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竹清风显初心

2019-09-10 07:22黄武
美与时代·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艺术特点

摘  要:荔浦邱氏传统竹艺团扇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竹艺,使得开创者邱广初和继承人邱燕珍在传承传统竹艺的同时,先后发展了圆竹剖丝、平竹剖丝和插丝等制扇工艺,凭借精湛的技艺获得国内外多项荣誉,远销海内外。通过田野调查,记录其不同的制作工艺,展示其工艺之巧、匠心之美。

关键词:荔浦邱氏竹艺团扇;制作工艺;艺术特点

一、歷史沿革

邱氏传统竹艺团扇所在地荔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部,地处亚热带,雨水充沛、物产丰富,特别是竹、木、藤、芒等植被繁茂,为竹木等手工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荔浦县的竹木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康熙年间,荔浦的马岭镇就是桂北重要的竹木产品集散地。解放后,荔浦县藤、竹制品曾销往香港、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1]。

邱广初从小就跟随当地师傅学习制作各种竹艺品,为今后手工竹艺团扇的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在竹制品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邱广初开始编竹制品贴补家用,凭着精湛的手艺和创新意识,邱广初曾一度进入工厂开始“样品创作”。没过几年,工厂不景气迫使邱广初离开企业,自己开办了马岭联办工艺美术厂。不久,日本一家团扇企业通过荔浦县外贸局寻求与当地的合作,但因制作工艺要求高,当时荔浦县的68家外贸工艺品生产企业无一能承接团扇生产任务。邱广初迎难而上,终于攻克团扇制作工艺难关,拿下了100把团扇的订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2年,邱广初创建桂林广恒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国内外订单团扇。

2013年,邱广初注册了“邱广初团扇”商标。团扇作品曾获得广西工艺美术“八桂天工奖”金奖,“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国艺杯金奖;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银、铜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徽章认证”等荣誉。

邱广初之女邱燕珍也获得“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和桂林市“荔浦邱氏传统竹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称号。目前,桂林广恒工艺品有限公司已经积累了30多年专业制作团扇的经验,招收工人200余人,年产销各类团扇600多万把,上缴税收100多万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团扇生产企业,实现了邱广初和邱燕珍发扬传统技艺、帮扶乡亲脱贫的初心。

二、制作工艺

邱氏传统竹艺团扇在多年的发展中探索出圆竹剖丝、平竹剖丝和插丝三种工艺类型。使用的主要材料也大多来自当地,如厘竹、毛竹、棉线、棉布、糨糊等,宣纸、绢、锦、绫原本当地也有出产,现在则多购于外地。主要的工具有锯子、蔑刀、剪刀、小刀、钻子等,部分工艺为提高效率,改为使用机器,但大部分步骤如剖丝、拉丝、贴面、包边等仍是人工制作。

(一)圆竹剖丝团扇主要工艺流程

1.选竹。选用的竹子主要是当地盛产的厘竹和毛竹,直径通常在1cm-1.5cm之间(特殊尺寸除外)。

2.锯竹。根据制作团扇的大小,按不同的尺寸锯竹。

3.泡竹。将锯好的竹子泡入水池,以软化竹子表面的污垢,便于清洗。

4.煮竹。泡好的竹子经清洗、阴干后,放入大锅清水煮,不加任何药物,达到杀虫效果的同时,也能保持竹皮天然的肌理和色泽。通常煮3-4小时,春天的竹子煮的时间稍长。

5.剖丝。在不破环竹节的同时,在直径约1cm的竹竿上剖出45-48根竹丝,且保持每根竹丝的粗细相当,不分叉,不刺手。

6.拉丝。用棉线按照设定好的间距缠绕竹丝,力度要适中,既能拉开竹丝,又不损伤竹丝。

7.定形。配上拉弓,形成所需的团扇外形。

8.贴扇面。根据顾客的需要,贴上不同的扇面材料,如生宣、熟宣、棉布、丝绸、锦、绫等。粘合剂选用自己配置的糨糊,不添加任何化工材料,避免扇面材料的损坏。

9.修形。扇面贴好晾干后,要根据不同的扇面外形进行修形,裁剪出圆形、芭蕉型、葫芦型等不同扇面形状。

10.圈边。根据客户要求和扇面色彩,精心选择围边材料和色彩,构成或典雅、或时尚、或庄重、或活泼等不同风格的色彩效果。

11.装饰。装饰主要在团扇两侧和把手处进行。两侧多装饰流苏,色彩根据团扇的色彩和风格而有所变化。把手底部采用最多的是用黑漆封底,达到防水防虫和装饰的效果。在把手底部也可加装葫芦形的装饰,既实用,又美观。

(二)平竹剖丝团扇主要工艺流程

1.选材。选3年以上毛竹,用刀具开成相应尺寸的竹片。

2.蒸煮。将竹片放置于大锅中,用水煮2个小时左右,以达到除虫、除糖的目的。

3.清洗。将煮好的竹片捞起,用毛刷清洗竹皮上的油脂及污物,晾干待用。

4.钻孔。在竹片的竹节中间处钻孔。

5.取囊。用蔑刀在竹黄面的节下方斜向切一刀,取出相应厚度的竹黄,保留竹青。

6.修扇柄。用蔑刀在扇柄的部位修出相应的形状。

7.开丝。把竹片均匀的开成相应数量的竹丝。

8.烘烤。把开好丝地竹片放在60摄氏度的烤房里烘烤48小时以上。

9.编线。用一条大小合适的竹针穿过竹孔,竹针的一端系上棉线,然后按照所需的扇骨大小、形状选择合适的模板,用棉线把竹丝编成所需的形状。

10.贴扇面。把扇面纸或布的反面刷上浆糊,然后把扇骨放在有浆糊面的扇面纸或布上,把竹丝摆放均匀,再贴一张纸或布上去。

11.风干成型。待扇面风干后,用剪刀剪出扇子的形状。

12.包边。用一条宽约5mm的纸条包住扇面的边沿,以达到美观耐用的效果。

13.包耳朵。用两个小纸片把扇面两边竹针头的部位包住,以达到美观耐用的效果。

14.装饰。用各种饰品装饰团扇。

(三)插丝团扇主要工艺流程

1.选材。选3年以上,无虫眼、无裂缝的毛竹加工成相应尺寸的竹片,将其晒干或烘干。

2.拉丝。用刀将晒干的竹片拉成0.9mm左右粗细的竹丝,作为扇骨。

3.蒸煮。将竹丝用大锅泡水煮2个小时左右,以達到除虫、除糖的目的。

4.切竹丝。将晒干后的竹丝切成相应的尺寸,以备使用。

5.贴扇面。将扇面的反面刷上浆糊,然后把竹丝整齐的摆放在有浆糊面的扇面上,再贴上一张与之配套的扇面,两面粘牢。

6.风干成型。待扇面风干,用剪刀剪出扇子的形状。

7.包边。包边工序与圆竹剖丝和平竹剖丝一样,注意纸条在扇面正反两面的宽度要相当。

8.包鼻子。用相应大小形状的小纸片把扇面下的竹丝即扇骨包住,以备插柄时用。

9.插扇柄。根据扇面艺术风格和客户需求,把不同材质和色彩的扇柄插到扇面上。

10.装饰。为团扇装上流苏、吊坠等小装饰。

三、艺术特点

尽管邱氏传统竹艺团扇有不同的制作工艺,但在材料都追求自然之美,工艺上都体现匠心之美。在艺术上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材料的自然之美

邱氏传统竹艺团扇的材料十分丰富,扇柄除使用竹子之外,还有木、石、玉等,均为天然材料,保留了原材料的自然之美。即使对竹子进行形状和颜色处理,也采用最原始的加工,如水煮、烟熏,以避免化工产品对材料的影响。扇面的纸张主要采用生宣和熟宣,生宣适宜表现水墨的韵味和色彩的润化;熟宣适宜表现细腻的描绘,如工笔画,尽显精致之美。除宣纸外,还有绢、棉、锦、绫等。不同的材料充分展现出天然而独特的肌理与色彩之美。注重材料的自然之美正是邱氏传统竹艺团扇的艺术特点之一。

邱氏传统竹艺团扇扇面艺术之美

(二)工艺的精巧之美

邱氏传统竹艺团扇在扇柄工艺上又可分为圆竹剖丝、平竹剖丝、插丝等三大类型。特别是邱广初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独创圆竹剖丝工艺,在直径约1厘米的厘竹上剖出40-48根竹丝,且要保持竹丝光滑平顺不扎手,每根竹丝拉开后不折断,竹丝从竹节处呈发射状,角度大小一致,体现出工艺的精巧之美。在扇面造型上除了圆形之外,还有如椭圆形、宫灯形、芭蕉形、海棠形等,也为扇面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多种构图选择。再加上扇骨被正反两张扇面覆盖,所以两面均可进行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

除了传统的书画和编织,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邱广初和女儿邱燕珍还借鉴剪纸、刺绣、壮锦、苗绣、侗绣、麦秆画、雕刻等工艺,丰富了团扇的艺术表现形式。此外,他们还在团扇中融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如在“听见·桂林”系列作品中,扇的背面有不同的二维码,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手机学说桂林方言,不仅让人感受团扇的艺术美,还能了解更多桂林文化。材料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使邱氏传统竹艺团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文化战略。在这一重要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邱广初和邱燕珍应不忘初心,在中央政策的引导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创新研发,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探索传统竹艺团扇在新时代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荔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荔浦县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422.

作者简介:黄武,博士,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艺术特点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