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家庭特别的爱

2019-09-10 03:21盛富轩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亲生残疾盲人

盛富轩

籍雅琴家住四平市铁东区药厂家属楼,她与丈夫尹世钟50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她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在四平市盲人心中,籍雅琴的“小家”就是残疾人温暖的“大家”,她用多年的爱心与奉献将本应需要人照顾的家庭变成了一个容纳过数万人次的爱心家园。

籍雅琴和丈夫尹世钟结婚时住的是下井房,冬透风、夏漏雨,单位多次给她采买原材料维修住房,但都被籍雅琴转送给了其他危房残疾住户。当领导决定为她解决新房问题时,他们夫妻俩提出“要等周围盲人住房难题都能解决时,再解决我们家住房”的要求。

1986年,在籍雅琴夫妇的四处奔波和反复呼吁协调下,四平市建立了盲人住宅区,他们又拿出家中全部积蓄,通过内发动外求援,为区内安装了下水道、铺设了硬面路,结束了居民们15年无下水和20年行路难的历史。籍雅琴通过政府把盲人们称为“雅琴巷”的盲人区更名为“光明巷”。

籍雅琴夫妇将亲生儿子从小就送到外地亲属家寄养,却为50多个弃婴、孤儿和贫困孩子做代理父母,长期抚养着弃婴擎擎、来来等。 1996年的一天,一个脐带还没断掉的女婴被扔在了籍雅琴家门前,这个女孩变成了籍雅琴夫妻抚养的孩子中最小且一直在她身边的一位,取名为“来来”。

生下来就被遗弃,是她的不幸;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是她的幸运。收养来来时,籍雅琴夫妇已人过中年,加上两个人都身有残疾,要把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从小培养到大,那是怎样的艰难!只有一只手的尹世钟为了给来来换块尿布弄得满身粪便,他的左手是来来童年的记憶,那只手将她抱大,喂她吃饭,为她洗衣,操持家务。

来来从小体弱,一次生病高烧,籍雅琴急得没顾上穿鞋子,光脚跑到了医院,加上视力微弱,着急挂号的籍雅琴一头撞在医院的门框上,来来打上了点滴,籍雅琴的头也缠上了纱布。籍雅琴发现孩子喜欢跳舞,便风雨不误地送来来去少年宫学习,曾经不慎撞上电线杆,还险些被汽车撞倒过,小小的来来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然而,就在来来高中毕业打算报考本地的学校,好就近照顾已经年迈的父母时,籍雅琴却将她送到了部队。籍雅琴说:“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需要人照顾而耽误孩子的理想和前途,来来从小就想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就在籍雅琴夫妇为这些不幸的孩子们奔波的时候,亲生儿子大超的不理解也随之而来。他不能理解,为何送走亲生的孩子,却来抚养别人的女儿,他甚至要求与父母做亲子鉴定。

面对儿子的质疑,籍雅琴夫妇只能将深深的内疚藏在心底。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超慢慢长大了,他看到了母亲身边需要帮助的残疾叔叔阿姨,看到父亲脚下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他理解并懂得了这个家庭对于那些无父无母、无儿无女的人的重要性和父母坚持的意义。如今,儿子大超博士已经毕业,在航空大学任教;来来也在省武警部队立下个人二等功,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6年末,籍雅琴的家庭被评选为全国文明家庭,在选择家庭成员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时,面对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大超主动说:“让来来去吧,她比我小,正是需要学习受教育的时候。”儿子的谦让令籍雅琴倍感欣慰,而来来也不负众望,当她身着军装被习近平主席接见时,全家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

籍雅琴几十年来始终与残疾朋友紧密相连,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她的家作为残疾人接待室30余年,累计接待来访者2万余人次。自1974年参加工作以来,籍雅琴连续45个春节没有在家里与亲人团聚,而是自备年货陪在困难盲残人身边,包饺子、搞联欢、送救济款、发扶困粮。多年来,她把各级组织给她的奖金、奖品大都转送给了困难群体。

籍雅琴的丈夫尹世钟退休后,主动义务承担起协助爱人籍雅琴的工作。40多年里,籍雅琴照顾着杨晓杰、李淑仁等70多位重残人,帮助困难群众处理80多起丧事,公婆、父母的丧事却一切从简。为贫困人群、灾区、公益事业等累计捐款十几万元,拒收礼金数十万元。她先后谢绝过几家公司以她个人的名义做广告,她拒绝过私企老板与她合作办企业分成的诱惑。退休后,籍雅琴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事业中,依旧长期一人承担多人工作量,她主动执意退回了单位发放给她的累计4万元劳务费。籍雅琴先后5次无偿献血,向红十字会递交了捐献全部器官和遗体的申请表,她身边的盲人朋友和家属也递交了申请。

一次,籍雅琴因疲劳过度入院抢救,远在省城的儿子回来探望,可一直有人问籍雅琴一个特别的问题:“这是你的亲儿子吗?”是的,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因为好多人都以为籍雅琴没有亲生儿女,殊不知是她将更多时间都用在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身上。

熟悉他们的邻居常说:“你们夫妻一个在外是劳模,一个在里做内助,琴瑟相和,做的好事是数都数不完。”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了由109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和志愿者共同书写的《好人籍雅琴》一书,书中叙述了在籍雅琴家中发生的许多感人故事。

一个特殊的家庭,一对双残夫妻,二人用爱心编织着美好的梦想,用行动打造道德的圣殿,让看似普普通通的小家,成为了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亲生残疾盲人
随声附和的盲人
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
盲人节
不是亲生的
盲人分衣服
亲生的就好
盲人水杯
绝对小孩
Cinderella灰姑娘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