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05例小儿门诊发热患者处理及治疗展望

2019-09-10 07:22吴茂先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护理措施

吴茂先

[摘要]目的:就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其先关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小儿门诊收治的发热患者(105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发现,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受凉等是导致小儿发热的主要原因。结论:小儿发热性疾病是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儿发热;原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00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小儿门诊收治的发热患者(105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有55例,女性患儿有50例,年龄最大的患儿为9岁,年龄最小的患儿为1个月,患病时间为2至12小时。排除标准: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患儿。在进行本研究前均已提前告知患儿家属,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所有患儿均予以及时降温处理:采用物理降温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冰枕降温对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具体操作内容:在患儿的额头或者脑后放上冰枕或冰袋,如若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专门使用的可采取其他的代替,如冰棍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是,冰枕降温处理并非适用所有患儿,所以在实施冰枕降温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需特别注意的内容:如若患儿的年龄在6个月以内則不适用冰枕降温。因为由于宝宝年龄太小,其体温非常容易受外界的温度而产生变化,如若对其使用冰枕就降温贝0很有可能导致患儿体温不升;患儿的体温正在上升阶段不宜使用冰枕降温。当患儿的体温在上升阶段时,其皮肤的血管也正处于收缩状态,其皮肤表面的温度是降低的,患儿很有可能会出现寒战现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患儿的肢体进行保暖,可对患儿多喂一些白开水。同时,在进行冰枕降温时,需注意不能将冰枕直接接触患儿的皮肤,可在冰枕下面放一条毛巾,以防止对患儿的局部组织造成冻伤。另外,针对新生儿发热的处理方法:去除包被降温。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当患儿发热时,一定要将其包裹的被子解开,以将热量散发出来。如若以上几种方法都不能使患儿退热,则可使用温水擦浴降温,用37%左右的温水浸湿毛巾擦小孩的四肢和颈部,使皮肤的温度逐渐降低。同时,如若使用以上方法患儿体温不降的话,予以药物降温,柴胡注射液、扑热息痛、布洛芬、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肌注等。院外自备对乙酰氨基酚栓,嘱体温>38.5%时使用,强调门诊随访。观察患儿体温,看其有无皮疹、抽搐情况,如有,需进一步查血培养+药物和或痰培养+药物,复查血常规。

2结果

针对105例患儿实施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治疗后,其中30例患儿予以抗感染、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出院;15例予以抗病毒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余下60例经相应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均收入住院继续对症治疗。

3讨论

小儿门诊发热主要是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感染性疾病中与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感染性疾病起病比较急,尤其是病菌等感染起病较为快速,而部分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相对较慢,当患儿因为感染性疾病而出现发热症状时,由于其发病急骤,病情较为凶险,所以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另外,结缔组织疾病主要发生于患儿的皮肤、关节、肌肉等部位,在患儿因为结缔组织疾病而产生长期发热情况时,应该立即观察患儿的皮肤、关节以及肌肉等部位的表现,进行相应的组织穿刺活检等,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结缔组织疾病在临床上并没有其他特异性表现,因此在患儿出现长期发热现象时,需要注意是否因为结缔组织疾病从而引发的长期发热现象,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

临床针对小儿长期发热患儿一般采用常规物理降温方法进行退热治疗,即采用冰袋降温等,之后再根据引发患儿长期发热的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若患儿因为感染性疾病而出现长期发热现象,那么应该选择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因此针对小儿长期发热患儿治疗,首先需要确定患儿引发疾病的具体原因,从而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期间,不能够滥用抗菌药物或儿是糖皮质激素,以免造成患儿出现二次感染等,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小儿长期发热患儿的病因较为复杂,病程较长,多数患儿都经过了反复的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其主要是因为临床治疗用药并没有针对小儿发热的主要病因进行治疗,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小儿退热药的选用:小儿退热药首选扑热息痛类。传统的退热药包括氨基比林、阿司匹林等,由于其副作用多已逐渐淡出儿童退热市场。目前,常用的儿童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布洛芬、消炎痛等。其中最为常用的药物则属扑热息痛,主要包括泰诺退热滴剂、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是,针对3个月以上的患儿医务人员要严格参照患儿的体重进行用药,如若要进行两次用药,则需要保证用药间隔为六个小时以上,针对在发热初期且体温上升迅速的患儿,对其使用扑热息痛的话,其药效则较难达到理想效果,这时可选用布洛芬进行交替使用,但需注意的是每天的用药次数不能超过4次。另外,还有柴胡注射液,副作用小,但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可作为退热的辅助药物,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个别患儿通过上述几种药物仍然不能使体温降至合适程度,这时就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使用过更强的退热药,比如退热栓等,但需注意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准确掌握药物剂量,严格用药,并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发热会给人体带来危害,如若连续高热不退,就会给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加一定负担,损伤人体细胞,从而直接诱发人体出现惊厥现象。所以,在实际的的退热处理中,相关医务人员一定要科学选择各种退热药,以提升治疗效果。小儿发热的护理措施:婴幼儿时期脑的兴奋系统与抑制系统的动态平衡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消化系统差,因此极易发生高热惊厥和吐泻,进而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和液体不足。对于低热患儿,护理人员可以嘱咐家属让患儿多饮温开水,适当保暖和通风,查找病因并对症治疗。对于中热患儿周身无汗时,遵医嘱使用退热剂和多饮开水,防止患儿因液体不足而虚脱。对于高热和特高热患儿遵医嘱持续退热剂、镇静剂和物理降温措施,每个3h测量体温1次,预防惊厥等危险征兆出现。同时,还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嘱父母戒烟,加强营养支持,切忌偏食、挑食,监测运动,重视预防接种等。

另外,由于儿科门诊的护理比较特殊,患儿不具备表达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所以根据儿科门诊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院要定期举办感染知识的培训及学术交流会,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对感染相关知识及预防控制措施的认识与掌握,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相关知识的考核,确保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能够做好感染方面的工作。例如,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保存好患儿的物品,只要是患儿要使用的物品均要严格消毒,严格执行隔离制度,相关人员要定期就进行健康体检,以有效确保患儿不会被外在因素感染。

(2)患儿意外损伤防范。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护理工作要谨慎、细心,科学、合理的制定护理流程,对于新进的护理人员,要严格对其进行培训,以确保其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及服务水平等均能满足儿科的护理要求,以规避或降低患儿意外损伤的发生。例如,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针对患儿的抓伤意外,可采用手套进行避免;在给患儿进行换衣时,要特别小心,注意查看佩带的表带等,以防刮伤患儿;住院期间保证患儿手条完整,外出检查前后核对床头卡及手条是否一致等。

(3)加强管理力度,规范管理制度。医院应不断健全、完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患儿护理规程合理,查对、抢救和交接等过程都要保证合理科学,实时监管患儿的动态,预防新生儿意外情况出现。同时,夜间安全护理也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组成,可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保障患儿的护理安全,减少医疗护理工作者与家长的医疗纠纷。此外,在进行护理记录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将患儿的实际情况真实的填写,禁止错记、漏记等现象,并确保记录的连续性及完整性,以规避因护理书写问题而导致延误治疗。

(4)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素质。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缺乏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在进行护理时粗心大意,例如在对患儿进行输液等过程中,常常出现差错,严重的甚至还会因护理人员的马虎大意,导致患儿摔倒,亦或是在对发热患儿的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医嘱对患儿进行降温等护理操作,加重患儿的病情,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增加了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几率。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儿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技能及素质,从而满足门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同時,在小儿门诊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的各项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严格遵医嘱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尽快控制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的康复。

综上所述,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伴发症状,是机体防御反应的—个重要信号,临床诱发原因较多,发病较为急骤,病程较长,一般需要进行反复的药物治疗后才会出现痊愈现象,如果治疗和护理措施不及时,则会严重损害患儿的健康。因此,针对小儿长期发热患儿,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诊断结果等对患儿的发热现象进行判断,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进一步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加速其康复。

猜你喜欢
护理措施
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局麻下行内科胸腔镜手术进行诊断、治疗的护理措施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分析
尖锐湿疣激光术后的护理措施探讨
探讨43例胸部创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帝视内窥镜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