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促学,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19-09-10 07:58陆顺雅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轴对称分数图形

陆顺雅

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新模式。然而,如何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知识生长过程、更好的关注课堂,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对于“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它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展”促学,从课堂教学出发,以学生能力素养生长为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以“展”促学,注入教学设计新理念

这里的“展”,说的通俗点便是: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媒介向全体师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通过“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评价、质疑和讨论,从而很好的学好数学。

三年级下学期《认识分数》一课,是学生思维上的一个突破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仅仅局限于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认识的也是一些最简单的分数。而三年级下学期要认识的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几份的分数,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基于对难点的考虑,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从图形入手,从简到难,逐步突破。

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圆为基本图形,让学生平均分。为了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准备了足够学生活动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尝试把半个圆、一个圆、2个圆、3个圆、4个圆……12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教学设计时也考虑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困惑,但由于是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完成,想来会有同学会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同学能想到方法,通过展示的方法,交流并讲解,可以让其他同学豁然开朗,从而对分数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也证明,一个人的智慧是单一的,众人的智慧是难以估量的。原本以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较复杂的问题会手足无措,却没想到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竟然能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后,通过实物投影、演示讲解等方式让其他同学理解并参与讨论,加深他们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理解。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在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中指出:“好的教师不是教学生去记现成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自动、自得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而我们的先辈们也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我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他们对于分数的概念必定会记忆犹新,而不是一闪而过。

二、以“展”促学,注入教学过程新思路

数学的新知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教学过程清晰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新知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参与和探索,让他们在展示、交流、探索中不断获得数学学习应有的能力与素养。

在教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适合他们的教学过程,并把“展”的理念融合进去,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让他们在丰富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不陌生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如果单纯的按照书上的内容讲解下来,学生虽然能理解,但并不一定感兴趣。所以在新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带指针的转盘,第二天上课用。踏进教室的时候,当看到学生手中一个个圆盘时,内心还是很激动的。激动在于学生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也在于他们制作的形式不一的转盘,可见他们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中,当说到要拿出自己的圆盘进行活动时,学生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转盘。当提出旋转的要求时,孩子们很认真的在那动手操作,期间还和同学一起来完成一些其他的要求。除了小组活动,课堂上还邀请同学展示并交流自己旋转的方法。正是因为手中的材料都是自己制作的,旋转的操作也是自己完成的,他们听得格外认真,交流时也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非常投入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们的数学教学何尝不是?针对学生特点,设计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并交流,相信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以“展”促学,注入评价反思新思维

“展”是一种方式,通过“展”,更多的应该从“展”中获取提升。因此,“展”后的“评”也尤为重要。“评”是指对他人展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质疑、补充,使其得到更正、修改或完善,在评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我尝试让学生在评价反思中得到思维的提升与能力的锻炼。

在《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以下三方面让学生作出评价与反思:

1.在学生通过展示对折后交流“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时,有些孩子说到两边的图形要“边线对齐”,要“没有多余的部分”,也有同学心里明白却不会表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补充的方式,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加以完善。

2.在教学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时,我再次让学生展示交流,在之前的思维下加以讨论、评价。当有一个孩子说到:“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时,没有马上给以否定,而是让他说说他内心的想法,并把他的想法通过展示的方式跟大家交流。其他孩子给出点评和质疑,并帮助他更正他的折法,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继而进一步完善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3.教学结束時,学生说到:“老师,这节课好有趣”时,让学生说说有趣在哪?学到了什么?由于学生是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所以对于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也能较好的表述。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展示交流中的得失,更好的把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反思的方法有很多,如上课交流、写数学日记、写错题本等,促使他们成为问题本质的发现者。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慢慢纠正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定势,以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深刻性。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以交流、展示、补缺、总结为主要思路,突出训练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等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操作探究和自主讨论,希望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

我希望,我们能以“展”促学,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自主交流,逐渐培养应用意识,用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去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我希望,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渐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我希望,他们能借助手中的工具,把我们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有一定的几何直观……希望,能以“展”为切入口,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我也相信,以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将更有深度、更有厚度,学生学得更扎实、更有趣。

猜你喜欢
轴对称分数图形
《轴对称》巩固练习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轴对称”复习点睛
分图形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找图形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图形变变变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