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林省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2019-09-10 07:22肖英奎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文化

肖英奎

目前,国家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明了路线图是“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这对我们吉林省抢抓新时代新机遇、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事业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一要着力推进理念融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理念观念融合放在首要位置,从思想深处、从根子上打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深融合、真融合。一是要树立以文促旅的理念。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创意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思想道德观念的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文化创意的引入,能够提升旅游品位、丰富旅游业态、增强产品吸引力,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通过公共文化机构、对外文化交流等平台的使用,能够促进旅游推广、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二是要树立以旅彰文的理念。旅游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我们要提升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以旅游为切入点,丰富演出、展览、创作、辅导等基本职能内涵,创造以旅彰文新形式。发挥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优势,能够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方式、供给渠道、供给类型,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繁荣。发挥旅游公众参与多、传播范围广等优势,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受众群体和覆盖面,对内更好传播习近平文艺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干部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旅游部门,寻找创作源头,观察发展新趋势,潜心出成果。三是要树立和合共生的理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才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新的增长点,才能开创文化事业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持续涌现的新局面,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要着力推进公共文化和旅游产业职能融合。一是要编制好落实好“三定”规定。规定人岗相应,量化工作量,奖勤罚懒,尽快形成措施。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始编制,要以此为契机,提前准备、及早谋划,发挥调查研究部门的主导作用,夯实智力支持与理论支撑的基础。三是要恢复传统的资政服务功能,充分借助省群众文化学会团体力量,人才创作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使文化和旅游领域出台某些政策、法规、规划、标准,有充分的民意基础,接地气,确保相互兼容、扎实有效,不空转、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三要着力推进产业融合。要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增长点。几年来,我们数字化建设和旅游部门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继续探索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部门产业融合过程中,实施各种融合是必然的。一是促进业态融合。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事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全域旅游发展,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文化主题酒店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二是促进产品融合。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建立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出更多研学、寻根、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三是持续释放大众文化和旅游需求。建立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长效机制,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消费反馈处理体系。

四要着力推进市场融合。统一有序、供给有效、富有活力的市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促进市场主体融合。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支持文化和旅游跨行业做优做强,推动形成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

五要着力推进服务融合。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广大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各自占位,协同发力,发挥好综合效益,是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是要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探索建设、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区的公共厕所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二是统筹公共文化机构功能设置。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利用公共文化机构平台,提升文明旅游宣传力度。三是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各地举办文化和旅游节,实践证明是一个好形式。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统筹实施一批具有公益文化性质和旅游服务性质的惠民项目。

目前,吉林省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好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性问题。从文化事业发展上看,吉林省还处于融合初期,因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文化馆为例,问题表现为:思维观念陈旧,手段单一,服务或产品低水平,同质化,供需不当;基层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闲置,资源浪费;免费开放经费严重不足,地方配套跟不上;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与当地县市文化旅游行政部门疏于沟通,治理难度较大。从全省旅游产业看,问题表现为:产品供给不足,运行效能不高;黄金周期间,出车难、停车难、如厕难的状况时有发生。这是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所面临的制约性的短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文以载道”公益效能的发挥;已经束缚“旅以致远”产业效率的提升。所以,我们要在文旅融合方面,尽快对症施方,补齐短板,寻找新的突破口。

要在各种互补上找突破口。全省有11个市(州)馆,70多个县(区市)级文化(少数民族)馆,620多个乡镇文化站。大力推进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与旅游部门建立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既可增加文化馆、站经济收入,又能提升旅游产业的人气。在文体设施互补上找突破口。许多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文体设施设备闲置浪费,有些旅游产业文体设施设备基本缺项,两者融合发展,能实现互补共建,资源互通,提高文体设施设备使用率。在人员互补上找突破口。文化馆、站办文艺团队应邀到旅游产业、民宿、农家乐演出,以吸引游客旅游,实现“文以载道,旅以致远”新实践。与此同时,旅游产业人员应到文化馆、站学习文艺知识,讲好当地故事传说,表演非遗技艺,以提升景点人文内涵。(作者单位:吉林省文化館)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文化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