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2019-09-10 07:22史守林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银山绿水青山文明

史守林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论断,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这一重要思想从大历史、大文明的宏大视野,深刻阐释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境界,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认识的新飞跃,为建设富强美丽的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勾画了宏伟蓝图。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纲要》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中华民族如何永续发展?中华文明能否再铸辉煌?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在守护、传承和创新老祖宗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基因,在深刻解答“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历史思考、人文思考和现实思考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破解生态问题的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纲要》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绿色发展正在绘就一幅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熠熠生辉的“美丽中国”新图景。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叠加的历史转折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生态环境里面有很大的政治,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算大账、算长远账,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这一重要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仅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光芒。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方法。坚持战略思维,谋划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个一”,体现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全局把握,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梁八柱”。坚持辩证思维,处理好关系。《纲要》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深刻指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坚持历史思维,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富有特色的实践探索把宏伟蓝图转化成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美丽中国”现实景象。坚持系统思维,破解生态问题。《纲要》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坚持底线思维守护好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切实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坚持用科学思想方法指引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探索,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学以致用,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制定政策、谋划工作,不断增强预见性、科学性、主动性、实效性。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绿色发展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和支持。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出中国特色、全球眼光、世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反之就会成为别有用心的势力攻击我们的借口。”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招,顺应了世界绿色发展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纲要》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与世界各国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作者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银山绿水青山文明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致课堂教学设计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疯狂的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