱被过度消费的“知识商人”定位,一再强调得到作为“知识服务”的社会属性。看来,商人以营收利润倒逼产品行为的副作用已经使得知识产品的边际效用不断递减。当虚拟的“知识”与物化的价值相捆绑,其含金量,以及作为布道者的知识IP们的可持续价值都在快速地贬值。所谓的“服务”能否解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反观“网生艺人”李诞的佛系走红,却与罗导师代言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反讽——不标榜、不努力、不刻意迎合的随意人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李诞式语录风靡的背后,投射出的是现代人集体“去主流化”的自省。

由此衍生出我们本期的焦点:审视“流量”制造背后的粉丝经济学。

我们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谁才是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流量经济大戏背后的总导演?当消费的行为被加上粉丝的滤镜,裹上情感和信仰的外衣,我们是否还能分辨得清,是商品有了温度,还是人失去了温度?

或许此时此刻,無数的罗导师们正在积极地寻找着留住粉丝的迭代模式。互联网是一个公平到残酷的世界,失去了粉丝的膜拜与追随,你就谁也不再是。如果无法成为未来的新李诞,网生IP的速生速朽终究还是宿命。在这一点上,驰骋演艺界十数年、所剩无几的资深偶像们或许才是年轻的个人知识品牌们最好的学习对象。所有始于颜值或才华的幸运儿们,也许忽视了讲好一个故事最大的敌人——时间。

无疑,在私域流量的时代,人才是万物的尺度。相较之下,今年的“双十一”恰恰是阿里们主动顺应粉丝电商的集体验证。借助生态的声量,阿里的粉丝策略并非简单号召粉丝们助力明星蚂蚁公益林的小打小闹,而是坚定地要做“私域流量之王背后的推手和终极赢家”。因此,不论“双十一”总成交金额的数字是真是假,单从李佳琦成为现象级直播、创造相当于上海国金中心半年销售业绩的带货实力已经说明,围绕阿里电商的海量KOC、网红、明星、直播、带货……凡此种种,有助于粉丝流量转化的各种配套玩法和资源嫁接才是今年电商界最硬核的业务考核能力。显然,从生态链的意义上讲,锁定粉丝们的热爱,关系到的已经不再是偶像个人的战斗。

猜你喜欢
私域偶像导师
大众偶像
运营私域的五个能力
Task 4
私域流量白皮书:互联网下半场,中小企业如何靠私域流量翻身
私域流量白皮书:互联网下半场,中小企业如何靠私域流量翻身
私域流量
鞋品牌需要“公私合营”才能大卖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