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与实施“尊重”理念下的学校课程体系

2019-09-10 07:22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序列化尊重校本

辽宁省实验学校始建于1957年,60年来,实验人不忘初心,秉承“实验创新,整体育人”的办学思想,发挥九年一贯制优势,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全面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当下,我校把“尊重教育”作为自己的教育哲学,本着“价值引领—系统建构—实施推进—检验优化—拓展应用”的思路,构建并有效实施了尊重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系统性突破。

学校确立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流程、主要任务和各项任务的关注点,即“明确价值取向—确立课程目标—搭建课程结构—推进课程实施—反复优化完善—最终达成育人目标。”(见图1)

(一)确立了以“尊重”理念为统领的“12345目标体系”

我们明确了课程构建的价值取向,确立了以学校“尊重”理念为统领的“12345目标体系”。“1”是一个核心育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有所长,德能并举有个性”的学生;“2”是两大品行支柱——“爱与责任”(指心中有爱和负责担当。“爱”具体表现为对生命的珍爱,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的关注,对自然的热爱,对家国的情怀,对宇宙生命的人文关怀。“责任”具体表现为服务、担当、公益的意识,自理、自主、自律等负责任的行动);“3”是三大基本习惯——“运动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4”是四大基础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5”是五大“尊重”特质———乐观自信,懂得感恩,勇于担当,乐于探索,知行合一。(见图2)我们在此基础上把“两大品行支柱”“三大基本习惯”和“四大基础能力”细化为年段目标和关键指标,形成了文本方案。

(二)搭建“自主实现课程”的结构框架

我们以“潜能课程观”和课程目标为指引,搭建了融合并串联着健康、人文、科学、艺术、生活五大课程群的“自主实现课程”结构框架,具体包括“自达基础课程”“自主拓展课程”和“自我超越课程”三种课程类型。(见图3)

1. 自达基础课程

由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规定的课程组成,是基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性必修课程。其中“自达”之意取自《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为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强化对规律的尊重。课程实施中突出其基础性、融合性和学段的衔接性,指向培养目标的“全面发展”和“德能并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2. 自主拓展课程

由学校自主开设的各类拓展课程组成,是基于儿童兴趣发展的多元化校本选修课程,强化对学生个性选择的尊重。课程设计中突出其拓展性和选择性,旨在促进学生发展“有所长”和“有个性”,是满足学生潜能发展需要和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必要支撑。

3. 自我超越课程

由学校自主开设的特色课程组成,是基于儿童智慧生长的特色化校本必修课程,强化对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尊重。课程设计中突出其综合性、开放性和序列化,旨在推动知识的综合应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自我超越。

经过实践,学校总结出推进课程实施的5个有效策略。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落实

1. 优化整合

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和校本课程的优化整合、学科内资源优化整合和跨学科课程的整合;发展一贯优势,解决有效衔接问题,拓宽学习边界。

2. 注重实践

具体体现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

3. 课时灵活

依据学科特点,尊重学习规律,灵活进行课时安排。采用常规课时(40分钟/35分钟)、长课时(课程连排)、短课时(书法25分钟/天、经典诵读10分钟/天、超微课时3分钟/节)。

4. 课型多样

开设基础课+专项课(低中年段体育,按性别分项走班,“女形男武”“女健男篮”)、基础课+选项课(高年段英语——口语、语法、阅读,体育——篮球、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跆拳道)、基础课+班特课、基础课+网络微课、基础课+大课(综合实践课、健康教育课)。

(二)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实施

1. 课程的选择性

基于本校学生发展实际,使拓展课程的开设既体现“博”——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兴趣发展需求,又突出“约”——聚焦主体的核心素养发展;既尊重实际——分年段开设,又尊重发展——分层级开设;而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对其发展更有价值的课程。

2. 課程的序列化

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的育人优势。我们构建了序列化特点鲜明的校本课程,如序列化的阅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仪式课程、主题教育课程。

3. 成长的自主性

在拓展课程中给学生创设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组织中互学、互促、共生,实现自我超越。如年级社团课程、体育俱乐部课程、少年文学苑课程、少年科学院课程、实验儿童城自主管理课程等。

4. 发展的社会化

我们把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程,建立起学校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关联,如公民课程,让学生经历序列化的种植体验、军营体验、生存体验、职业体验、科学调查体验、社会微公益体验,以课程为桥梁把公民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深植于心中,培养社会性,使他们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情境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5. 课程的综合化

我们通过综合性项目学习课程(STEM+课程)及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6. 课程的多元性

我们根据学生的多元发展的需求,打破学校内部课程资源的局限,借力而为,给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课程学习,如家长课程、校友课程、名家进校园课程等。

(三)课堂教学的学本化实施

我们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共同创建“学本·尊重”的文化课堂。首先,明晰了“学本·尊重”文化课堂的样态,即学生本位、学科本质、学堂本真。其次,创建了灵动的“学本·尊重”文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启、学、议、练、检”每个板块功能明确。再次,突破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瓶颈。

(四)课程评价的综合化实施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改进,过程比结果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我们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实行“内容多维、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分类课程评价。同时,结合成长手册、成长贺卡和学校特色奖项等综合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尊重人的发展规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五)组织结构的创新

学校创新组织结构机制,倡导让学术走向前台,设立学术委员会,指导德育与学生发展研究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部、科研与教师发展部,负责学校集团内相关领域的顶层设计。在学校集团范围内按专业领域设置教育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学科或德育学术型组织单位,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文理综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低中高年段德育研究室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室。

学科和德育研究室对学科教育和德育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学校(集团)一至九年级的学科教育和学生发展,实施一体化的学术管理、研究和研修,凸显教育功能和特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各教育研究室与学校教研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了创新化的学术管理机制,共同保障課程体系在实践中得以科学有效的实施。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序列化尊重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初中生写作序列化实践与思考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对“失序”的习作教学之思考和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