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蹈打造阶梯 提升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教育水平

2019-09-10 07:22陈秀春
教育界·A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小学阶段情感教育

陈秀春

【摘要】目前,情感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小学阶段的情感教育关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初步建立,对人生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笔者从我国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情感特点入手,提出以舞蹈课堂为载体,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的创新教育方式。

【关键词】小学阶段;情感教育;创新方法

一、抓住小学生情感的特点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情感教育工作的起点就是深谙学生的情感特征。

情感的直接性特点在低中年级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即他们对周围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情感感受非常直接,同样在表达情感时也显得非常直白。

对情感的依附性特点是由小学阶段学生心理情感处于启蒙、成长的发展过程决定的。由于缺乏自主判断处理情感的能力,学生会依附于一个榜样,模仿学习依附对象对于情感的处理方式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依附的目标会从家长转移到教师,再到由同龄人组成的小集体,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情感的独立性。

二、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不仅是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的策略或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就其本质而言,情感教育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1.提高认识水平,正确认知自我

情绪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对于还处在情感启蒙和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向,提高认知水平是教育的基础。

(1)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知。学生对于情感直接来源的现实生活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对生活中事物的情感。所以,建立小学生正确认知现实生活的方式和态度,是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标。

(2)正确地认知自我。人是认识活动和情感的主体,对自己的认识是情感产生的起点。学生如果对自己的认识过高,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当遇到挫折与失败时,挫败感就会被放大,进而丧失自信;而对自己认识过低,又会使学生缺乏自信,不利于学生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能力。综上所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是小学阶段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课题。

2.跳出书本教条,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体验是情感教育最好的方式。对于情感素材的体验与深度挖掘,可以让学生对各种情感的产生、表现和对自我控制都得到体验与练习,而对于素材中复杂情感的挖掘,也会使学生对于情感的察觉与发现能力得以不断成熟和完善。

生活就是最丰富的情感素材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的观察,体会各种情感的产生过程、表现特征等,并且在与身边人的交流互动中,尝试如何用分享、安慰等方法与他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学会分享情感、控制情感。

创设教育情景。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受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约束,学生很难得到指导与总结教育。所以,教师仍然有必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各种教育情景来引导学生。小学生情感的依附性要求教师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为学生树立模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从实际的小问题创造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舞蹈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

1.国内外小学舞蹈教育的现状

在美国,舞蹈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受重视,不仅师资力量雄厚,而且有不菲的教育投入。美国为幼儿园至五年级舞蹈课程设计了专门详尽的教学模型框架,并且模型中还包括了考核要点及师生评价系统,从而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而我国对于小学阶段的舞蹈教育投入并不够,具体表现为师资力量不够、舞蹈素材缺乏以及评价考核系统的不完善等。

2.舞蹈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的帮助

(1)舞蹈教育在小学生情感教育中的作用。舞蹈课程能够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在坚持基本功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坚持的上限,逐渐形成在困难面前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品质。

舞蹈是一种外放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克服人的自卑心理。在同学与教师面前表现自己,就需要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直面同学与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对于学生完善自我认知具有推动作用。

舞蹈课程能够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舞蹈往往需要多人共同配合,在不断沟通调整磨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和团队的整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舞蹈在身体素质与审美方面的作用。舞蹈是全身运动项目,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系统全面地发展,在内脏器官、血液系统等全身器官系统成长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对少年儿童体能的成长发育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舞蹈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其本身具有一种优美性和技术性。舞蹈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舞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价值的传递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想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建立高雅的审美,舞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如何利用舞蹈達到情感培养教育的目的

1.深刻理解舞蹈的感情内涵

教师作为教授者和引导者,首先要理解与掌握舞蹈要表达的感情内涵、表达方式等内容,才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与讲解。这与我们以往上课教授课程的模式一样,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体验舞蹈中的情感表达。

2.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对于学生,教师既不能对差异视而不见,也不能仅仅就表现的优劣简单划分。舞蹈不仅需要身体素质的硬性条件,也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精神品质的软实力。对于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精神上的差异,教师都需要细致划分,制定不同的备教方案并耐心教导。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要区别教授,但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一定坚决做到一视同仁。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影响十分重大。由于前文所述小学儿童直接、依附的情感特点,教师对学生的理性区分和教育,会对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这能够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使其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逐步建立自己的认识起点。

3.练习与欣赏并重,帮助学生情感的综合发展

在舞蹈课堂上,教师不能简单地将授课目的局限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上,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与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不仅如此,在评价体系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评价教育成果,更应该加入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而评价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基础就是对舞蹈动作及情感内涵有一定的认知。在评价过程中应逐渐锻炼学生进行理性评价,减少个人感情的倾斜,这对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极其有意义的锻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面对大家的评价时,做到认真听取、不骄不馁,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在舞蹈内核认知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对于舞蹈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理性认知、情感控制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如何推进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研创新。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情感教育,逐步建立起合理完整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为其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卢家楣.对情感教学心理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V31(01):78-84.

朱小蔓.道德情感简论[J].道德与文明,1991(01):31-32.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小学阶段情感教育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