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新品种万鲜甜159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2019-09-10 07:22欧阳振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甜玉米栽培技术

欧阳振华

摘 要:万鲜甜159是万农高科集团有限公司于2013年以WT015为母本、WT05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品种,于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65号)。该品种株高、穗位适中,株型半紧凑,抗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宜在南方(东南区)做春、秋季栽培。介绍万鲜甜159的父母本选育过程,以及万鲜甜159参加2016-2017年国家南方(东南区)鲜食玉米区域试验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情况,并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甜玉米;万鲜甜159;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19)09-010

Abstract: Wanxiantian 159 was a variety of sweet corn bred by Wannong Hightech Group Co., Ltd. in 2013 with WT015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WT059 as the male parent, and it passed the national certification in 2018 (the certification number was Guoshenyu 20180365). The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of this variety were moderate, the plant type was semicompact, the resistance was strong, the adaptability was wide, and it had a good market application prospect, which was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in spring and autumn in the south (southeast) of China. Th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process of the parents of Wanxiantian 159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yield,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Wanxiantian 159 participating in fresh corn regional trial in South (Southeast) China from 2016 to 2017 were also introduced. Then, its mai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Sweet corn; Wanxiantian 159; Cultivation technique

玉米,俗称苞米、棒子,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食用方法多样且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2]。按其特点可分为鲜食甜玉米、鲜食糯玉米、爆裂玉米、大田玉米、高油玉米等。甜玉米是由于控制玉米籽粒糖分转化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使得玉米籽粒的淀粉合成路径受阻,导致蔗糖和还原糖等成分在玉米未成熟籽粒胚乳中大量积累的一类特用的玉米[3],是一种集果、蔬、饲、粮于一体的经济作物[4]。玉米最初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超甜玉米作为一种果蔬兼用的新型经济作物,具有甜度高、口感好、富含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在发达地区常作为天然的保健食物。鲜食甜玉米具有丰富的维生素 B1、B2、Vc和糖类,营养丰富、价值高,鲜食口感脆嫩香甜,味浓厚,适口性好,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副食佳肴,近年来需求量稳步上升。采收果穗后的植株青枝绿叶,鲜活多汁,粗蛋白、粗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含量相当丰富,是优质的青饲料和青贮饲料。发展甜玉米产业,是我国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的理想选择之一,对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5-6]。我国甜玉米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60年代时开始兴起,20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甜玉米主要栽培区,近年来泰系甜玉米品种在我国深受农户喜爱,但基本上都存在未审先推的现象,遇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损失,因此推广审定的泰系甜玉米品种尤为重要。万鲜甜159是万农高科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以自选甜玉米自交系WT015为母本,WT05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品种,2017-2018年参加国家南方(东南区)区域试验、抗病鉴定、品质分析,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品质优,适宜在南方(东南区)做春、秋季栽培。万鲜甜159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抗病、口感好、适应性广泛的显著特点,同时具备穗形美观、果穗均匀、苞叶适中等优点,是鲜食上市以及进行速冻、真空、籽粒加工的理想品种[6-7]。本文介绍万鲜甜159的品种选育过程以及参加2016-2017年国家南方(东南区)鲜食玉米区域试验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情况,并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万鲜甜159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W015

母本WT015是于2011年春利用杂交种佛甜2号×仲鲜甜3号形成的双交种群体广综1号中优良单株,经连续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稳定超甜自交系;该自交系植株半紧凑,品质优,籽粒较深,株高和穗位高适中,抗倒性和抗病性均较强。

1.2 父本WT059

父本WT059是2011年春从引进泰国的杂交种sm2288中选优良单株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稳定超甜系,该系植株半紧凑,品质优,籽粒较深,株高和穗位略高,抗倒性与抗病性较强。

1.3 万鲜甜159选育过程

2013年在万农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基地闽侯白沙镇进行自交系组配选育工作,以WT015为母本、WT059为父本进行正反交试验,品种表现较为突出。2014-2015年在广西、广东、浙江进行品种适应性鉴定,表现优异。2016年以WN159为代号参加福建省品种区试苗头组合鉴定,2016年秋季推荐进入联合体审定,并命名为万鲜甜159。2016-2017年通过两年区域试验,该品种株高、穗位适中,株型半紧凑,抗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宜在南方(东南区)做春、秋季栽培。于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65号)。父母本系谱及选育过程见图1。

2 万鲜甜159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从表1可知,万鲜甜159参加2016-2017年国家南方(东南区)鲜食玉米区域试验,出苗至采收平均73.4 d,比粤甜16号(CK)晚熟2.5 d。

2.2 植株性状

从表1可知,万鲜甜159参加2016-2017年国家南方(东南区)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株高231.2 cm,穗位高86.9 cm,倒伏率2.1%,倒折率0.2%。

2.3 产量

从表2可知,万鲜甜159在2016-2017年国家南方(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中,产量表现均比粤甜16号(CK)增产。万鲜甜159参加2016年国家南方(东南区)玉米区域试验每667 m2鲜穗产量为854.50 kg,比粤甜16号(CK)增产10.4%;万鲜甜159参加2017年国家南方(东南区)玉米区域试验每667 m2鲜穗产量为902.50 kg,比粤甜16号(CK)增产25.7%;两年平均每667 m2鲜穗产量为878.5 kg,比粤甜16号(CK)增产17.5%。

2.4 果穗性状

从表2可知,万鲜甜159参加2016-2017年国家南方(东南区)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穗长20.1 cm,穗粗5.1 cm,秃尖2.0 cm,粒色黄色,白轴,鲜百粒重34.3 g,鲜出籽率66.1%。

2.5 抗病性

经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及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万鲜甜159感小斑病、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抗瘤黑粉病、高抗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感南方锈病、中抗纹枯病(表3)。

2.6 品质评价

组织专家进行品尝鉴定,万鲜甜159品质品尝专家综合评分为87.6分,比粤甜16号(CK)高2.6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结果:万鲜甜159水溶性总糖含量17.5%,还原糖含量8.1%,皮渣率13.7%(表4)。

3 栽培技术

3.1 地块选择

宜选择肥力中等的地块种植,提前做好田间杂草、残茬处理,施足腐熟有机肥,结合深耕、耙平、整匀,使土壤达到平整疏松的播种条件,以待播种。

3.2 适时播种

春季播种时间是以当地5 cm土层温度稳定在12℃时即可进行播种,秋季播种时间是根据品种熟性倒推,散粉期避开32℃以上的高温,并在下霜之前能灌浆完成即可。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地区播种时间:春播4月10日至5月10日,秋播7月1日至7月25日;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播种时间:春播3月20日至4月20日,秋播7月10日至8月10日;广东、广西播种时间:春播2月15日至3月15日,秋播7月30日至8月30日;海南地区播种时间:春播2月10日至3月10日,秋播8月20日至9月15日。具体播种时间可参照当地种植习惯及气温条件选择适播期。

3.3 合理密植

万鲜甜159可采用育苗移栽或者直播方式进行种植,每667 m2用种量0.4~0.5 kg,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35 cm,每667 m2种植密度控制在3000~3200株。

3.4 田间管理

鲜食甜玉米栽培要想提高产量与品质必须加强肥水管理。每667 m2需施纯N 15.0 kg、P2O5 4.0~5.0 kg、KlO 7.5~10.0 kg,尤其要注意基肥、追肥的比例。一般春播玉米氮肥分配比例:基苗肥40%,穗肥60%;夏播玉米氮肥分配比例:基苗肥40%~50%,穗肥50%~60%。追肥时间应根据甜玉米需肥规律分2次进行,第1次在5~6片叶时追施,每667 m2用8~10 kg尿素作苗肥;第2次在10~11片叶时(拔节后、大喇叭口以前)进行,每667 m2用15~20 kg尿素作穗肥[9]。

3.5 病虫害防治

由于甜玉米苗势较弱,应及时清除杂草,并结合中耕及时培土。苗期地老虎为害可用敌百虫防治,玉米螟为害可用阿维菌素1500倍液防治;喇叭口期玉米螟为害可用辛硫磷、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触杀型和丁硫克百威、氧乐果、杀虫双、杀螟丹等内吸型颗粒剂灌心,每667 m2施2~3 kg,吐丝后1周内防治1次,以防玉米螟从花丝侵入果穗。

3.6 适时采收

甜玉米采收时间较为严格,一般在吐丝授粉后18~22 d采收为宜,此时花丝已转化为黑褐色,籽粒表皮充分转黄,且采收后应尽快上市销售。

参考文献:

[1]胡建广,王子明,李余良,等.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J].玉米科学,2004,12(1):12-15.

[2]许林英,诸亚铭,张琳玲,等.浙江省慈溪市鲜食玉米新品种筛选比较试驗[J].长江蔬菜,2019(4):54-56.

[3]冯国良,刘福虎.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2):1322-1325.

[4]郝小燕,宋俊贤,杭杰,等.2017年常州市新北区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8(5):66-67.

[5]魏俊杰.甜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2015(6):84.

[6]王晓东.我国甜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0):146-148.

[7]颜廷献,饶月亮,乐美旺,等.甜玉米品种赣科甜3号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5(8):85-86.

[8]卢保红,杜如珊,张广峰,等.国审玉米品种晋超甜1号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种业,2016(7):63-64.

[9]潘玖琴,胡俏强,戴惠学.超甜玉米新品种“晶甜1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蔬菜,2019(4):71-73.

(责任编辑:林玲娜)

猜你喜欢
甜玉米栽培技术
甜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