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心田幸福成长

2019-09-10 07:22张迎东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态圈心理健康教育

编者按:南京市伯乐中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教育目标:帮助伯乐学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调整好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健全健康人格,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善于与师生交往;对少数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辅导。同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设,强化环境和文化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努力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营造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

【摘 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南京市伯乐中学注重德心共育,创新思路,营造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努力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圈”,力求让幸福润泽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心理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8-0020-03

【作者簡介】张迎东,南京市伯乐中学(南京,210038)校长,高级教师。

一、根基铺垫——让心理生态系统“土壤肥沃”

(一)强化心育中心管理

南京市伯乐中学树立全员心育理念,通过顶层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九大特色项目建设序列。学校主动构建一把手心育工程,实施网格化管理,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心育主任为副组长,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团队。通过分层培训、资源共享、家校合作等机制,打造了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第一梯队、志愿者为第二梯队、班主任为第三梯队、全体教师共参与、职能部门为支持的队伍结构。

学校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完善常态工作机制,点线面结合,形成心育中心牵头,各部门、各年级相互配合,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携手共进的心育新格局。

(二)加强心育中心建设

心育中心是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心理困惑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学校努力建设安全、柔和、温馨的心理咨询环境,陆续建立了心理接待室、个体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心理阅览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等,为青春期的学生提供咨询学习与放松休息的场所。

与此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心育中心的软件建设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施;开展心理监测评估分析,及时把握师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软环境。学校心育中心在“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成功升级为“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畅通心育运行轨道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精神,学校心育中心逐步建立了值班制度、危机干预制度、心理咨询预约和转介制度、心理咨询工作规范、来访者须知等组织实施制度;丰富完善了包含心理健康教育课、讲座和咨询辅导等活动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渗透心理知识,努力做到人人、时时、处处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围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心理技术的运用、心理师资建设等主题展开研讨,从不同视角论证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的具体策略。

学校完善“校园危机干预”的程序、预案和工作网络,覆盖每个班级、每个家庭,完善评估、干预、转介的绿色通道,并有效实施校园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控制危机事件对师生的影响,确保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行。

二、机制建设——让心理生态系统“风调雨顺”

(一)主动开展心育宣传

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向学生和家长重点介绍心育中心,公布开放时间、咨询内容等,在每个班级、办公室同步张贴“心语室”“栖霞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和“陶老师工作站”的宣传彩页;每月定期出版《心语报》;及时更新学生心理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跟踪记录,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黑板报、专家讲座、“伯乐新父母学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育主题活动。

(二)积极策划心育工作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学校率先在全区开设规范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列入课表,严格执行。契合入学季、青春期、心理健康月、中考冲刺等节点,心育中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组建心理社团——“触动我心”,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心理调控技巧。

三、特色打造——让心理生态系统“互生共长”

(一)构建“心理文化”

学校是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独特的“智贤文化”一直熏陶着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因此,打造“五味”校园,强化心理软环境的建设,构建和谐的心理文化,建构良好的心育“生态圈”尤为重要。

1.坚持一项主题:“525我爱我”。

每年5月25日,“心理健康节”如约而至,学校围绕“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的主题开展多样活动: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心育主题板报、手抄报、征文、漫画展,还有心灵与文学相融合的冥想、心理与体育相契合的团辅、心理与美术相结合的自我探索等。旨在通过有仪式感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伯乐师生关注心理健康、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2.坚守一种理念:“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

如果说学校是师生的大家庭,那么班级就是学生们的小家,独特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学校创设“班级名片”,设置班级“心理气象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奋进的和谐氛围,希望在这样的“小家庭”中,每个学生都心情舒畅,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打造“伯乐在线”

学校于2014年3月成立的“伯乐在线——心理驿站”是南京市优秀教师志愿者项目。心理驿站由12名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志愿者组成。几年来,志愿者们遵循尊重、接纳、真诚、保密的原则,用尊重的态度接纳每个学生的故事,用真诚的心守护每个学生的秘密。同时,立足实效性、突出公益性、增强普及性,积极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坚持“走动教学”

心育中心的教师们不定期地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群体,走进“骐骥联盟”(伯乐中学职初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进行沟通交流、互动游戏、专题指导,鼓励教师们抛弃以往的“问题”视角,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发现自己的资源和优势。

心育中心的教师们还常常应邀走出校门,以“我心牵你手”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走访宣传活动,广受赞誉。

(四)助推“德心共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教育素养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品质,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为了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与孩子共同成长。2015年9月,学校“德心共育”品牌项目——“伯乐新父母学堂”成立,通过集中培训、个别辅导、亲子学堂、微信推送等多种途径加强家校合作,以期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伯乐学子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全面健康发展。

以“爱”为名,多措并举,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圈”,让快乐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这是伯乐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愿一路同行,用微笑传递教育的幸福。

猜你喜欢
生态圈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重庆为高校量身定做创新生态圈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植树造林也破坏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