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回归

2019-09-10 07:22石文利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美的课文

石文利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上肢解课文,架空分析,重说教轻文本,重讲解轻感悟,重形式轻本质。于是,学生的想象力退化,感悟力淡薄,趣味爱好低俗,语文素养下降。本文就如何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回归,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美;回归

在杂志上读一篇文章时读者也许会发自内心地发现美,挖掘美,一时兴起也许还会把出色妙句誊抄到笔记本上。这时候,读者是完全主动的、放松的,也许在潜移默化中已受到文章的某种启示,写作时还会得到不经意的神来之笔似的佳句。但是假如把它放在课本中则不同,学生们已经有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课文是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学的,预习也不过是为了配合课堂学习的,它怎么可能是可以欣赏的文章呢?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上肢解课文,架空分析,本应细腻丰富的情感变得单一枯燥,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于是,学生的想象力退化,趣味爱好低俗,语文素养下降。

记得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一类型的文章我们该怎么掌握?”我一时愣了,告诉他哪一类文章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吗?但我真的不想这样说。而倘若我说,无论什么文章只要领略其独特的东西即可,那他一定不会满意。因为我知道他想获得一些能把考题答得很好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老师们认为聪明的学生、好学生们往往会寻找规律,其目的是能得高分。不错,他们的策略的确高明,可有几篇课文是他们真正学到手的呢?试想,当老师把所谓“类型文章”的规律交给他们,他们就会如鱼得水般地酣畅,而这样的读者却不会真正领略到文章的内核,可以说他们永远是透过望远镜去看风景。这样的风景怎么会比用眼睛捕捉到的真切、生动?而作为学生,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是否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这真是值得商榷的啊!

面對这一切,我们痛心疾首,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甚至剥夺了语文课文的“美”,使它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鸡零狗碎的分析、繁琐无谓的练习、虚假矫情的写作。

我们上下求索,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回归。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语文教学有义务也有能力使学生获得这种力量,语文课应该而且必须是美的。

首先语文学习应该感悟想象:品味美。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和想象,使自己的情感意识融入课文所创造的境界,并与之产生和谐统一的共鸣,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学习过程自然也会轻松愉快得多。

美,不仅仅在大自然中可以寻觅捕捉,社会生活乃至人们的思想中也随处可见。体味崇高的精神美,无疑会让学生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语文,让学生在自觉自主的状态下享受美。

其次语文学习应该比较辨析:鉴赏美。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的确,对美的鉴赏也是如此。在对美有了初步的感悟以后,我们可以进入审美的高一级阶段,即通过比较辨析,鉴赏“美”的不同类型、风格和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的不同特点、风格进行理解辨析,会使我们的审美行为更富理性,更具目的性,从而达到感情与理智、直觉与自觉相统一的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再有语文学习应该融会贯通:创造美学习的全部在于运用,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创造美的活动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课文,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活动。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适宜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有表情朗读,它既是一种美的欣赏,又是一种美的创造;还有演讲、表演等形式也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美的能力。学生进行的书法练习,也是一种典型的创造美的活动。非凡是作文教学,学生在内在情感的驱动下,对以往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想象、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炼修改等,将自己的感情融于习作中,来创造出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境界。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创造美”放在更高的层次来关照。因为教育不仅仅着眼于现在,更要放眼于未来。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以一种“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美”的心灵来拥抱人生,以“美”的激情来面对世界,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或许也是整个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单一地教授课文知识点的过程变成感受文章意境、领悟文章内涵、积累文章精华的立体的交流,在不丢失文章内核的情况下融合知识点的教授;想办法让学生有独自面对课文的空间,不要让学生把课文当作考试的工具,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文章的闪光点。我想,这样也许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快乐交流,有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语文,热爱文学。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泊特·里德在《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的确,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带领学生感悟美,要引导学生领略美,要鼓励学生创造美。我们期待,让语文变得更美,让学生变得更美,让世界变得更美,

语文不只是课文,它也有多姿的生命,有瑰丽的光彩,培养语文教学艺术,千万不要让语文失掉灵魂。

参考文献:

[1]左克友.语文课:用“美”拨动学生的心弦[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7(1):13-15..

[2]王国清,王安治.语文课呼唤美的回归[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107-108.

猜你喜欢
语文课美的课文
语文课文
打破平衡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美的校 美的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