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摇篮的感恩奋进新篇章

2019-09-10 07:22艾杰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糍粑秀发井冈山

艾杰

世界上还没有哪座山,像井冈山一样,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道路的光辉起点,它是人民军队的铸魂熔炉,它是中国共产党建政的最早探索与尝试区域,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之处,它是中国革命一代领导精英的崛起圣地,它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2019年9月6日—8日,“感恩奋进·共和国摇篮谱新篇”全国党刊全媒体江西行联合采访团走进井冈山。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西革命老区的历史巨变。

雄伟苍茫的井冈山,气势磅礴。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也成为今天激励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纵横500里,有100多处革命旧址。在这里,长眠着4万8千名革命英烈,留下姓名的仅有15744人。9月6日,采访团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死难烈士敬献花圈,深情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采访团走进烈士纪念堂,聆听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瞻仰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不朽风范。在纪念堂前,记者采访了讲解员章婧。

章婧是个90后姑娘。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老区人民,总书记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之后,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堂,章婧为总书记做了讲解。

当记者问起总书记在参观时都说了些什么时,章婧告诉记者,总书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章婧说:“在讲解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及一些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如数家珍,如张宗逊、韩伟、曾志。当在吊唁大厅看到井冈山根据地革命烈士英名录及无名碑时,习近平总书记伫立凝望,神情肃穆。”

“我开始讲解的时候有些紧张,但总书记向我微笑了一下,我就不紧张了。他时常停下来与身边的同志交流。13分钟的参观流程他用了30分钟。”

“讲得不错。”习近平总书记听完讲解后的评价让章婧备受鼓舞。章婧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先辈和红色历史的敬重之情给我上了深刻的一堂课,让我明白历史有温度有灵魂,要将历史铭记于心,立足讲解岗位,传播和继承井冈山精神。”

章婧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现场还说,多来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在走出陵园的路上,总书记说,现在80、90后对这段历史都不太了解,要让他们多来感受红色基因。章婧听后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章婧说:“这次讲解经历令我永生难忘。”27岁的章婧2013年大学毕业后就担任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讲解员。2016年以后来陵园参观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人流中有了更多年轻的面孔。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越来越多的人正朝它赶来,向它致敬。而作为一名烈士陵园的讲解员,章婧和许许多多井冈山上的年轻人一样,正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站稳了红色精神的宣传岗,让红色基因传承不息。90年前,井冈山的伟大事业,由一群年轻人的热血铸就。而今天,更多的年轻人将井冈山精神永远传承。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面积1297.5平方公里,人口17.1万。过去的井冈山是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时,贫困发生率达21%。在井冈山深处、黄洋界脚下,坐落着一个叫“神山”的小村庄。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曾是井冈山一带典型的贫困村。

9月7日,采访团乘坐的大巴车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翻山越岭到达了这里。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一座座小洋楼点缀在绿水青山间,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绿树浓荫下青石路绵亘蜿蜒,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毛竹长势喜人。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告诉记者:“全村有54户242人。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3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0人,村民们大多居住在土坯房里。这几年,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也宽了,屋也亮了,喇叭也响了,钱包也鼓了,每家每户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村民们说,是总书记的到来,使神山村神气起来了!”

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迎风踏雪来到这里,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共商脱贫攻坚之策,给大家拜年。并在這里发表了重要讲话:“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都要共同迈入小康社会,都要精准扶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深情嘱托“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做示范、带好头”。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刻在了乡亲们的心里。江西省委提出了井冈山要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上下功夫,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神山村大力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举措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了资金变股金;推进安居扶贫,实现了旧房变新房;推进旅游扶贫,实现了山区变景区。推进保障扶贫,实现了无助变有助。总书记讲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神山村做到了。“一户一亩茶竹果、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脱贫路子,使神山村在短短几年发生巨大变化。摘掉了贫困帽子,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村。

“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打糍粑是井冈山的一门传统手艺,一锤锤砸下的是人民的美好期冀,砸出的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在习近平总书记打糍粑的地方——革命烈士后代左秀发老人的家门前,记者们也纷纷打起了糍粑。

今年69歲的烈士后代左秀发老人,回忆起总书记到来时的情景非常激动。2016年过小年那天,左秀发一家正和邻居们一起准备年货。抬头一看,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走进了左家院子。看到大家忙着打糍粑,总书记笑着问:“咱们一起打,好吗?”“好好。”当时手拿木槌的村民李宗吾忙不迭地答道。于是李宗吾就和总书记一起打起了糍粑。总书记足足打了十几下,还问大家一次要打多久。得知是12分钟,他还风趣地说可以锻炼身体。而后,总书记又来到左秀发大儿子左香云的竹制品加工车间,仔细询问生产、销售情况。鼓励他带领乡亲们致富。他还进了左家的厨房问长问短。临走时,总书记给左秀发的5个孙辈送上了装满文具和玩具的新书包,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

左秀发的爷爷左桂林是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的通讯员。1929年12月,在一次战斗中,左桂林为保护红军药库和掩护3个年轻小号手撤退,不幸中弹牺牲,时年58岁。

在左秀发家中,记者看到了悬挂在墙上的烈士证。正在忙着制作木质手串的左春云是左秀发的小儿子,他告诉记者,他以前在义乌打工学习手串制作,自从总书记来过他家之后,村里要发展旅游业,他就回家自主创业了。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还开了一家淘宝店,把神山村的土特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说话间,记者们纷纷解囊购买桌上的木质手串,刚刚做好的一排手串顷刻间被抢购一空。

左桂林烈士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如今传承在其孙子左秀发、重孙左香云、左春云身上。左秀发对着堂屋墙上的烈士证对记者说:“当年我爷爷闹革命就是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现在党和政府帮助我们脱了贫,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更要用双手去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正说着,左秀发的老伴已经将刚才记者们打过的糍粑滚上芝麻和面粉制作好用簸箕端了上来,品尝着又香又甜的糍粑,记者体验到了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

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告诉记者,2016年来神山村旅游的人数达9万多人次,2018年达到27万人次。目前,这个仅有54户人家的小村落从事“农家乐”、民俗体验、采摘、旅游产品制作、土特产品销售等农户已达16家,靠旅游就为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7年2月26日,包括神山村在内的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2018年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到0.25%,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而神山村在2018年底,全村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98万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0元,同比增长11%,村集体收入达28.5万元。神山村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等荣誉称号。

井冈山市大陇镇地处湘赣边界,是前往黄洋界和八角楼的必经之地。这里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就是边贸重镇。有著名的红色圩场、乔林党支部、朱家祠、黄洋界哨口、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红、绿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这里曾经十分贫困。

9月7日,采访团来到大陇镇案山村,刚一下车,记者就被眼前秀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住了。只见蓝天白云下,翠竹在山间环绕,池塘中荷叶吐绿,池塘边柳枝低垂。不远处,一栋栋青瓦白墙的民居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偶有鸟鸣啁啾,又有清风拂面,整洁的院落外,围着低矮的篱笆,在篱笆墙头绿油油的瓜秧上绽放着朵朵淡黄色的花。这不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吗?再走不远,记者就来到了陇上行山水田园度假村的大门前。在这里记者采访了度假村的村长、井冈山陇上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春风。

广东客商蔡春风是地道的深圳人,有着25年的军龄、10多年的经商经历。当记者问起为什么来这里投资时,他讲了一个故事。

2013年,他的姐夫身患重病,无药可治,走投无路就来到这里休养。没想到几个月后奇迹般康复,竟然能够上山砍柴了。回深圳复查后,医生说他的动脉黑斑已全部消失。于是他们把这里的水带回深圳化验,发现质量达到了世界一级矿泉水的标准。井冈山山好、水好、空气环境各方面都非常好,有红色故事、绿色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于是他过来考察山村旅游,决定投资。

那时候村子里没有超过一米宽的路,路上不是猪屎,就是牛屎、鸡屎,当时蔡春风不知道要打造多久才能有收益。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井冈山市委、市政府决心要在全国率先脱贫。如何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有所作为,蔡春风与镇领导积极商议,大陇镇首创“1+8+ 48”的产业互助模式,即“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了由单一改善村容环境向引领群众实现全面小康跨越式发展转变,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在“共赢”这个理念的引导下,大陇镇下辖8个村集体,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聚集在一起,共同打造了一个“抱团式”的全域旅游新局面。在政府的引导下,村子里兴办了糍粑坊、豆腐坊、酿酒坊等传统美食作坊,售卖着当地特色小吃,酸甜的凉水、酥脆的南瓜饼、滑嫩的豆腐、软糯的糍粑,满是客家风味。

让蔡春风没有想到的是,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大陇镇就将村庄打造成了“陇上行山水田园度假村”的模样,这是一个奇迹。自2016年起,大陇镇以“民俗、宜居、生态、养生”为理念,充分挖掘这里的红色基因,在案山村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山水田园度假村,吸引游客,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曾经满眼鸡屎、牛粪、断壁残垣的村庄,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旧貌换新颜。2017年6月18日,总投资5000万元的陇上行旅游度假村开张,村民废弃的土坯房被改造成民宿、商店、KTV、酒吧。荒山开发成四季果蔬采摘园,荒地打造成既可赏花娱乐又可采莲增收的莲塘。昔日的红色墟场建成了豆腐坊、酿酒坊、糍粑坊。案山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2016底,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25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5%。大陇镇8个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村内相关从业人员月均收入达4500元左右,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一跃增至6400余元。

陇上行山水田园度假村是大陇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井冈山市“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两个战略目标”,站在“两个起点”,为实现“三个走在前列”做好排头兵的一次勇敢实践;是大陇镇创建红色文旅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陇镇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发展转型升级,带领群众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个脚印。“这个村庄蛮有味道,如果我们的新农村都能像这里一样,那么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就可以实现了。”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案山村调研时曾经这样说。

大陇镇党委书记刘济光告诉记者:“原来的空心村,现在又有3对夫妻带着孩子回来了。现在全村52户人家,有一半人在做民宿。养鸡、养鱼、种菜。今年希望村人均收入能够达到12000元。”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耳畔鸟叫蝉鸣,四处草木芬芳。巍巍井冈如今不仅是红色摇篮,更是绿色家园。在一栋栋新颖美观的乡村民宿前,记者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振兴崛起的希望;亲眼见证了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总书记的老区人民,在率先脱贫的基础上,正感恩奋进在实现跨域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猜你喜欢
糍粑秀发井冈山
全家一起打糍粑
打糍粑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二十八,打糍粑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选对眼霜,为眼睛减龄
让乱发不抓狂
以简化繁的纵横线编造出丝丝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