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大工程”助力数字吉林建设

2019-09-10 07:22于化东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吉林吉林省科技

于化东

2018年是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起步之年,也是数字吉林建设的奠基之年。省委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机遇,着力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为发展数字经济、转换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助推数字吉林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实施区域创新协同推进工程。将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融合,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为牵引,加快科技创新布局。扎实推进部省会商工作,积极推动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早日获批,先行先试创新政策,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新引擎。推进长吉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中新吉林食品区建设。全面开展“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工作。谋划推动省级高新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培育和升级。强化省、市、县科技管理部门抓科技创新的能力建设。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引导城市绿色生态创新发展,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

二是实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着力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强化超前布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储备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启动实施第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谋划设立省级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完善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鼓励地方和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高校“双一流”和“双特色”建设,鼓励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稳定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长期、高风险的原创性研究。

三是实施高新技术攀登工程。结合新形势,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谋划新建一批重大专项项目,启动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集成优势创新资源,瞄准“卡脖子”技术,按照“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的思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我省国防军工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军民融合项目。提高对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建立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和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启动学术沙龙活动。切实抓好《吉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三年行動方案》的落实工作。强化科技支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实施平台支撑强基工程。坚持统筹布局的原则,加快科技创新平台新体系建设。出台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筹建科技创新研究院。制定《吉林省科研院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确立改革试点1-2家。持续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湿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谋划建立跨区域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5-10个省重点实验室,同时推动省重点实验室精品化建设。新增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以上。继续推进跨国、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厅地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环南湖科技创新政策先导区建设。抓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建设新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五是实施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发挥院士高端资源作用,联合省委组织部共同推进院士工作站体系建设,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不断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施人才分类评价和绩效评价,鼓励省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职科研人员到企业离岗创业,加大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兼顾人才引进和培养,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外国人才。建立健全重点外国专家联系服务机制,为在吉工作的外国专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和核心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国(境)外培训支持力度。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引智“十百千”工程。落实表彰、奖励、慰问外国专家3项工作机制。制定外国专家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实施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六是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持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主导提出创新目标,自主选择创新项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高校、院所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打通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壁垒。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落实《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建立有效的企业逐级转型培育体系,着力挖掘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20年分别达到1000家、1500家和1500家。探索制定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走上市融资道路。

七是实施对外开放合作工程。扩大开放,加强合作,聚多方力量促吉林振兴。继续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之间的合作,不断将国家高端创新资源引入我省,形成新的创新动能。开展中科院院所进吉林活动,实现中科院的创造与吉林的制造对接。启动实施第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利用国家最优科技力量解决吉林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力争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立项,发挥工程院智囊作用,带动吉林省区域发展。巩固合作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1+N+X”战略合作框架,深入推进吉浙对口科技合作,推动我省与上海、江苏、广东、辽宁、黑龙江、重庆、四川等省份的科技创新合作。组织开展第二届吉林省浙江省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大会。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项目联合研发、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支持中俄科技园、中白科技园建设。组织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日韩产业发展论坛。

八是实施“双创”升级工程。激励创新创业,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进行布局,培育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新生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客深度融通。支持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努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强化星创天地建设,搭建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助力脱贫攻坚战。继续支持黄大年团队的科研工作。稳步推进科技金融工作,谋划建立吉林市科技金融分中心。举办吉林省科技活动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吉林赛区)等活动,鼓励多方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九是实施创新沃土供给工程。持续释放创新政策红利,打造科技创新政策洼地,引导创新方向,产生政策效应。启动《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案)》立法程序。继续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推动研发投入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激励政策方案,修订《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减少对项目单位和课题组各种名目的检查,给科研人员留出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抓好“三评”文件落实,深入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清理行动。筹建吉林省科学决策咨询委员会。

十是实施成果转化加速工程。扎实推进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抓好《吉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的功能,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会、科技项目路演、挂牌交易、难题招标,尝试开展科技成果拍卖活动。进一步扩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落实试点单位范围,加快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新经验,推进政策落实落地。推动吉大、中科院应化所、中科院光机所与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鼓励天使基金前期投入,鼓励风投机构成立科技企业直接融资。(作者系吉林省科技厅厅长)

猜你喜欢
吉林吉林省科技
奔跑的小浪花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科技助我来看云
反腐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吉林冬季之旅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