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有吉林特色的振兴新路

2019-09-10 07:22李冬丽沙庆刚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吉林发展

李冬丽 沙庆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那么,我们如何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走出振兴发展新路战略思想,又该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振兴发展新路呢?

近年来,吉林省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努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在聚焦振兴中奋力拼搏,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经受住了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考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是,吉林省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如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发展质量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城乡统筹发展还存在明显短板,缩小与发达省份差距的任务十分艰巨;全面深化改革产生的红利还没有充分释放,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端尚未根本破除,建立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的营商环境仍需下更大功夫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群众的富裕程度、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蹄疾步稳,走出一条有吉林特色的振兴新路呢?

解放思想是动力。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首要在思想观念,关键看精神状态。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党员干部要带头破除传统观念、习惯做法、路径依赖,为干部群众做出表率。要把解放思想的根本点放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深入思考、完善思路、改进工作,坚决破除不适应的地方,在统一思想中推动思想的再解放、大解放。要把解放思想的着力点放到重点难点工作上,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事业发展的思想禁锢,以新视角、新举措开辟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新境界。要把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放在提振发展信心和唤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来,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作风的大转变,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转型升级是主攻方向。目前,我省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处在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活力蓄积的重要关口,处在优势加速释放、动能加速转换、活力持续增强的重要关口。我们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转型升级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更加注重发挥吉林特色优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奏响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创新发展是战略。把创新作为经济加速增长的“发动机”和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一起抓,促进经济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型,推动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基础作用,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协同联动攻关,推动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在省内优先转化。要发挥创新的集聚效应。打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推动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要积极培育新产业。根据我省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卫星及通用航空、精密仪器与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石墨烯、硅藻土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形成独有的比较优势,培育更多的“吉林名牌”“百年老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吉林工业基础良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我们稳增长调结构和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生态保护是关键。生态环境关系全省人民福祉,关乎吉林长远发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吉林美好家园。要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清洁空气行动,着力解决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城市扬尘、秸秆焚烧等突出问题,积极有效应对雾霾天气,确保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全面实施清洁水体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松花江、图们江、东辽河等重点流域重要支流的水环境整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人民喝上干净水。全面实施清洁土壤行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有效防控土壤环境风险,确保农产品安全。要强化生态修复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着力实施长白山林区生态修复、黑土地保护治理、河湖连通和退化草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促进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协调共生。要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绿色品牌,打造绿色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循环生产体系建设,提高“三废”利用率。要完善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切实用制度守护好青山绿水。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依法惩处破坏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参与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指标考评办法,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深化改革是保证。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稳妥處置“僵尸企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落实国家和我省消化转化政策,下大力气解决粮食库存和商品住房库存。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企业债务杠杆约束,多渠道降低金融风险。加大减税、降费、降成本等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大力推进便民服务改革,全面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行政效率和质量,认真整治损害群众利益和市场公平的失信行为,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吉林”品牌。要立足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央企改革与地方企业改革相结合,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相结合,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积极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分类施策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资金政策、要素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题,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资本、人才等集聚效应充分显现,营造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

猜你喜欢
吉林发展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漫画5幅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吉林冬季之旅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